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水地漏及具有该地漏的补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682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8
一种补水地漏包括地漏盖,落水组件,地漏芯和地漏本体,所述地漏本体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地漏本体底座,所述地漏本体上盖包括环形下凹平台,所述环形下凹平台上方有地漏本体上盖圆柱面,所述地漏本体上盖圆柱面的顶端不低于所述地漏本体上盖的上盖面,所述落水组件外壁具有凹槽,所述落水组件通过所述凹槽上配接的密封圈与所述地漏本体上盖圆柱面通过摩擦力装配,所述地漏芯安装在所述环形下凹平台上,所述挡水板包括挡水板本体和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两侧的所述地漏本体底座内壁上,所述挡水板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可以自动补水的补水地漏及具有该地漏的补水系统,保证地漏的水封效果和防臭效果,同时可拆卸的设计方便地漏的拆卸、安装、维修。修。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水地漏及具有该地漏的补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同层排水
,特别涉及一种补水地漏及具有该地漏的补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排水装置大都采用地漏的方式实现,但长时间以来地漏的返味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市面上有许多的防止反味的产品,但是其效果都很有限,最常用的为采用液封的形式来防止反味,但是液体具有挥发特性,若长时间不使用液体会逐渐挥发,为了防止液封的液体干涸,使用者得频繁手动添加液封液体,否则当液封液体干涸时,会失去密封性,造成污水管道系统中的异味气体窜入室内,污染了室内的空气,影响室内环境,增加使用者的使用负担。CN201720817916.5号专利提供了一种类似水母形状的膜片防臭地漏,通过膜片的粘附作用缓解液封水分蒸发和阻挡异味蔓延,但长时间的未排水导致水分蒸发完毕后膜片的阻挡异味作用会有所下降。
[0003]综上所述,需要一种能够自动补充液封水的地漏或系统来保证地漏的防臭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补水地漏及具有该地漏的补水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补水地漏,包括地漏盖,落水组件,地漏芯和地漏本体,所述地漏盖在所述落水组件上部,所述地漏本体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地漏本体底座,地漏本体上盖和挡水板,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所述地漏本体底座两侧,所述地漏本体上盖在所述地漏本体底座上部,所述挡水板在所述地漏本体底座内部,所述地漏本体上盖包括环形下凹平台,在所述环形下凹平台上具有卡口,所述环形下凹平台上方有地漏本体上盖圆柱面,所述地漏本体上盖圆柱面的顶端不低于所述地漏本体上盖的上盖面,所述落水组件外壁具有凹槽,所述落水组件通过所述凹槽上配接的密封圈与所述地漏本体上盖圆柱面通过摩擦力装配,所述地漏芯安装在所述环形下凹平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包括挡水板本体和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两侧的所述地漏本体底座内壁上,所述挡水板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地漏芯包括地漏芯盖,水母膜片,所述地漏芯盖包括水母膜片安装口,凸出板件,地漏芯安装把手,地漏芯盖外凸环,地漏芯盖圆柱板。
[0008]进一步的,在所述地漏芯安装把手顶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水母膜片安装口,在所述地漏芯上部设有地漏芯盖外凸环,在所述地漏芯盖外凸环下方的地漏芯盖圆柱板上设有所述的凸出板件,所述地漏芯盖外凸环可安放在所述环形下凹平台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地漏芯盖外凸环和所述环形下凹平台之间安放有垫片。
[0010]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水母膜片为类似于水母形状的圆柱、圆锥或圆台,其材质为硅胶或橡胶。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水母膜片包括水母膜片安装凸头,水母裙边,所述水母膜片安装凸头与所述水母膜片安装口配接,将所述水母膜片安装在所述地漏芯盖内部,所述水母裙边为锯齿形或波纹型。
[0012]进一步的,所述地漏本体底座与所述出水口连接处设有梯形储水区域,所述地漏本体上盖对应的设置有梯形盖板区域。
[0013]进一步的,所述挡水板与所述地漏本体底座一体成型。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挡水板为可拆卸的,其材质为橡胶或硅胶。
[0015]进一步的,所述挡水板本体内壁上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
[0016]进一步的,所述挡水板本体上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三个凹型结构,所述地漏本体底部设置有对应的凹型结构安装柱。
[0017]进一步的,在所述挡水板底部中间设置有挡水板提手。
[0018]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水口的两侧的所述地漏本体底座内壁上设有导流板夹片,所述导流板夹片为中间有夹缝的夹片结构,所述导流板可以通过所述导流板夹片中的夹缝与所述地漏本体底座连接。
[0019]进一步的还涉及一种地漏补水系统,包括台盆,存水弯,台盆排水管,前述的任一款补水地漏,所述台盆下方连接有存水弯,存水弯连接台盆排水管,所述台盆排水管通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补水地漏连通。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专利技术的地漏能够自动补水,防止水封干涸。
