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23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镊体、下镊体、镊柄、刀圈、刀板、防撞装置;上镊体和下镊体的一端均安装于镊柄的一端;上镊体的另一端安装刀圈,下镊体的另一端安装刀板,且上镊体的另一端和下镊体的另一端可相互靠近或远离;防撞装置安装于下镊体相对上镊体的一端,防撞装置用于阻碍上镊体和下镊体相互靠近。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放射状裂口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刀圈刀板的规格,在应用时使用上镊体和和下镊体通过刀圈和刀板对前囊膜上的撕裂处进行夹切,保证前囊膜的囊口的连续性,增加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稳定性,避免前囊膜裂口延伸到后囊膜造成后囊破裂,减少手术风险。使用方法简单,对操作的技巧要求小。要求小。要求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等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通过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来治疗白内障。手术过程如下:于透明角膜或巩膜处做小切口,制作前囊膜囊口并水分离水分层,伸入超声乳化探头将浑浊的晶状体和皮质击碎乳化,采用抽吸灌注系统吸出乳糜,同时保持前房充盈,最后植入人工晶状体。
[0003]在制作前囊膜囊口的步骤中通常采用人工连续环形撕囊,但是人工连续环形撕囊时可能出现前囊膜撕裂,若是撕囊口放射至周边,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后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稳定性,或者致后囊膜破裂,进而影响术后的视力恢复和产生更多的并发症。所以在术中减少前囊膜撕裂发生和及时对撕囊口进行修复十分重要。
[0004]目前对于术中因不同因素可能发生前囊膜撕裂的预防和(或)处理方法有:囊膜染色;针刺降低晶状体内压力;人工二次撕囊:先造一个直径4mm的小囊口,手术结束后囊袋压力减小,再进行二次撕囊,扩大原有的撕囊口直径,但是此法对操作者的技巧要求高等。但是上述方法不仅操作麻烦,对操作者的技巧也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均不能完全挽救全囊膜撕裂,均有可能会造成二次撕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其中,包括:
[0006]上镊体、下镊体、镊柄、刀圈、刀板、防撞装置;
[0007]所述上镊体和所述下镊体的一端均安装于所述镊柄的一端;
[0008]所述上镊体的另一端安装所述刀圈,所述下镊体的另一端安装所述刀板,且所述上镊体的另一端和所述下镊体的另一端可相互靠近或远离;
[0009]所述防撞装置安装于所述下镊体相对所述上镊体的一端,所述防撞装置用于阻碍所述上镊体和所述下镊体相互靠近。
[0010]上述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其中,所述上镊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一拐角部、第一镊体部、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拐角部、所述第一镊体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依次安装于所述镊柄,所述刀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一拐角部的一端;所述下镊体包括:第二夹持部、第二拐角部、第二镊体部、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拐角部、所述第二镊体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依次安装于所述镊柄,所述刀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二拐角部的一端。
[0011]上述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呈矩形;所述第一拐角部和所述第二拐角部均呈三角形,所述第一镊体部与所述第二镊体部均呈矩形,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呈三角形。
[0012]上述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其中,所述上镊体靠近所述下镊体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防撞装置相匹配。
[0013]上述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其中,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防撞装置的高度。
[0014]上述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其中,所述防撞装置包括:螺钉、螺栓;所述螺钉安装于所述下镊体相对所述上镊体的一端,所述螺栓套设于所述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
[0015]上述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其中,所述刀圈呈圆形的环状结构,所述刀板呈圆形板状结构。
[0016]上述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其中,所述刀圈的外径与所述刀板的外径相同。
[0017]上述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其中,第一镊体部与所述第二镊体部设有防滑纹。
[0018]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上述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
[0019]步骤一:手持所述上镊体与所述下镊体,将所述刀圈和所述刀板通过角膜缘切口进入眼内,前囊膜上的撕裂处置于所述刀圈与所述刀板之间;
[0020]步骤二:夹持所述上镊体和所述下镊体使得所述刀圈和所述刀板贴合在一起;
[0021]步骤三:撕裂口脱落,手持所述上镊体和所述下镊体,将被夹掉的前囊膜上的撕裂口移出眼内。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23]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及其使用方法,可以根据放射状裂口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刀圈刀板的规格,在应用时使用上镊体和和下镊体通过刀圈和刀板对前囊膜上的撕裂处进行夹切,保证前囊膜的囊口的连续性,增加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稳定性,避免前囊膜裂口延伸到后囊膜造成后囊破裂,从而减少手术风险,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并且使用方法简单快捷,对操作者的技巧要求较小。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的侧视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刀圈和刀板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刀圈和刀板夹持于撕裂口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刀圈和刀板夹切完撕裂口的示意图。
[0029]1、上镊体;2、下镊体;3、镊柄;4、刀圈;5、刀板;6、防撞装置;7、第一夹持部;8、第一拐角部;9、第一镊体部;10、第一安装部;11、第二夹持部;12、第二拐角部;13、第二镊体部;14、第二安装部;15、前囊口;16、撕裂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1]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2]如图1至图5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其中,包括:上镊体1、下镊体2、镊柄3、刀圈4、刀板5、防撞装置6。
[0033]上镊体1和下镊体2的一端均安装于镊柄3的一端;上镊体1的另一端安装刀圈4,下镊体2的另一端安装刀板5,且上镊体1的另一端和下镊体2的另一端可相互靠近或远离;防撞装置6安装于下镊体2相对上镊体1的一端,防撞装置6用于阻碍上镊体1和下镊体2相互靠近。
[003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出现放射状撕裂,根据撕裂口16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刀圈4和刀板5的规格,修复镊的刀圈4和刀板5通过角膜缘切口进入眼内,使前囊膜在刀圈4和刀板5之间,将刀圈4和刀板5定位于撕裂口16,要求撕裂口16的最深处和裂边在刀圈4和刀板5内,然后夹持修复镊,撕裂口16随之脱落,前囊膜囊口的连续性得到修复,轻微的抽出装置,被夹切掉的撕裂段前囊膜随之移出眼内。具体的,刀圈和刀板5的规格可以变化,但是最大不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镊体、下镊体、镊柄、刀圈、刀板、防撞装置;所述上镊体和所述下镊体的一端均安装于所述镊柄的一端;所述上镊体的另一端安装所述刀圈,所述下镊体的另一端安装所述刀板,且所述上镊体的另一端和所述下镊体的另一端可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防撞装置安装于所述下镊体相对所述上镊体的一端,所述防撞装置用于阻碍所述上镊体和所述下镊体相互靠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镊体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一拐角部、第一镊体部、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拐角部、所述第一镊体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依次安装于所述镊柄,所述刀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一拐角部的一端;所述下镊体包括:第二夹持部、第二拐角部、第二镊体部、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拐角部、所述第二镊体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依次安装于所述镊柄,所述刀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二拐角部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呈矩形;所述第一拐角部和所述第二拐角部均呈三角形,所述第一镊体部与所述第二镊体部均呈矩形,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呈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囊膜撕裂修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燕龙董佳龙邵玉婷吕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同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