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654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结构、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和第一分隔组件,第一分隔组件包括至少三个第一分隔件,至少三个所述第一分隔件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外部,并环绕所述支撑组件的外周间隔分布,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分隔件均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对应位置围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适于装配至少一个电芯。该支撑结构,既可支撑电芯,还可将电芯进行分隔,还将电芯较大的表面漏出,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结构、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池技术尤其是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以及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对电池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要求日益升高。
[0003]现有的动力电池中,通常包括软包电池、方壳电池和圆柱形电池三组。软包电池由于厚度较薄,形式刀片,称为刀片电池。现有的一种刀片电池组结构,通常由多个电芯单体组堆叠后形成电堆,每个电芯单体组由多片刀片电芯单体堆叠而成,电芯单体上较大的面积用于与相邻的电芯单体进行抵接配合,导致电芯单体的散热效果较差,电芯的寿命较低,电芯容易鼓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堆叠设置的电芯单体的散热效果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支撑结构、电芯模组及电池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和第一分隔组件,第一分隔组件包括至少三个第一分隔件,至少三个所述第一分隔件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外部,并环绕所述支撑组件的外周间隔分布,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分隔件均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对应位置围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适于装配至少一个电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分隔件呈板状,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分隔件之间的距离朝远离所述支撑组件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电芯的形状适于与所述安装空间匹配。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三块支撑板,至少三块所述支撑板依次连接并围成中空的棱柱状结构,所述支撑组件的每条侧棱上均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分隔件。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每块所述支撑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支撑组件中空的内腔为流通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安装空间与所述流通腔,所述电芯的防爆阀适于与所述通孔的位置对应。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所述防爆阀处凸出设有耐温管,所述耐温管适于相对设置在所述通孔处。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每块所述支撑板上均粘贴或涂覆有隔热部,所述隔热部上对应所述通孔处设有开孔。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分隔组件,连接在所述流通腔内,并将所述流通腔分隔成中心通道和若干泄压通道,若干所述泄压通道环绕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道的外周,每个所述泄压通道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通孔与至少一个所述安装空间连通。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所述中心通道内适于设置喷淋灭火管路,所述喷淋灭火管路适于在所述中心通道的对应位置被高温物质熔断时喷淋降温。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分隔组件包括至少三个第二分隔件,至少三个所述第二分隔件依次连接并围成中空的棱柱状结构,所述第二分隔组件中空的内腔为所述中心通道,所述第二分隔组件的每条侧棱均与一块所述支撑板连接,相邻两块所述支撑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分隔件围成所述泄压通道。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包括上述的支撑结构和电芯,电芯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其中,每个所述安装空间内均沿第一方向依次安装多个电芯;或者,所述电芯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多组支撑结构,每组所述支撑结构的每个所述安装空间内均连接一个所述电芯;所述第一方向为至少三个所述第一分隔件的环绕轴向。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模组,所述电芯的两侧通过气凝胶与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个所述第一分隔件分别粘接。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包括壳体和多组上述的电芯模组,多组电芯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001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和第一分隔组件,支撑组件和相邻的两个第一分隔件可围成安装空间,安装空间背向支撑组件的一侧敞口设置,电芯背向支撑结构的表面可通过敞口处暴露在外,该表面较大,具有较大的冷却散热面积,因此支撑结构支撑连接的电芯的散热效果好,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相邻两个安装空间之间设有第一分隔件,既将电芯进行分隔,增加了电芯之间的散热效果,防止电芯之间抵接带来的散热难题,又将电芯环绕支撑组件进行连接,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还可增加支撑结构的支撑强度。且,相比于多个电芯堆叠后再进行整体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可对每个电芯都单独进行连接,增加了电芯的连接强度。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每块支撑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支撑组件中空的内腔为流通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安装空间与所述流通腔,所述电芯的防爆阀适于与所述通孔的位置对应。流通腔的设置,可在电芯失控防爆阀触发时,通过通孔和流通腔将防爆阀处喷射出的高温物质进行疏导和排出,防止高温物质对其他电芯造成损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既可支撑电芯并使电芯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还可疏导电芯失控产生的高温物质,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模组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模组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0029]图9为图8的A部放大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支撑组件;11、支撑板;12、通孔;13、流通腔;131、中心通道;132、泄压通道;21、第一分隔件;3、安装空间;4、电芯;41、防爆阀;42、耐温管;43、第一电极;44、第二电极;5、第二分隔组件;51、第二分隔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第一分隔组件,包括至少三个第一分隔件,至少三个所述第一分隔件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外部,并环绕所述支撑组件的外周间隔分布,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分隔件均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对应位置围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适于装配至少一个电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呈板状,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分隔件之间的距离朝远离所述支撑组件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电芯的形状适于与所述安装空间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三块支撑板,至少三块所述支撑板依次连接并围成中空的棱柱状结构,所述支撑组件的每条侧棱上均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分隔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支撑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支撑组件中空的内腔为流通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安装空间与所述流通腔,所述电芯的防爆阀适于与所述通孔的位置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处凸出设有耐温管,所述耐温管适于相对设置在所述通孔处;和/或,每块所述支撑板上均粘贴或涂覆有隔热部。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分隔组件,连接在所述流通腔内,并将所述流通腔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智强曲凡多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