[0022]2.本专利技术的地漏在水封干涸的极端情况下仍具有防臭效果。
[0023]4.本专利技术的地漏拆卸、安装、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补水地漏的整体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补水地漏的爆炸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地漏芯爆炸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地漏芯盖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水母膜片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地漏本体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地漏本体上盖示意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挡水板示意图;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补水地漏剖视图;
[0033]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补水地漏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补水地漏爆炸图;
[0035]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地漏本体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挡水板示意图;
[0037]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补水地漏剖视图;
[0038]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补水地漏剖视图;
[0039]图16为本专利技术补水系统示意图;
[0040]图17为本专利技术补水地漏补水时水流示意图;
[0041]图18为本专利技术补水地漏排水时水流示意图。
[0042]其中:1地漏盖;2落水组件;3地漏芯;31地漏芯盖;311水母膜片安装口;312凸出板件;313地漏芯安装把手;314地漏芯盖外凸环;315地漏芯盖圆柱板;32水母膜片;321水母膜片安装凸头;322水母裙边;33垫片;4地漏本体;41进水口;42出水口;43地漏本体底座;431梯形储水区域;44地漏本体上盖;441环形下凹平台;442卡口;443地漏本体上盖圆柱面;444梯形盖板区域;45挡水板;451导流板;452挡水板本体;453加强筋;454凹型结构;455挡水板提手;46凹型结构安装柱;47导流板夹片;5台盆;6存水弯;7台盆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4]实施例一
[0045]参照图1至图9,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补水地漏的示意图。
[0046]一种补水地漏包括地漏盖1,落水组件2,地漏芯3和地漏本体4,所述地漏盖1在所述落水组件2上部,更优的在所述地漏盖1下部设有过滤网11。
[0047]所述地漏本体4包括进水口41,出水口42,地漏本体底座43,地漏本体上盖44和挡水板45,所述进水口41和出水口42位于所述地漏本体底座43两侧,所述地漏本体上盖44在所述地漏本体底座43上部,所述挡水板45在所述地漏本体底座43内部,所述挡水板45包括挡水板本体452和导流板451,所述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水地漏,包括地漏盖,落水组件,地漏芯和地漏本体,所述地漏盖在所述落水组件上部,所述地漏本体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地漏本体底座,地漏本体上盖和挡水板,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所述地漏本体底座两侧,所述地漏本体上盖在所述地漏本体底座上部,所述挡水板在所述地漏本体底座内部,所述地漏本体上盖包括环形下凹平台,在所述环形下凹平台上具有卡口,所述环形下凹平台上方有地漏本体上盖圆柱面,所述地漏本体上盖圆柱面的顶端不低于所述地漏本体上盖的上盖面,所述落水组件外壁具有凹槽,所述落水组件通过所述凹槽上配接的密封圈与所述地漏本体上盖圆柱面通过摩擦力装配,所述地漏芯安装在所述环形下凹平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包括挡水板本体和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两侧的所述地漏本体底座内壁上,所述挡水板与所述进水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芯包括地漏芯盖,水母膜片,所述地漏芯盖包括水母膜片安装口,凸出板件,地漏芯安装把手,地漏芯盖外凸环,地漏芯盖圆柱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漏芯安装把手顶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水母膜片安装口,在所述地漏芯上部设有地漏芯盖外凸环,在所述地漏芯盖外凸环下方的地漏芯盖圆柱板上设有所述的凸出板件,所述地漏芯盖外凸环可安放在所述环形下凹平台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漏芯盖外凸环和所述环形下凹平台之间安放有垫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母膜片为类似于水母形状的圆柱、圆锥或圆台,其材质为硅胶或橡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水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思远李翌卢喆
申请(专利权)人:吉博力国际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