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700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池系统,包括下箱体;下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箱体上盖;下箱体的底板顶部设置有两列模组定位凹槽;每列模组定位凹槽包括多个模组定位凹槽;每列模组定位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列第一层电池模组;每个第一层电池模组的底面与模组定位凹槽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垫、第一PTC加热片和保温棉;对于每列第一层电池模组,位于后端的多个第一层电池模组的上方分别架设有一个H型塑料支架;每个H型塑料支架上部设置有第二层电池模组;每个H型塑料支架包括两个侧壁板;两个侧壁板通过模组托板和顶部支撑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紧凑型的两层电池排布结构,合理利用系统内部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池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由电池系统提供主要能源,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厂家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0003]现有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其内部布局不够紧凑,空间利用率不高,导致电池系统能量不高,能量密度较低。此外,现有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大多高低压布局混乱,内部结构交叉,安装复杂,导致电池系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电池系统。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池系统,包括水平分布且顶部开口的下箱体;
[0006]下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箱体上盖;
[0007]下箱体的底板顶部,设置有纵向分布的两列模组定位凹槽;
[0008]两列模组定位凹槽,为横向间隔分布;
[0009]每列模组定位凹槽,包括在纵向上相互间隔的多个模组定位凹槽;
[0010]每列模组定位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列第一层电池模组;
[0011]每个模组定位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层电池模组;
[0012]每个第一层电池模组的底面与每个模组定位凹槽的底面之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导热硅胶垫、第一PTC加热片和保温棉;
[0013]其中,对于每列第一层电池模组,其中位于后端的多个第一层电池模组的上方,分别架设有一个H型塑料支架
[0014]每个H型塑料支架在其下部内侧的每个第一层电池模组的正上方,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层电池模组;
[0015]对于每个H型塑料支架,其包括前后间隔且垂直设置的两个侧壁板;
[0016]两个侧壁板相对的一侧中部,通过水平分布的模组托板相连接;
[0017]两个侧壁板的顶部,通过水平分布的顶部支撑板相连接;
[0018]每个H型塑料支架的模组托板与下箱体的底板顶部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有两个第一层电池模组;
[0019]每个H型塑料支架的模组托板与顶部支撑板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第二层电池模组;
[0020]模组托板与每个第二层电池模组之间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PTC加热片;
[0021]其中,每个模组定位凹槽的底面,分别粘贴有一个保温棉;
[0022]每个保温棉的顶部,放置有一个水平分布的第一PTC加热片;
[0023]每个第一层电池模组的底面,与一个导热硅胶垫的顶面相粘接;
[0024]每个导热硅胶垫的底面,分别与第一PTC加热片的顶面相接触。
[0025]优选地,对于H型塑料支架,其具有侧壁板和顶部支撑板,通过垂直分布的长螺栓与下箱体相紧固连接。
[0026]优选地,下箱体是采用ZL102铝铸造加工制成的箱体;
[0027]箱体上盖是采用SMC复合材料模压一体成型的上盖。
[0028]优选地,下箱体的顶部前侧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集成的BDU控制盒;
[0029]每个BDU控制盒的底面与下箱体的顶部的之间,均设置有保温棉;
[0030]该保温棉,粘接在下箱体的顶部。
[0031]优选地,下箱体的前侧面,设置有多个高低压接插件;
[0032]箱体上盖的顶部在H型塑料支架正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个透气防水阀;
[0033]下箱体的下部左右两端,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吊耳;
[0034]吊耳与下箱体为一体成型。
[0035]优选地,下箱体的顶部四周边缘,环绕地粘接设置有密封圈;
[0036]下箱体的顶部四周边缘,均匀分布有多个箱体螺栓连接孔;
[0037]箱体上盖在与每个箱体螺栓连接孔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上盖螺栓连接孔;
[0038]密封圈在与每个上盖螺栓连接孔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密封圈螺栓连接孔;
[0039]下箱体与箱体上盖通过多根螺栓紧固连接在一起,每根螺栓从上到下依次贯穿位置对应的上盖螺栓连接孔和密封圈螺栓连接孔,与箱体螺栓连接孔螺纹连接。
[0040]优选地,第一电池监控单元LMU和第二电池监控单元LMU,设置在两个第一层电池模组的顶部,并且该两个第一层电池模组靠近两个H型塑料支架;
[0041]两个H型塑料支架的顶部支撑板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三电池监控单元LMU和电池处理单元BMU;
[0042]其中一个H型塑料支架的顶部支撑板顶部,设置有维修开关;
[0043]箱体上盖在与维修开关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维修开关露出孔;
[0044]维修开关的上部,向上穿过该维修开关露出孔后,露出于箱体上盖的顶面。
[0045]优选地,每个第一层电池模组与其正下方的第一PTC加热片和下箱体,通过垂直分布的多根螺栓紧固连接;
[0046]其中,第一层电池模组的四角位置,分别具有一个垂直分布的第一螺栓通孔;
[0047]第一PTC加热片在与每个第一螺栓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螺栓通孔;
[0048]下箱体的顶部,在与每个第二螺栓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螺栓安装孔;
[0049]每根螺栓,从上往下依次贯穿位置对应的第一螺栓通孔和第二螺栓通孔后,与位置对应的螺栓安装孔相螺纹固定连接。
[0050]优选地,每个第二层电池模组与其正下方的第一层电池模组和下箱体,通过垂直分布的多根螺栓紧固连接。
[0051]优选地,每个第二层电池模组的四角位置,分别具有一个垂直分布的第三螺栓通
孔;
[0052]每个第二层电池模组的底部,与一个水平分布的第二PTC加热片的顶面相接触;
[0053]第二PTC加热片在与每个第三螺栓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螺栓通孔;
[0054]第二PTC加热片,设置于H型塑料支架的模组托板的顶部;
[0055]第一层电池模组的四角位置,分别具有一个垂直分布的第一螺栓通孔;
[0056]第一PTC加热片在与每个第一螺栓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螺栓通孔;
[0057]下箱体的顶部,在与每个第二螺栓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螺栓安装孔;
[0058]每根螺栓,从上往下依次贯穿位置对应的第三螺栓通孔、第四螺栓通孔、第一螺栓通孔和第二螺栓通孔后,与位置对应的螺栓安装孔相螺纹固定连接。
[0059]由以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池系统,其结构设计科学,采用紧凑型的两层电池排布结构,合理利用系统内部空间,能量较高,结构安全可靠,有利于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0060]对于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池系统,其电池箱体采用轻质高强度的ZL102铝铸造加工,具有较高的强度,降低了动力电池系统的重量。其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分布且顶部开口的下箱体(1);下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箱体上盖(2);下箱体(1)的底板顶部,设置有纵向分布的两列模组定位凹槽;两列模组定位凹槽,为横向间隔分布;每列模组定位凹槽,包括在纵向上相互间隔的多个模组定位凹槽(101);每列模组定位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列第一层电池模组(7

