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阀体短接堵塞的检查和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6826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焦炉生产领域,涉及一种焦炉阀体短接堵塞的检查和处理方法,针对荒煤气导出系统阀体短接进行检查,利用晾窑和加煤过程现象、专业工具的检查,判断是否存在集渣堵塞及堵塞位置,利用蒸汽的清理甚至高压氨水的清理,解决阀体短接位置的集渣和堵塞,避免阀体堵塞后被动更换,减少阀体更换期间负压煤气系统的安全风险,确保荒煤气导出系统畅通,保证焦炉安全、稳定生产。稳定生产。稳定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炉阀体短接堵塞的检查和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焦炉生产领域,涉及一种焦炉阀体短接堵塞的检查和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JN60

6型焦炉,炭化室炼焦过程产生的荒煤气经上升管、桥管、阀体后进入集气管,在生产过程中因加热制度控制波动、无烟加煤效果的波动、桥管喷洒氨水不均匀或者喷洒效果不佳等因素,导致桥管、阀体、阀体短接甚至集气管堆积大量焦粉、焦油、石墨等,尤其阀体和集气管连接位置(简称阀体短接)大量堆积,造成荒煤气通道堵塞、荒煤气导出不畅通,加剧焦炉炮火冒烟,甚至影响正常生产。
[0003]目前已有技术通过调节无烟加煤的高压氨水压力、调节加热制度等进行缓解石墨的产生,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荒煤气导出系统的堵塞频次,但是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荒煤气导出系统的堵塞,只能被动的在堵塞后更换阀体,而阀体更换涉及负压煤气系统,存在很大安全风险,不便于频繁实施,如何有效进行在线检查和处理,是确保焦炉稳定运行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炉阀体短接堵塞的检查和处理方法,针对荒煤气导出系统阀体短接进行检查,解决阀体短接位置的集渣和堵塞。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焦炉阀体短接堵塞的检查和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焦炉晾窑过程中,观察上升管是否出现带有浓重氨味的青烟,如有则氨水喷洒需进一步检查,判断氨水喷洒是否异常;
[0007]S2,焦炉加煤过程,在高压氨水压力正常的情况下,观察无烟加煤效果,如果无烟加煤效果不佳,则需进一步检查荒煤气导出系统是否堵塞;
[0008]S3,安排人员值守待检查区域的集气管压力,确保压力正常,杜绝低压或者负压操作;
[0009]S4,用工具敲松待检查炉号的桥管检查孔塞;
[0010]S5,打开待检查炉号的高压氨水,后检查人员取下桥管检查孔塞;
[0011]S6,检查人员用铜质工具对桥管侧壁和喷嘴四周检测,看是否有集渣,存在集渣,则进行处理;
[0012]S7,检查人员用专用铜质工具插入桥管内部经阀体检查阀体和集气管连接位置,通过铜质工具和管壁的撞击声音判断阀体短接位置是否集渣,如果声音清脆则可判断无集渣;如果铜质工具进入时出现明显的粘稠感或者无金属撞击声音,则判断该位置有集渣,并且通过工具底部端头的内套管、内外套管间隙粘附物的厚度判断集渣量和厚度;
[0013]S8,清理集渣前,打开待清理炉号后端离的最近的集气管清扫阀,便于将清理后的异物带走,避免局部堆积造成衍生问题;
[0014]S9,将提前准备好的蒸汽助吹管道插入初步判断有集渣的位置,对阀体短接位置的焦油、焦粉等异物进行清理;
[0015]S10,清理后进行再次检查,如果达到预期效果则恢复正常,按照S12、S13步骤进行;
[0016]S11,清理后如果再次检查效果未达到预期,则将提前准备好的高压氨水管道插入初步判断有集渣的位置,对阀体短接位置的焦油、焦粉等异物进行清理;
