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长钢管桩船上对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669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钢管桩对接相关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超长钢管桩船上对接方法,支撑组件包括多组阵列设置的支撑滚轮,每个支撑滚轮均通过第一转轴与支撑杆件转动连接,支撑杆件的下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移动板通过间距调节单元与底部支撑板连接,支撑杆件包括支撑内杆和支撑外杆,支撑外杆套设在支撑内杆的外侧,支撑内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接板,支撑外杆内开设有第一卡接槽,第一卡接板通过用于提供弹力的弹簧与第一卡接槽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支撑组件的支撑内杆、支撑外杆以及支撑滚轮对钢管的侧面进行支撑,并且在支撑之前,根据钢管的管径能够将调节螺纹销通过第一连接板与不同位置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钢管。钢管。钢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长钢管桩船上对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管桩对接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超长钢管桩船上对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海上风电发展日趋深远海化,其所使用的基础钢管桩的尺度进一步扩大,对于制造单位的加工能力及出运条件,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传统制造单位对于钢管桩采用吊机吊装成品钢管桩的方式进行输送,但是传统制造单位的储存场地及前沿码头门机的吊装能力,通常不能满足桩长过百米,单桩重超过四百五十吨的基础钢管桩总组作业,制造单位面临硬性条件的缺失,导致整桩总组合拢时间延后,无法按照既定时间落驳出运的问题。
[0003]基于此,现在提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超长钢管桩船上对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长钢管桩船上对接方法,旨在解决传统制造单位对于钢管桩采用吊机吊装的方式进行输送,但是传统制造单位的储存场地及前沿码头门机的吊装能力,通常不能满足桩长过百米,单桩重超过四百五十吨的基础钢管桩总组作业,制造单位面临硬性条件的缺失,导致整桩总组合拢时间延后,无法按照既定时间落驳出运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钢管桩船上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基础钢管桩驳船进入港池后,对驳船的甲板进行抄平,此工序完成后根据出运的具体装船方案,提前对基础钢管桩支撑组件的位置进行放样,确认好位置后,由码头前沿吊机将总拼设备、安置工装及管桩对接期间所使用耗材统一转驳至出运驳船,形成钢管桩前期总组作业面;步骤二:确认好工装的放样位置,复核工装中心布置线型,同步确认完成后,在驳船总拼区域设置6台支撑组件,工装安装时由制造单位专业人员对6台支撑组件调水平,并使其滚轴中心始终在同一轴线上,调节好转速等相应参数;步骤三:基础钢管桩上下管节通过评估转运重量,采用平板车或者单元车进行车间至码头前沿的换场工作,由450吨门机将上下节桩段转运到钢管对接区所布置支撑组件上,钢管桩上下节分别各占3个支撑组件,转运吊点布置在防腐区域吊装时要保护好涂层必须采用吊带进行吊装,吊装完成后,由导向组件配合开始组拼;步骤四:通过导向组件调整好上下节桩位置后,应对钢管桩拼接错位和弯曲度进行检查,错位不大于3毫米,弯曲度应至少检查钢管桩3点或6点钟、9点或12点钟两个方向,弯曲度不超过30毫米,才能点焊固定;步骤五:总组完成后,对钢管桩成品应进行整桩长度、周长、椭圆度、直径、弯曲度、总组焊缝等进行检测,检测满足要求后,支撑组件及总组设备转移,完成钢管桩对接总组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长钢管桩船上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组阵列设置的支撑滚轮(1),每个所述支撑滚轮(1)均通过第一转轴(2)与支撑杆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件的下端与移动板(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3)通过间距调节单元与底部支撑板(4)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长钢管桩船上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件包括支撑内杆(501)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亮李斌卢浩张显雄刘红志唐子昭罗国兵黎洪
申请(专利权)人:保利长大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