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670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红花黄色素与槲皮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骨修复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槲皮素可抗炎,减少植入水凝胶的炎症反应,红花黄色素能促进血管生成,同时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二者联用将更有利于骨修复。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槲皮素直接分散在水凝胶中,随着水凝胶的降解而释放,释药速度比较快,能够在治疗前期即发挥抗炎作用;而由于静电纺丝纤维的缓释作用,使红花黄色素缓慢释放,从而延长骨修复的作用时间并提高其疗效。并提高其疗效。并提高其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骨修复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红花黄色素与槲皮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骨修复材料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骨缺损是指骨质发生缺如或丢失,例如骨质破坏和骨坏死。临床上,骨缺损的治疗需要进行骨移植或骨替代材料填充。体外构建具有生理功能的替代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重点,通过替代材料不仅能修复缺损的组织,使之能够补偿或代替组织、器官相关功能活动,同时,良好的替代材料不仅要有与骨组织相近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特性,并且材料来源要广泛,价格低廉容易获取,能更好满足临床需求。总之,骨修复材料具有很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0003]在骨修复过程中,骨损伤部位很容易出现炎症,炎症会导致骨修复疗效下降,为此临床上都需要在骨修复过程中服用抗炎药物。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是一种极好的自由基清除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等多种作用,可以降低与氧化应激相关的OA、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而槲皮素的给药方式在研究中多以口服为主,生物利用度较低,故应与组织工程相结合,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损部位,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0004]红花黄色素是从红花的花瓣中提取出的天然黄色素,为查耳酮类化合物。研究发现红花黄色素不仅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低温、耐光、耐酸、耐还原和抗微生物等优点,而且还有扩张冠状动脉、抗氧化、保护心肌、降血压、免疫抑制和脑保护等多种药理功能
[0005]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又称聚丙交酯,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的聚合物。PLA可以生物降解,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绿色高分子材料。PLA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热性、可塑性,因此用途十分广泛。PLA及其聚合物也参与药物载体的制备,在促进骨愈合、防止皮肤疤痕、治疗炎症疾病、肿瘤的化疗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红花黄色素与槲皮素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槲皮素可抗炎,能减轻人体植入水凝胶后发生的炎症反应,红花黄色素能促进血管生成,同时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因此将二者联用后能产生协同效应更有利于骨修复。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骨修复材料中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骨修复材料,该材料含有所述的药物组合物。
[0009]进一步地,所述骨修复材料是一种水凝胶,所述水凝胶是由羧甲基壳聚糖、纺丝纤维片段与氧化海藻酸钠通过希夫碱反应交联而得,所述槲皮素分散于水凝胶中,所述纺丝
纤维片段是由天然高分子材料经静电纺丝并与氨解剂反应后得到的截短的氨基化纺丝纤维,且所述红花黄色素负载于纺丝纤维片段中,所述天然高分子材料为聚乳酸或聚乙醇酸或聚己内酯;所述氨解剂为1,6

己二胺或乙二胺或丙二胺或丁二胺。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氧化海藻酸钠是将海藻酸钠用高碘酸钠氧化后得到的产物。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合适的手段将槲皮素均匀分散在水凝胶中且位于纺丝纤维片段的外部,能随着水凝胶的降解而释放;而由于静电纺丝纤维的缓释作用,使红花黄色素缓慢释放。槲皮素释放速度比红花黄色素快,能够在治疗前期发挥抗炎作用,并延长红花黄色素骨修复的作用时间并提高其疗效。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所述骨修复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1)将天然高分子材料分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后制成纺丝液;将红花黄色素分散入纺丝液中,配制成含1

10%红花黄色素的纺丝液,然后将含红花黄色素的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制成纺丝纤维;将纺丝纤维剪成小块,置于含氨解剂的异丙醇溶液中,加热至25

