【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支承结构及产业用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承与电动机的驱动轴一体旋转的驱动带轮的支承结构以及具有该支承机构的产业用机械。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12
‑
16199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具有固定在电动机托架上的电动机、与电动机的驱动轴连结的驱动带轮、固定在保持板上的从动带轮、架设在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的带。
[0003]在日本特开2012
‑
161995号公报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电动机的驱动轴贯通电动机托架而延伸。在电动机的驱动轴的顶端部分上设有可旋转地支承驱动带轮的轴承。支承该轴承的轴承座以覆盖驱动带轮的周围的方式安装在电动机托架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但是,在日本特开2012
‑
161995号公报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由于驱动带轮的周围被轴承座覆盖,所以在电动机或驱动带轮与带之间产生的热难以向外部放出。因此,驱动带轮容易热膨胀。如果驱动带轮热膨胀,则轴承或电动机的驱动轴所受到的径向载荷增加,存在电动机或轴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支承结构,其固定在电动机(102)的驱动轴(102S)上,支承与所述驱动轴一体旋转的驱动带轮(104),所述支承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轴承(112),其配置在所述电动机和所述驱动带轮之间,支承径向载荷;轴承座(114),其设置在所述电动机上,支承所述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120)以相对于所述驱动带轮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不能滑动的方式固定,所述轴承的外圈(122)允许在所述轴承座和所述驱动带轮的所述轴向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具有抵接板(116),该抵接板(116)不与所述轴承的外圈的所述驱动带轮侧的表面接触,而与所述轴承的内圈的所述驱动带轮侧的表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具有倾斜面(116F),该倾斜面(116F)以越向所述驱动带轮的径向外侧越远离所述轴承的方式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比所述驱动带轮的架设有带(108)的圆周面向外侧突出。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与所述驱动带轮一体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座的所述驱动带轮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向所述电动机侧凹陷并容纳所述轴承的轴承容纳部(126),所述轴承的外圈在与所述轴承容纳部的底面非接触的状态下与所述轴承容纳部嵌合。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