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中心点强制偏移操作的地理实体三维数据挂接业务属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理数据也属性的关联方法,涉及一种地理实体三维数据挂接业务属性的方法,尤其涉及基于质心点强制偏移操作的地理实体三维数据挂接业务属性的方法,属于地理空间数据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方案主要是基于地理实体和业务数据的唯一标识编码进行字段匹配,实现业务属性的挂接。现有方案需要业务数据和地理实体三维数据都拥有相同且唯一的标识码,而部分业务数据存在无编码的情况,导致无法通过相同字段挂接业务属性。
[0003]常规空间连接是基于两个连接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将属性从一个要素传递到另一个要素,此方法不需要使用标识编码来匹配两个要素,而使用两个要素的空间位置替代匹配字段。但异形结构的三维数据对应中心点的空间位置位于三维数据的质心,即不在异形结构所在的面内。而对应业务数据一般都为面数据,导致两个要素数据无法匹配挂接。从而无法根据不在结构上的质心而获得相应的业务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中心点强制偏移操作的地理实体三维数据挂接业务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了如下步骤:a1、基于地理实体数据建立地理实体数据库;a2、拟合生成地理实体三维数据对应的中心点;a3、基于业务数据的属性建立业务数据库;a4、对地理实体三维数据对应的中心点进行处理;a5、将业务数据的属性挂接到经所述处理的中心点上形成三维地理实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1
‑
1采用无人机航拍记录规定区域内的影像图,同时采集航空LIDAR点云图,以获得地理实体数据;a1
‑
2将无人机航拍的所述规定区域内的影像图与LIDAR点云图进行初步配准,获得一幅规定区域的初步配准图像;a1
‑
3选择其他多个规定区域,重复步骤a1
‑1‑
a1
‑
2获得更多幅所选择的规定区域的初步配准图像,连同每个规定区域内的多幅影像图和点云图形成多组地理实体数据,用于建立地理实体数据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1
‑
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设定无人机在所述的规定区域以及所述其他多个规定区域内的飞行路线,以及无人机上航拍装置的曝光时间点;S2起飞无人机,按照所述飞行路线飞行,同时按照所述曝光时间点进行影像采集,获得多幅影像图;同步采集航空LIDAR点云图;其中,所述飞行路线为多个直线段所组成,此时,S1中若所述规定区域为矩形区域,此时所述的曝光时间点设置方式为:设飞行路线上无人机的影像采集范围为矩形区域R,在当前影像图采集后,无人机飞行过所述范围R的飞行方向上R的宽度距离时即选取为下一个影像图曝光时间点,当R的上边界与所述规定区域的上边界重叠,或R的上边界在飞行方向上超过所述规定区域的上边界时,无人机转向,并左移R一个长度的距离反向飞行继续采集影像图,曝光时间点的选取与正向飞行时的一致,当R的下边界与所述规定区域的下边界重叠,或R的下边界在飞行方向上超过所述规定区域的下边界时,无人机再次转向,并右移R一个长度的距离再次正向飞行继续采集影像图,且曝光时间点的选取方式不变,如此循环,能够完成所述规定区域的全域影像图的采集;若所述规定区域为圆形或椭圆形区域时,先作所述圆形和椭圆形的最小外接矩,则基于所述最小外接矩进行与所述规定区域为矩形区域时同样的曝光时间点设置方式进行曝光时间点的设置,以及同样的影像图采集方式采集;若所述规定区域为其他形状区域时,先作所述圆形和椭圆形的外接矩,则基于所述外接矩进行与所述规定区域为矩形区域时同样的曝光时间点设置方式进行曝光时间点的设置,以及同样的影像图采集方式采集,其中所述外接矩由一个矩形的四条边在此时靠向所述其他形状区域,当四条边与其他形状区域都存在切点或交点时停止靠向,此时所述的一个矩形即为所述外接矩。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1
‑
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3建立所述规定区域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选定一幅影像图与对应的点云图块,或者选定一幅影像图与全域扫描点云图的各定位点;
S4将采集的所述多幅影像图按照所述飞行路线的上曝光时间顺序进行拼接,获得拼接影像图,并将同步采集的航空LIDAR点云图与拼接影像图按照各定位点一一对应重合,以完成所述初步配准;其中,S3中所述一幅影像图与对应的点云图块都各自设定两个第一定位点,且各自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定位点在E下的坐标与对方的一个所述第一定位点在E下的坐标相同,或者所述所述一幅影像图与全域扫描点云图都各自设定两个第二定位点,且各自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二定位点在E下的坐标与对方的一个所述第二定位点在E下的坐标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一幅影像图中的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各自中的一个与相应的曝光时间点无人机所处的位置点在E的XOY平面上投影重合,而另一个选择为与R的一个顶点在E的XOY平面上投影重合;S4中在将采集的所述多幅影像图按照所述飞行路线的上曝光时间顺序进行拼接之前还包括对超过规定区域的影像部分进行删减;将同步采集的航空LIDAR点云图与拼接影像图按照各定位点一一对应重合具体包括:将对应的点云图块中的两个第一定位点与所述一幅影像图中具有相同坐标的第一定位点进行重合操作,并将其他点云图块按照与所述飞行路线的上曝光时间所同步的扫描的先后顺序而进行拼接,以完成所述初步配准;或者,将全域扫描点云图中的两个第二定位点与所述所述一幅影像图中具有相同坐标的第二定位点进行重合操作,以完成所述初步配准;所述重合操作具体是在地理影像软件中已拼接完成的所述拼接影像图中导入对应的点云图块,或者在地理影像软件中已拼接完成的所述拼接影像图中导入全域扫描点云图,并在建立的E下将各自相同坐标的第一定位点或者第二定位点经过平移、旋转、比例缩放中至少一者操作以实现所述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2
‑
1调用地理实体数据库中的地理实体数据,采用基于标记节点的RNN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多个道路中心点的设置;a2
‑
2采用人工智能网络的城市建筑网模型的建立以及城市建筑中心点的获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a2
‑
1具体包括了:S5调用地理实体数据库中至少一个所述规定区域的所述初步配准图像;所述调用以每个规定区域内的一个第一定位点或第二定位点为指针进行调用;S6通过RNN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包括编码器以及解码器的节点生成器生成道路连续节点,并在生成过程中连接生成前后的两个节点,将新的生成节点输入节点生成器不断产生新的节点,而继续直线段连接产生的新节点,形成道路中心线,如此循环而连接成道路网;S7将道路网中的所有直线段按照预设的宽度w进行扩宽,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道路宽线条,从而获得城市道路网模型,其中w按照所述初步配准图像中对应的道路宽度进行扩宽,w为所述初步配准图像中道路节点所在所述直线段作为的道路分段所对应的实际道路宽度值的0.5
‑
0.8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福存,刘俊伟,陈兴芳,蒋玉祥,王晓东,王鸿杰,刘璐,马锦山,代云飞,贾国焕,刘梦颖,孙昆,苏孝贤,
申请(专利权)人:泰瑞数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