45℃,搅拌反应1

3h后离心,将固体洗涤,干燥,得到载红花黄色素的纺丝纤维片段;
[0014](2)将海藻酸钠、高碘酸钠分别溶解配成溶液,然后按海藻酸钠与高碘酸钠质量比1:1

1.5的比例,将高碘酸钠溶液滴加入海藻酸钠溶液中进行反应,将反应液透析除杂,干燥,得氧化海藻酸钠;
[0015](3)将羧甲基壳聚糖溶于磷酸缓冲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纺丝纤维片段、槲皮素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步骤2)所得的氧化海藻酸钠,搅拌至形成水凝胶。
[0016]优选地,所述氨解剂在异丙醇溶液中的质量浓度为6

10%。
[0017]优选地,所述羧甲基壳聚糖:纺丝纤维片段:氧化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0.5

2):(0.05

0.5):(1

5)。
[00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羧甲基壳聚糖:纺丝纤维片段:氧化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0.1:2。
[0019]优选地,所述槲皮素占水凝胶质量百分比的0.1

1%。
[0020]本专利技术使用聚乳酸静电纺丝纤维为载体材料,通过负载红花黄色素并进行氨解改性再与分散有槲皮素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在无毒交联剂作用下形成水凝胶,以实现两种药物的时序释放,使二者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促进成骨细胞生成并进行骨修复治疗。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中一种较佳的制备方法如下:
[0022](1)将聚乳酸分散于二氯甲烷中,搅拌后制成聚乳酸浓度为10%(wt%)的纺丝液;将红花黄色素分散入纺丝液中,配制成红花黄色素浓度为2%(wt%)的纺丝液,然后将含红花黄色素的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制成纺丝纤维,设定推注速度为0.5mm/min,接受距离为15cm,纺丝电压为15kv;将纺丝纤维剪成小块,置于含6%(wt%)1,6

己二胺的异丙醇溶液中,加热至35℃,搅拌反应3h后离心,将固体洗涤,干燥,得到载红花黄色素的纺丝纤维片段;
[0023](2)将海藻酸钠、高碘酸钠分别溶解配成溶液,然后按海藻酸钠与高碘酸钠质量比1:1.2的比例,将高碘酸钠溶液滴加入海藻酸钠溶液中进行反应,将反应液透析除杂,干燥,得氧化海藻酸钠;
[0024](3)将羧甲基壳聚糖溶于磷酸缓冲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纺丝纤维片段、槲皮素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步骤2)所得的氧化海藻酸钠,搅拌至形成水凝胶,所述羧甲基壳聚
糖:纺丝纤维片段:氧化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0.1:2,所述槲皮素占水凝胶质量百分比的0.2%。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凝胶中含有两种药物,槲皮素可抗炎,减少植入水凝胶的炎症反应,红花黄色素能促进血管生成,同时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二者联用将更有利于骨修复。槲皮素直接分散在水凝胶中,随着水凝胶的降解而释放,释药速度比较快,能够在治疗前期即发挥抗炎作用;而由于静电纺丝纤维的缓释作用,使红花黄色素缓慢释放,从而延长骨修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含有红花黄色素与槲皮素的药物组合物。2.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骨修复材料中的应用。3.一种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骨修复材料,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修复材料是一种水凝胶,所述水凝胶是由羧甲基壳聚糖、纺丝纤维片段与氧化海藻酸钠通过希夫碱反应交联而得,所述槲皮素分散于水凝胶中,所述纺丝纤维片段是由天然高分子材料经静电纺丝并与氨解剂反应后得到的截短的氨基化纺丝纤维,且所述红花黄色素负载于纺丝纤维片段中,所述天然高分子材料为聚乳酸或聚乙醇酸或聚己内酯;所述氨解剂为1,6

己二胺或乙二胺或丙二胺或丁二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海藻酸钠是将海藻酸钠用高碘酸钠氧化后得到的产物。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5所述骨修复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天然高分子材料分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后制成纺丝液;将红花黄色素分散入纺丝液中,配制成含1

10%红花黄色素的纺丝液,然后将含红花黄色素的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制成纺丝纤维;将纺丝纤维剪成小块,置于含氨解剂的异丙醇溶液中,加热至25

45℃,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沛虎李宏涛徐海星黄志军林思慧余窕珍林重超冉智慧杨清奕郭一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