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域双碳目标贡献力值测算方法以及系统、装置、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域双碳目标贡献力值测算方法以及系统、装置、介质,属于碳减排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公布号CN114066254A)提出了一种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估算方法及系统,属于城市规划和低碳城市规划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估算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碳排放量的问题。上述专利技术通过建立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碳排放量模型,将估算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碳排放量用能类型、碳排放量用地测算尺度和“用能
‑
建设用地”测算体系及碳排放量所需的数据和规范指标作为输入参数,输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碳排放量模型中,从而得到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的估算结果。
[0003]但上述方案,主要以建设用地为测算单元估算了城市生活系统碳排放量,碳排放指标较为单一,无法充分反映城市碳排放量,考量因素不全面,进而不能准确计算“双碳”目标贡献力,无法为城市碳减排的措施制定提供定量化技术支撑,不利于碳减排方法的推广。
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域双碳目标贡献力值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通过预先构建的数据采集模型,获取双碳目标贡献力相关数据;第二步,根据预先构建的指标筛选模型,对双碳目标贡献力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双碳目标贡献力指标;第三步,利用预先构建的碳减排计算模型,对双碳目标贡献力指标进行处理,得到若干场景碳减排量;第四步,根据预先构建的贡献力计算模型,对若干场景碳减排量进行汇总测算,得到双碳目标贡献力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域双碳目标贡献力值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双碳目标贡献力相关数据包括各市域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或/和电能替代电量或/和减少消费电量或/和最大削减尖峰负荷或/和能效提升项目节电量或/和线损率或/和供电量或/和替代电量和供应链管理或/和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或/和绿色运维或/和办公用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域双碳目标贡献力值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指标筛选模型筛选出的双碳目标贡献力指标为非化石能源发电碳减指标、电能替代碳减指标、电力需求响应碳减指标、办公用能碳减指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域双碳目标贡献力值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碳减排计算模型设有非化石能源发电碳减排量计算单元、电能替代碳减排量计算单元、电力需求响应碳减排量计算单元和办公用能碳减排量计算单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域双碳目标贡献力值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一)非化石能源发电碳减排量计算单元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1,获取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数据;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数据包括风电发电量、光伏发电量、水电发电量、生物质发电发电量、核电发电量、地热发电量、潮汐发电量或抽水蓄发电量;步骤12,根据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数据,获取对应的非化石能源基准排放因子;步骤13,通过非化石能源市域基准排放因子,计算因非化石能源带来的碳减排总量,其计算公式如下:非化石能源发电碳减排量=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数据
×
市域基准排放因子(二)电能替代碳减排量计算单元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获取电能替代电量数据和各类被替代化石能源量数据;电能替代电量数据包括工业电能替代电量、建筑电能替代电量、交通电能替代电量、农业农村电能替代电量和生活消费电能替代电量;步骤22,根据电能替代电量数据和各类被替代化石能源量数据,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和发电度电碳排放系数;步骤23,通过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和发电度电碳排放系数,计算因电能替代所减少的碳排放规模总量,其计算公式如下:电能替代碳减排量=∑各类被替代化石能源量数据
×
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
‑
电能替代电量数据
×
发电度电碳排放系数;
(三)电力需求响应碳减排量计算单元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获取电力需求响应数据;电力需求响应数据包括单位平均发电投资数据、单位平均配套电网投资数据、减少消费电量和最大削减尖峰负荷;步骤32,根据电力需求响应数据,获取发电度电碳排放系数、发电系统单位投资排放系数和电网系统单位投资排放系数;步骤33,通过发电度电碳排放系数、发电系统单位投资排放系数和电网系统单位投资排放系数,计算通过需求响应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啸,郑伟民,宋春燕,赵扉,潘明九,王放,兰洲,陈艳,潘立,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