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化学结构式如下式所示的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N
‑
芳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在有机光化学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合成与有机小分子
,涉及一类N
‑
芳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API)衍生物的新用途,即用于催化烯烃加成消除反应、亚胺加成反应等一系列可见光介导的有机光化学反应。
技术介绍
[0002]N
‑
芳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
‑
arylphthalimide,NAPI)衍生物作为一类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已得到广泛研究,发现多种用途,主要集中在对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在生物化学领域,NAPI衍生物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包括但不限于作为广谱抗菌药(J.Pharm.Pharmacol.2011,16,163
‑
173)、潜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Eur.J.Med.Chem.2011,46,4324
‑
4329)、抗超敏药物、抗惊厥药物和抗癌药物。此外,NAPI衍生物可作为高分子材料的添加剂,用于轮胎橡胶的增强改性等方面。
[0003]电子给受体(EDA)络合物光化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领域,符合绿色合成的理念。其中,基于催化量电子给体或受体的EDA催化光反应的效率较高,是近来备受关注的新方向。目前,关于电子给体催化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而电子受体催化的研究还少有报道。NAPI衍生物作为一种潜在的电子受体催化剂,有望用于发展EDA络合物介导的受体催化光氧化还原反应,并应用于精细化工和药物合成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N
‑
芳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
‑
arylphthalimide,NAPI)衍生物,其化学结构通式如下:
[0005][0006]式中:R1、R2、R3、R4分别选自氢、氟、氯、溴、碘,Ar为具有不同取代基团的芳基。
[0007]上述N
‑
芳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选自如下任一结构:
[0008][0009][0010]本专利技术N
‑
芳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采用常规方法制得,合成制备简便易行,例如以取代邻苯二甲酸酐和取代苯胺等化合物为原料,参考文献Org.Chem.Front.2022,9,1308
‑
1314中方法制备。
[0011]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将上述N
‑
芳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催化剂,应用在可见光介导的有机光化学反应中。
[0012]所述应用中的N
‑
芳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选自如下任一结构:
[0013][0014][0015]本专利技术基于NAPI衍生物与富电子化合物形成的电子给受体(EDA)络合物的吸光性,以及电子受体对光氧化还原自由基生成途径的催化作用,发现此类NAPI衍生物在烯烃α
‑
加成
‑
γ
‑
消除反应、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亚胺加成反应等可见光促进的自由基反应中有良好至优秀的催化活性。NAPI衍生物的催化性能可以通过改变取代基加以调整,有利于发展具有潜在合成应用前景的有机光化学反应。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技术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NAPI衍生物可以作为电子受体催化有机光化学反应,作用机制新颖;
[0018]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NAPI衍生物可以在邻苯二甲酰亚胺母核以及N
‑
芳基上分别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实现对催化性能的调整和反应效果的优化;
[0019]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NAPI衍生物催化的有机光化学反应条件温和,无需外加光敏剂,且可以与多种自由基前体、自由基受体、金属催化剂进行组合,有较好的合成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前所述,N
‑
芳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
‑
arylphthalimide,NAPI)衍生物能够有效催化一系列新颖的光氧化还原自由基反应。以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剂均为市售的分析
纯试剂,实施例中化合物未公开制备工艺的,都是参照常规方法制得;
[0021]实施例1:N
‑
(五氟苯基)
‑3‑
溴邻苯二甲酰亚胺(NAPI
‑
1)的制备
[0022][0023]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3
‑
溴邻苯二甲酸酐(5.00mmol)、五氟苯胺(5.50mmol)和冰醋酸(1.0mL),在120℃下搅拌12h,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乙酸乙酯分相,分出有机相,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重结晶得到N
‑
(五氟苯基)
‑3‑
溴邻苯二甲酰亚胺(白色固体,1.80g,92%);
[0024]1H NMR(600MHz,CDCl3)δ8.14(d,J=1.7Hz,1H),8.00(dd,J=8.0,1.7Hz,1H),7.87(d,J=8.0Hz,1H).
[0025]13
C NMR(150MHz,CDCl3)δ163.1,162.6,143.9(bs),142.2(bs),140.4(bs),137.9(bs),137.1,136.2(bs),132.1,129.2,129.1,126.8,124.8,105.5(bs).
[0026]实施例2:N
‑
(3,5
‑
二三氟甲基)
‑3‑
氯邻苯二甲酰亚胺(NAPI
‑
2)的制备
[0027][0028]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3
‑
氯邻苯二甲酸酐(5.00mmol)、3,5
‑
二三氟甲基苯胺(5.50mmol)和冰醋酸(1.0mL),在120℃下搅拌12h,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乙酸乙酯分相,分出有机相,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重结晶得到N
‑
(3,5
‑
二三氟甲基)
‑3‑
氯邻苯二甲酰亚胺(白色固体,1.85g,94%);
[0029]1H NMR(600MHz,CDCl3)δ7.95(s,2H),7.91
–
7.81(m,3H),7.75(d,J=8.4Hz,1H).
[0030]13
C NMR(150MHz,CDCl3)δ164.3,164.0,140.9,134.2,132.0,131.8,131.6(q,2J
CF
=34Hz),128.1,125.1(q,3J
CF
=3.5Hz),124.4,123.6,121.7(q,1J
CF
=270Hz),120.7(quintet,3J
CF
=3.5Hz),119.04.
[0031]实施例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化学结构式如下式所示的N
‑
芳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式中:R1、R2、R3、R4分别选自氢、氟、氯、溴、碘,Ar为具有不同取代基团的芳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
‑
芳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N
‑
芳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选自如下任一结构:3.权利要求1所述的N
‑
芳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悦海,孙郭程港,李潇帆,艾超异,张亭,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