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道式预冷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68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槽道式预冷换热器,包括制冷机冷头、换热器;制冷机冷头包括底座、狭缝体;狭缝体为圆柱筒结构,狭缝体的中心孔为变径结构,使狭缝体的内壁为环形台阶状,形成大孔径段和小孔径段;在狭缝体的筒壁上开设有多条狭缝;狭缝自狭缝体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小孔径段与底座固定。制冷机的回热器壳体套设在大孔径段外壁,制冷机的脉管壳体插入大直径段中心孔与环形台阶抵接且与大直径段的内壁抵接。换热器盖板设有沉槽,底座设有与沉槽配合的凸台;底座通过凸台嵌入沉槽内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预冷换热器与制冷机冷头集合为一体,降低预冷级冷头与预冷换热器之间的接触热阻,提升传热效率,降低传热温差。降低传热温差。降低传热温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槽道式预冷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温制冷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槽道式预冷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半个世纪以来空间探测技术高速发展,地球观测、通讯卫星、空间探测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技术的进步。在2K~4K的温度范围内,带预冷的节流低温制冷机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成为机械式制冷技术的主流。同时,作为节流制冷机中关键的部件之一,预冷换热器也需要拥有更高的换热效率和更为紧凑的结构布置。
[0003]文献《基于热力学的预冷型液氦温区JT制冷机理研究》(作者:刘东立)中提及到的预冷换热器为铜制方形结构,内部设有三条通道以增加换热器面积,最终通过螺钉压接的方式与制冷机冷头接触在一起,接触面采用铟片减小接触热阻。内部通道会在预冷换热器内弯折,使换热得到加强。该结构的换热器采用活接触的方式与制冷机冷头耦合,中间采用导热脂涂抹或放置铟片以提高传热效率。但是由于零件材料变形、无法保证涂抹导热脂的均匀程度或放置铟片时的接触情况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冷头与预冷换热器存在较大温差,传热效率大大降低,工质气体温度无法预冷到既定值,进而影响节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道式预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机冷头(1)、换热器(2);所述制冷机冷头(1)包括底座(11)、狭缝体(12);所述狭缝体(12)为圆柱筒结构,所述狭缝体(12)的中心孔为变径结构,使所述狭缝体(12)的内壁为环形台阶状,形成大孔径段(121)和小孔径段(122);在所述狭缝体(12)的筒壁上开设有多条狭缝;所述狭缝自狭缝体(12)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所述小孔径段(122)的端部底座(11)固定;制冷机的回热器壳体(31)套设在所述大孔径段(121)外壁,制冷机的脉管壳体(32)插入大直径段中心孔与环形台阶抵接且与大直径段的内壁抵接;气体自回热器壳体(31)与脉管壳体(32)之间的环形腔进入大孔径段(121)的狭缝直至小孔径段(122),并从小孔径段(122)狭缝进入脉管壳体(32)内腔;所述换热器盖板(21)设有沉槽,所述底座(11)设有与沉槽配合的凸台(111);所述底座(11)通过凸台(111)嵌入沉槽内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槽道式预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体(12)与底座(11)外壁与底座(11)之间形成环槽(13),所述外观插入环槽(13)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锦涛尹传林陈礼钭傅斌何建仓齐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