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通信线路检测的作业维修平台,涉及通信线路检测领域。该适用于通信线路检测的作业维修平台,包括杠杆架组件,所述杠杆架组件环抱于通信线路的电线杆外部,所述杠杆架组件的一端外侧上方设置有作业平台组件,所述杠杆架组件的一端内侧下方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的驱动端紧贴在通信线路的电线杆外部。通过动力组件、作业平台组件、杠杆架组件建立杠杆模型,通过杠杆架组件、动力组件与通信线路电线杆的摩擦力,使得本作业维修平台能够稳定在通信线路电线杆的外部,并通过动力组件在通信线路电线杆的外部的移动,驱使本作业维修平台相对于通信线路电线杆实现相对移动,最终实现物资的供给。最终实现物资的供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通信线路检测的作业维修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线路检测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通信线路检测的作业维修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通信线路是保证信息传递的通路,长途干线中有线通信,主要是用大芯数的光缆作为信息传递的通路,另有卫星、微波等无线线路组成的信息传递的通路。
[0003]通信线路绝大多数架设于户外环境中,受气候或飞禽等破坏影响,其不可避免地经常需要维修、检测,现有的通信线路检测的维修作业,通常由工人随身携带维修物资攀爬通信线路电线杆,工人负载大,攀爬不便,体力消耗较严重,具有一点的危险性,而寻常的作业维修平台多为车载升降云台,其展开时需侧向伸出液压支柱,以稳定自身,此时,所需的占地面积较大,空间较多,使用环境受到了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通信线路检测的作业维修平台,解决了现有的车载升降云台占地面积较大,空间较多,进而导致使用环境受到局限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适用于通信线路检测的作业维修平台,包括杠杆架组件,所述杠杆架组件环抱于通信线路的电线杆外部,所述杠杆架组件的一端外侧上方设置有作业平台组件,所述杠杆架组件的一端内侧下方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的驱动端紧贴在通信线路的电线杆外部。
[0006]优选的,所述杠杆架组件包括H支架和C支架,所述H支架一侧两边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C支架的一侧两边均安装有第一卡榫,所述第一卡榫的外部分别对应适配并嵌入第二卡槽的内部,所述H支架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外侧上方开设有第一卡槽。
[0007]优选的,所述H支架的中部安装有第一电缸,所述第一电缸的伸缩端安装有防滑块,所述C支架的中部安装有第二电缸,所述第二电缸的伸缩端安装有另一防滑块,所述C支架的内侧位于第二电缸的两边均嵌有能够自由滚动的滚珠。
[0008]优选的,所述作业平台组件包括基础支架,所述基础支架的一侧中部安装有第二卡榫,所述第二卡榫的外部适配并嵌入第一卡槽的内部,所述基础支架另一侧的两边上方均安装有轴座,所述基础支架的内部设置有货斗,所述货斗两边上方的中部均安装有耳轴,所述耳轴的外部分别对应适配并嵌入轴座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旋转基座,所述旋转基座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的内侧下方,所述旋转基座的中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安装在连接支架的内侧下方中部。
[0010]优选的,所述旋转基座的另一侧两边均安装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
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两端转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驱动轮的两端转轴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支撑板并安装有蜗轮,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外侧上方均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均安装有蜗杆,两个所述蜗杆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蜗轮啮合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货斗的底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第一电缸、第二电缸、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电连接。