[0017]S12,清理后再次检查,确认无误后回装桥管检查孔塞并进行密封处理;
[0018]S13,关闭对应炉号的高压氨水,恢复正常;
[0019]S14,后续晾窑和加煤过程中通过桥管观察孔塞观察现象,对检查和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0020]可选的,铜质工具包括空心铜质管,设置在铜质管一端内部的铜质内套管,铜质管与铜质内套管通过十字焊接支架连接。
[0021]可选的,S7步骤中,检查人员用铜质工具插入桥管内部经阀体检查阀体和集气管连接位置,通过铜质工具和管壁的撞击声音判断阀体短接位置是否集渣,如果声音清脆则可判断无集渣;如果铜质工具进入时出现明显的粘稠感或者无金属撞击声音,则判断该位置有集渣。
[0022]可选的,通过铜质工具底部端头的铜质内套管与铜质管之间的间隙粘附物的厚度判断集渣量和厚度。
[0023]可选的,S11步骤中,因使用2.0Mpa的高压氨水清理,受高压影响清扫管道的掌控难度较大且高压氨水的冲击可能会导致短接密封垫圈损坏,因此优先使用蒸汽清理。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焦炉阀体短接堵塞的检查和处理方法,针对荒煤气导出系统阀体短接进行检查,利用晾窑和加煤过程现象、专业工具的检查,判断是否存在集渣堵塞及堵塞位置,利用蒸汽的清理甚至高压氨水的清理,解决阀体短接位置的集渣和堵塞,避免阀体堵塞后被动更换,减少阀体更换期间负压煤气系统的安全风险,确保荒煤气导出系统畅通,保证焦炉安全、稳定生产。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荒煤气导出系统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铜质工具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上升管1、上升管底座11、上升管直管12、上升管水封槽13、桥管2、喷洒氨水管路3、桥管观察孔塞4、桥管检查孔塞5、阀体短接6、集气管7、铜质工具8、铜质管81、铜质内套管82、铜质内套管与铜质管之间的间隙83、十字焊接支架84、氨水喷嘴9。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3]请参阅图1~图2,为一种焦炉阀体短接堵塞的检查和处理方法,阀体短接6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阀体短接堵塞的检查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焦炉晾窑过程中,观察上升管是否出现带有浓重氨味的青烟,如有则氨水喷洒需进一步检查,判断氨水喷洒是否异常;S2,焦炉加煤过程,在高压氨水压力正常的情况下,观察无烟加煤效果,如果无烟加煤效果不佳,则需进一步检查荒煤气导出系统是否堵塞;S3,安排人员值守待检查区域的集气管压力,确保压力正常,杜绝低压或者负压操作;S4,用工具敲松待检查炉号的桥管检查孔塞;S5,打开待检查炉号的高压氨水,后检查人员取下桥管检查孔塞;S6,检查人员用铜质工具对桥管侧壁和喷嘴四周检测,看是否有集渣,存在集渣,则进行处理;S7,检查人员用专用铜质工具插入桥管内部经阀体检查阀体和集气管连接位置,通过铜质工具和管壁的撞击声音判断阀体短接位置是否集渣,如果声音清脆则可判断无集渣;如果铜质工具进入时出现明显的粘稠感或者无金属撞击声音,则判断该位置有集渣,并且通过工具底部端头的内套管、内外套管间隙粘附物的厚度判断集渣量和厚度;S8,清理集渣前,打开待清理炉号后端离的最近的集气管清扫阀,便于将清理后的异物带走,避免局部堆积造成衍生问题;S9,将提前准备好的蒸汽助吹管道插入初步判断有集渣的位置,对阀体短接位置的焦油、焦粉等异物进行清理;S10,清理后进行再次检查,如果达到预期效果则恢复正常,按照S12、S13步骤进行;S11,清理后如果再次检查效果未达到预期,则将提前准备好的高压氨水管道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谭海波刘向辉陈光福臧跃刘杰刘源鑫廖红梅刘志成汤如燕李洪军周嗣雄牟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