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端结构及使用该静端结构的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00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静端结构及使用该静端结构的断路器,属于电器设备领域,针对的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静端结构,包括圆筒状的静端支撑壳,置于静端支撑壳的中心轴处的静弧触头,紧配在静端支撑壳上的屏蔽罩,紧配在屏蔽罩和静端支撑壳之间的触指,静端支撑壳的底端设有横梁;静弧触头设置在横梁上,横梁表面包覆保护套;屏蔽罩上周向分布多个圆孔;触指上周向分布多个条形孔,每个圆孔适配至少一个条形孔;保护套为聚四氟乙烯件,其厚度为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端结构及使用该静端结构的断路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端结构及使用该静端结构的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受限于通流能力、成本、加工难度,现有静端支撑多采用铝制结构,高压断路器开断大容量短路电流过程中当静弧触头脱离喷口喉部后,高温、高速、高压的气流由喷口吹向静侧,铝制结构承受高温气体冲击时极易烧蚀,对静端底部结构产生破坏;此外,烧蚀后产生大量金属粉尘,会劣化断路器的绝缘和开断性能。因此,需要改进静端结构,以解决铝制静端支撑尾部烧蚀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铝制断路器静端结构易被烧蚀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端结构及使用该静端结构的断路器,横梁起到支撑静弧触头的作用,同时在横梁上配置聚四氟乙烯的保护套,以免横梁受高温、高速、高压气体的影响而烧蚀,保证整个静端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使用该静端结构的断路器的开断性能。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静端结构,包括:
[0005]静端支撑壳,其为圆筒状,所述静端支撑壳的底端设有一横梁;
[0006]静弧触头,置于所述静端支撑壳的中心轴处,并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横梁上;
[0007]保护套,包覆所述横梁表面;
[0008]屏蔽罩,紧配在所述静端支撑壳的外端,所述屏蔽罩上周向分布多个圆孔;
[0009]触指,紧配在所述屏蔽罩和所述静端支撑壳之间,所述触指上周向分布多个条形孔,相邻的两条形孔之间形成一个触指片;
[0010]每个圆孔适配至少一个所述条形孔;
[0011]所述保护套为聚四氟乙烯件,其厚度为6

10mm。
[0012]横梁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来支撑静弧触头,聚四氟乙烯材质的保护套耐高温性能好,能够隔挡高温、高速、高压的气流对横梁的冲击,有效减少金属粉尘,保证了断路器的绝缘性和开断性能;圆孔适配条形孔,静端支撑壳外端处的热量可以通过条形孔和圆孔散出,提高静端支撑壳的散热能力,进而提高静端结构的稳定性。
[0013]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罩具有一外沿,所述外沿向内折弯形成一环形挡边;所述触指包括圆弧段和折弯段,所述条形孔从所述折弯段的边缘向所述圆弧段延伸,所述折弯段的边缘与所述环形挡边抵触,所述圆弧段至少部分紧配在所述屏蔽罩和所述静端支撑壳之间。
[0014]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罩具有与所述外沿相连的环壁,所述圆孔位于所述环壁上,所述环壁的外表面与所述静端支撑壳外表面齐平。
[0015]进一步地,所述静端支撑壳的外端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环壁紧配在所述第一台阶上,所述第一台阶包括轴向设置的第一限位面和径向设置的第一抵触面,所述环壁端部与
所述第一抵触面抵触,所述第一限位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壁可在外力作用向内变形,以形成连续设置或间隔设置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嵌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使得静端支撑壳与屏蔽罩紧配合。
[0016]进一步地,所述静端支撑壳的外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相邻的第二台阶,所述圆弧段紧配于所述第二台阶处,所述第二台阶包括轴向设置的第二限位面和径向设置的第二抵触面,所述环壁内表面设有一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所述第二抵触面轴向卡接,所述环形台阶径向压紧所述圆弧段,使得所述圆弧段紧配在所述第二限位面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罩设有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位于所述环壁端部,并朝向所述第一台阶,所述第二倾斜面位于所述环形台阶上,并朝向所述第二台阶。
[0018]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设有供所述连接件穿设的装配孔,所述保护套为U型,其上设有一与所述装配孔位置适配的穿孔,所述静弧触头的端部设有中空的凸伸端,所述凸伸端穿过所述穿孔插置在所述装配孔中,以便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0019]进一步地,所述静弧触头设有一环面,所述环面与所述凸伸端相邻,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凸伸端相连时,所述环面压在所述保护套上。
[0020]进一步地,所述外沿的外表面为圆弧面。
[0021]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申请为一种静端结构及使用该静端结构的断路器,其采用的横梁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来支撑静弧触头,聚四氟乙烯材质的保护套耐高温性能好,能够隔挡高温、高速、高压的气流对横梁的冲击,有效减少金属粉尘,保证了断路器的绝缘性和开断性能;圆孔适配条形孔,静端支撑壳外端处的热量可以通过条形孔和圆孔散出,提高静端支撑壳的散热能力,进而提高静端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1的静端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A

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实施例1的静端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静端支撑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屏蔽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

静端支撑壳;11

横梁;111

装配孔;12

第一台阶;121

第一限位面;122

第一抵触面;123

环形凹槽;13

第二台阶;131

第二限位面;132

第二抵触面;2

静弧触头;21

凸伸端;22

环面;3

保护套;31

穿孔;4

屏蔽罩;41

圆孔;42

外沿;421

环形挡边;422

圆弧面;43

环壁;431

环形台阶;432

第一倾斜面;433

第二倾斜面;5

触指;51

条形孔;52

圆弧段;53

折弯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为一种静端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
[0032]静端支撑壳1,其为圆筒状,所述静端支撑壳1的底端设有横梁11,所述横梁11两侧均设有半圆形通孔;
[0033]静弧触头2,置于所述静端支撑壳1的中心轴处,并通过紧固螺栓设置在所述横梁11上;
[0034]保护套3,包覆所述横梁11表面;
[0035]屏蔽罩4,紧配在所述静端支撑壳1的外端,所述屏蔽罩4上周向分布多个圆孔41;
[0036]触指5,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静端支撑壳,其为圆筒状,所述静端支撑壳的底端设有一横梁;静弧触头,置于所述静端支撑壳的中心轴处,并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保护套,包覆所述横梁表面;屏蔽罩,紧配在所述静端支撑壳的外端,所述屏蔽罩上周向分布多个圆孔;触指,紧配在所述屏蔽罩和所述静端支撑壳之间,所述触指上周向分布多个条形孔,相邻的两条形孔之间形成一个触指片;每个圆孔适配至少一个所述条形孔;所述保护套为聚四氟乙烯件,其厚度为6

1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具有一外沿,所述外沿向内折弯形成一环形挡边;所述触指包括圆弧段和折弯段,所述条形孔从所述折弯段的边缘向所述圆弧段延伸,所述折弯段的边缘与所述环形挡边抵触,所述圆弧段至少部分紧配在所述屏蔽罩和所述静端支撑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具有与所述外沿相连的环壁,所述圆孔位于所述环壁上,所述环壁的外表面与所述静端支撑壳外表面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端支撑壳的外端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包括轴向设置的第一限位面和径向设置的第一抵触面,所述环壁端部与所述第一抵触面抵触,所述第一限位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壁可在外力作用向内变形,以形成连续设置或间隔设置的限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浩凡徐华郭学凤汪全虎郑一鸣王之军邵先军张弛杨祥海许挺金涌涛王绍安陈孝信马钰张衍圣吴邦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