[0013]工作原理:将H支架置于通信线路电线杆的一侧,将C支架置于通信线路电线杆的另一侧,二者之间通过第二卡槽与第一卡榫相连,使得通信线路电线杆被杠杆架组件所环抱,将基础支架通过第二卡榫与第一卡槽相连,实现作业平台组件的安装,而后将物资将蓄电池分别与第一电缸、第二电缸、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电连接,进一步,将单片机与上述用电器件相连,并进行调试,将需要的维修物资置于货斗的内部,由于处于动力组件的一侧的货斗的内部装载有物资,且远离动力组件,处于动力组件的另一侧的杠杆架组件环抱在通信线路电线杆的外部,从而在作业平台组件的重力作用下,以动力组件为支点,使得C支架的内侧紧贴在通信线路电线杆的外部,此时,以动力组件为支点,作业平台组件为一侧力臂,杠杆架组件为另一侧力臂建立了杠杆模型,并当驱动轮不旋转时,该杠杆模型依靠驱动轮与通信线路电线杆之间的摩擦力,能够稳定固定在通信线路电线杆的外部,进而通过遥控设备即可控制第二电机工作,进而通过蜗杆驱使蜗轮旋转,进而驱动轮旋转,即可使得本作业维修平台能够沿通信线路电线杆的外部进行上下移动,进一步,控制第一电机工作,使得驱动轮偏转,从而即可使得本作业维修平台能够以通信线路电线杆为圆心旋转,实现货斗的旋转,更加便于物资的供给,进一步,也可伸长第一电缸与第二电缸,自两侧夹紧通信线路电线杆,进一步确保本作业维修平台能够稳定固定在通信线路电线杆的外部。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通信线路检测的作业维修平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动力组件为支点,作业平台组件为一侧力臂,杠杆架组件为另一侧力臂建立杠杆模型,其中,动力组件的底部抵持于通信线路电线杆的外部,杠杆架组件、作业平台组件组成的力臂处于动力组件的上方,且杠杆架组件的外侧环抱于通信线路电线杆的外部,作业平台组件的外侧通过搭载的物资重力作为施力源,通过杠杆架组件、动力组件与通信线路电线杆的摩擦力,使得本作业维修平台能够稳定在通信线路电线杆的外部,并通过动力组件在通信线路电线杆的外部的移动,驱使本作业维修平台相对于通信线路电线杆实现上下移动,以及水平旋转,最终实现物资的供给。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杠杆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平台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杠杆架组件;101、H支架;102、连接支架;103、第一卡槽;104、第一电缸;105、第二卡槽;106、C支架;107、第一卡榫;108、第二电缸;109、滚珠;2、作业平台组件;201、
基础支架;202、第二卡榫;203、货斗;204、耳轴;205、蓄电池;3、动力组件;301、旋转基座;302、第一电机;303、支撑板;304、驱动轮;305、蜗轮;306、第二电机;307、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
[002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通信线路检测的作业维修平台,包括杠杆架组件1,杠杆架组件1环抱于通信线路的电线杆外部,杠杆架组件1的一端外侧上方设置有作业平台组件2,杠杆架组件1的一端内侧下方设置有动力组件3,动力组件3的驱动端紧贴在通信线路的电线杆外部。
[0026]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通信线路检测的作业维修平台,包括杠杆架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架组件(1)环抱于通信线路的电线杆外部,所述杠杆架组件(1)的一端外侧上方设置有作业平台组件(2),所述杠杆架组件(1)的一端内侧下方设置有动力组件(3),所述动力组件(3)的驱动端紧贴在通信线路的电线杆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通信线路检测的作业维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架组件(1)包括H支架(101)和C支架(106),所述H支架(101)一侧两边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卡槽(105),所述C支架(106)的一侧两边均安装有第一卡榫(107),所述第一卡榫(107)的外部分别对应适配并嵌入第二卡槽(105)的内部,所述H支架(101)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支架(102),所述连接支架(102)的外侧上方开设有第一卡槽(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通信线路检测的作业维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H支架(101)的中部安装有第一电缸(104),所述第一电缸(104)的伸缩端安装有防滑块,所述C支架(106)的中部安装有第二电缸(108),所述第二电缸(108)的伸缩端安装有另一防滑块,所述C支架(106)的内侧位于第二电缸(108)的两边均嵌有能够自由滚动的滚珠(10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通信线路检测的作业维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组件(2)包括基础支架(201),所述基础支架(201)的一侧中部安装有第二卡榫(202),所述第二卡榫(202)的外部适配并嵌入第一卡槽(103)的内部,所述基础支架(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超,张丁楠,林皓,祝华锐,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中通通信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