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宏杰专利>正文

一种眼球内溶物可控变形清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40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球内溶物可控变形清除器,该清除器包括手柄和延伸杆以及打磨端头,所述的打磨端头包括支撑部件和弹性变形部件,位于弹性变形部件外侧有打磨表面,所述的支撑部件与延伸杆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弹性变形部件内部,设置有驱动弹性变形部件实现变形的传动机构,在手柄部位,设置有驱动传动机构动作的控制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清除器能够通过手动调节实现远端的打磨端部变形,从而适配于巩膜内表面不同部位,提高打磨效果和精度,提高打磨效率,无需更换器具,操作简单方便。操作简单方便。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球内溶物可控变形清除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眼科用巩膜内壁组织清除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眼球内溶物可控变形清除器。

技术介绍

[0002]眼球摘除术后在巩膜腔内放入适当的植入物,后期装上义眼的活动度及外观更好,术后巩膜内表面残存有色素组织,如不及时清理会造成术后炎症不断,甚至影响另一眼球产生炎症反应。研究已证实,角膜表面及结膜下色素组织和餐肉残存组织是形成餐肉术后复发的基础,因此彻底清除多余的色素组织和餐肉组织是避免术后复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0003]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圆刀片刮除角膜及巩膜表面的残存餐肉组织。在刮除操作过程中,需要将圆刀片紧贴角膜及巩膜在同一层面上做往复运动,由于刀片刮除深度不可控,容易划伤角膜、巩膜,甚至造成角膜、巩膜板层裂伤;并且容易残留餐肉组织,导致术后复发及癜痕增生;另外刮除操作繁琐,效率低。
[0004]由于术后眼眶内软组织的萎缩,加之巩膜内表面为凹弧面且不规则,不同位置凹陷程度不同,表面不很平整,从而巩膜内表面的打磨抛光存在难度。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动抛光的方式,效率并不能明显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球内溶物可控变形清除器,包括手柄(14)和延伸杆(13)以及打磨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磨端头包括支撑部件和弹性变形部件,位于弹性变形部件外侧有打磨表面,所述的支撑部件与延伸杆的末端固定连接,在弹性变形部件内部,设置有驱动弹性变形部件实现变形的传动机构,在手柄部位,设置有驱动传动机构动作的控制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球内溶物可控变形清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变形部件为弹性圆环(1),所述的支撑部件包括两个平行的支撑板(9),其底部固定有套管接头(12),每个支撑板都是近似方形结构的平面板体,两支撑板的四个顶角位置分别通过四个固定轴(10)固定为一体,在每个固定轴(10)外侧套装有支撑轮(11),四个支撑轮(11)分别支撑在弹性圆环(1)的内壁上,以保持弹性圆环(1)处于原始的圆形或扁圆型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球内溶物可控变形清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位于弹性圆环(1)内壁上的水平牵引孔(3)、水平导向轮(4)、竖向牵引孔(5)、向导向轮(6)、左右牵引拉绳(7)和上下牵引拉绳(8),其中,水平牵引孔(3)位于弹性圆环(1)的内壁右侧,水平导向轮(4)安装于弹性圆环(1)的内壁左侧,竖向牵引孔(5)位于弹性圆环(1)的内壁下侧,竖向导向轮安装于弹性圆环(1)的内壁上侧,左右牵引绳(7)的首端固定于水平牵引孔(3)内,左右牵引绳(7)环绕在水平导向轮(4)的沟槽内,其末端引出弹性圆环(1)之外,上下牵引绳(8)的首端固定于竖向牵引孔(5),上下牵引绳(8)环绕在竖向导向轮(6)的沟槽内,其末端引出弹性圆环(1)之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球内溶物可控变形清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安装在手柄部位的绳轮组件,左右牵引拉绳(7)和上下牵引拉绳(8)的末端固定为一体,且环绕于绳轮组件的沟槽内,转动绳轮组件以驱动左右牵引拉绳(7)和上下牵引拉绳(8)分别上下运动,进而带动传动机构使弹性圆环(1)沿横向或竖向变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球内溶物可控变形清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绳轮组件,在绳轮(15)的轴心位置设置有穿孔并在穿孔内壁设置花键槽,从而形成花键轴孔,其内侧匹配套装有花键轴(17),在手柄外壳内壁上设置有外壳花键轴孔(18),该外壳花键轴孔(18)也能够匹配套装所述花键轴(17),花键轴(17)的左端固定有延伸轴段(19),该延伸轴段(19)的外端从手柄外壳引出,引出端安装有调节手轮(20),在外壳花键轴(17)与延伸轴段(19)之间设置有凸台,在凸台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宏杰
申请(专利权)人:马宏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