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866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纳米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
18
F放射性标记的纳米核药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18
F放射性标记的纳米核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纳米材料以其尺寸优势及多功能特性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在肿瘤诊疗领域。肿瘤细胞的异常增长使得其周围的血管壁出现孔隙,且由于肿瘤细胞中缺少淋巴排除系统,故纳米材料在肿瘤病灶处有着“高渗透滞留”效应,即纳米材料能比较容易地扩散到肿瘤细胞中且滞留其中发挥效果。得益于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及多功能特性,其在药物传递领域有着极大的潜力。
[0003]目前,许多纳米载药体被应用在癌症治疗中且显示出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以胶束为载药体的纳米药物拥有独特的优势。纳米胶束是由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而构成的典型的核壳结构材料,其疏水的内核能负载疏水性的抗癌药物,其外壳一般由亲水的聚乙二醇构成,能提高纳米载药体在生物体内的“隐身性”。经过表面功能化处理,胶束载药体可具有一定的靶向特异性,因而可被用于靶向肿瘤的纳米载药体。通过将胶束载体与具有诊断功能的物质相结合,可得到具有诊断功能的纳米药物。给药后,通过探测诊断材料所产生特殊的信号可以确定纳米载药体的位置,甚至进一步判断癌症病灶的情况。结合目前临床发展水平,这些特殊信号可以通过CT、核磁、光学及放射学的手段探测得到。
[0004]核辐射具有很强的能量及很高的组织穿透性,因此在肿瘤诊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核辐射在肿瘤的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地作用,除了传统的CT成像之外,新型的核成像技术如单光子成像(SPECT)及正电子成像(PET)都是目前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
18
F是目前最常用的放射性标记核素,
18
F标记的分子药物,如FDG等,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综上所述,若能实现对纳米胶束载药体的放射性
18
F标记,赋予该药物载体正电子成像功能,那该体系将能提供肿瘤治疗中的实时信息,极大地帮助人们了解该纳米核药在体内的行为及评估该核药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18
F放射性标记的纳米核药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核药制备简单,且自带示踪属性,有很大的潜力成为具备诊疗一体化功能的新型抗肿瘤载药体。
[0006]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
18
F放射性标记的纳米核药,所述纳米核药以胶束为载体,先后将金属阳离子、放射性阴离子负载其中,所述金属阳离子为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Y
3+
、Lu
3+
、Ho
3+
,其中,放射性的金属阳离子具体为
90
Y
3+

177
Lu
3+

166
Ho
3+
,所述阴离子为
18
F


[0008]本专利技术中,金属阳离子Y
3+
、Lu
3+
、Ho
3+
等先通过和纳米胶束疏水内核的疏水

疏水作用扩散并聚集在疏水内核中;随后
18
F

会通过金属阳离子的化学吸引作用渗透到胶束内部并发生反应,即金属阳离子先进入胶束,放射性阴离子通过与阳离子的化学反应后进入胶
束。该纳米胶束中同时存在金属阳离子和诊断型核素
18
F,使该胶束具有示踪功能与诊断功能。当金属阳离子为非放射性的Y
3+
、Lu
3+
、Ho
3+
时,本专利技术的纳米核药可以作为诊断用药;当金属阳离子为放射性的
90
Y
3+

177
Lu
3+

166
Ho
3+
时,本专利技术的纳米核药为放射性双标记药物,具有靶向肿瘤的治疗作用和诊断作用。
[0009]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诊疗一种
18
F放射性标记的纳米核药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0]S1:以嵌段共聚物为前驱体制备纳米胶束;
[0011]S2:通过调节纳米胶束溶液的温度、pH值等条件,将金属阳离子(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Lu
3+
、Y
3+
及Ho
3+
等)负载在纳米胶束中;
[0012]S3:通过金属阳离子与
18
F

阴离子的化学吸引力,将具有诊断功能的放射性
18
F

引入到金属阳离子标记的胶束颗粒中,
18
F

通过化学吸引渗透到纳米胶束中。
[0013]作为较佳的方案,S1具体为:将适量的聚已内酯

聚乙二醇(PCL

PEO)、聚乙交酯丙交酯

聚乙二醇(PLGA

PEO)或聚乳酸

聚乙二醇(PLA

PEO)嵌段共聚物前体在有机溶剂(氯仿或乙腈)中充分溶解,随后将该溶解的前驱体缓慢滴入水中,搅拌,蒸发,得到纳米胶束颗粒。
[0014]其中,嵌段共聚物在有机溶液中的浓度为50mg/mL~400mg/mL,且溶解的前驱体滴入水中后有机/无机相的体积比的范围为1:4~1:20,根据反应情况,搅拌蒸发的时间为2~24小时。
[0015]作为较佳的方案,S2具体为:将金属阳离子Lu
3+
、Y
3+
或Ho
3+
等滴加到纳米胶束的缓冲液中(pH 2~10)反应一定的时间(5min~60min),离心、洗涤、分离,得到金属阳离子负载的胶束。
[0016]作为较佳的方案,S3具体为:将放射性的
18
F

溶液加入负载金属阳离子的纳米胶束溶液中,反应一定的时间(5min~60min),离心、洗涤、分离,得到放射性标记的纳米胶束。
[0017]本专利技术采取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方法制备纳米胶束;对所述纳米胶束分别先后用金属阳离子(Lu
3+
、Y
3+
及Ho
3+
等)和诊断型核素
18
F标记,从而得到
18
F放射性标记的纳米核药,当金属阳离子为放射性的
90
Y
3+

177
Lu
3+

166
Ho
3+
时,本专利技术的纳米核药为诊疗一体化的纳米载药体。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不涉及一般放射性标记中所需要的螯合剂,通过疏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
18
F放射性标记的纳米核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核药以纳米胶束为载体,先后将金属阳离子、放射性阴离子负载其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18
F放射性标记的纳米核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阳离子为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Y
3+
、Lu
3+
、Ho
3+
;所述阴离子为
18
F

。3.一种
18
F放射性标记的纳米核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嵌段共聚物作为前驱体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合成纳米胶束;S2:将金属阳离子与纳米胶束进行络合;S3:用诊断型核素
18
F

进一步标记纳米胶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具体为:首先将嵌段共聚物聚乙交酯丙交酯

聚乙二醇、聚乳酸

聚乙二醇或聚已内酯

聚乙二醇为前驱体在有机溶剂中充分溶解,随后将溶解的前驱体缓慢滴入水中,搅拌,蒸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梅云刘欢欢高海燕李会强李晓晨陈丽娟余璇吴亚平白岩魏巍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