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6820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8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基材、配置于上述基材之上的第1绝缘层、配置于上述第1绝缘层之上的下部电极、配置于上述下部电极之上并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层、以及配置于上述有机层之上的上部电极,在进行了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上述下部电极具备:具有遍及整周而配置的接触区域的导电层、配置于上述导电层之上且配置于上述接触区域的内侧并对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以及位于上述导电层以及上述反射层之上且与上述接触区域接触的透明电极。述接触区域接触的透明电极。述接触区域接触的透明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基于并主张于2021年11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

185743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此。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4]近年来,作为显示元件而应用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显示装置得到实用化。顶部发光构造的显示元件具有:提高使光共振的反射率的高反射率的反射电极、例如包含银(Ag)的反射电极;位于该高反射率的电极之上且带隙较大的透明电极、例如包含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的阳极(或阳极电极)。在对该显示装置的分辨率进行高精细化例如从300ppi做成3000ppi的情况下,显示装置由于利用湿式蚀刻加工困难因此可以通过能够实现微细加工的干式蚀刻来加工。由于利用干式蚀刻加工包含银(Ag)的反射电极是困难的,因此反射电极需要由铝(Al)等形成。但是,铝(Al)与透明电极例如铟锡氧化物(ITO)在电气上接触是困难的。因此,需要在铝(Al)与透明电极例如铟锡氧化物(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具备:基材;第1绝缘层,配置于上述基材之上;下部电极,配置于上述第1绝缘层之上;有机层,配置于上述下部电极之上,包含发光层;以及上部电极,配置于上述有机层之上,上述下部电极具备:在进行了平面观察的情况下,具有遍及整周而配置的接触区域的导电层;配置于上述导电层之上、配置于上述接触区域的内侧、对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以及位于上述导电层以及上述反射层之上、与上述接触区域接触的透明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上述反射层的截面具有:上表面;从上述上表面起朝向下侧扩展的第1斜面;以及从上述上表面起朝向下侧扩展并位于与上述第1斜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斜面,上述第1斜面、上述第2斜面以及上述上表面被上述透明电极覆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上述导电层的截面具有:与上述第1斜面连续且位于比上述第1斜面靠外侧的位置的第3斜面;以及与上述第2斜面连续且位于比上述第2斜面靠外侧的位置的第4斜面,上述第3斜面以及上述第4斜面相当于上述接触区域,与上述透明电极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上述导电层的截面形成为梯形形状。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上述导电层的截面具有:位于比上述第1斜面靠外侧的位置的第1端部;以及位于比上述第2斜面靠外侧的位置的第2端部,上述第1端部的第1上表面以及上述第2端部的第2上表面相当于上述接触区域,与上述透明电极接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上述导电层的截面形成为长方形形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具备:第2绝缘层,配置于上述第1绝缘层之上;以及第3绝缘层,配置于上述第1绝缘层之上,上述下部电极的截面具有:朝向下侧扩展的第5斜面;以及朝向下侧扩展并位于与上述第5斜面相反的一侧的第6斜面,上述第2绝缘层将上述第5斜面覆盖,上述第3绝缘层将上述第6斜面覆盖。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上述有机层配置于上述第2绝缘层、上述下部电极以及上述第3绝缘层之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寿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