1);每个模组定位凹槽(101)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层电池模组(7

1);每个第一层电池模组(7

1)的底面与每个模组定位凹槽(101)的底面之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导热硅胶垫(6)、第一PTC加热片(5)和保温棉(3);其中,对于每列第一层电池模组(7

1),其中位于后端的多个第一层电池模组(7

1)的上方,分别架设有一个H型塑料支架(11);每个H型塑料支架(11)在其下部内侧的每个第一层电池模组(7

1)的正上方,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层电池模组(7

2);对于每个H型塑料支架(11),其包括前后间隔且垂直设置的两个侧壁板(12);两个侧壁板(12)相对的一侧中部,通过水平分布的模组托板(13)相连接;两个侧壁板(12)的顶部,通过水平分布的顶部支撑板(14)相连接;每个H型塑料支架(11)的模组托板(13)与下箱体(1)的底板顶部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有两个第一层电池模组(7

1);每个H型塑料支架(11)的模组托板(13)与顶部支撑板(14)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第二层电池模组(7

2);模组托板(13)与每个第二层电池模组(7

2)之间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PTC加热片(5);其中,每个模组定位凹槽(101)的底面,分别粘贴有一个保温棉(3);每个保温棉(3)的顶部,放置有一个水平分布的第一PTC加热片(5);每个第一层电池模组(7

1)的底面,与一个导热硅胶垫(6)的顶面相粘接;每个导热硅胶垫(6)的底面,分别与第一PTC加热片(5)的顶面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H型塑料支架(11),其具有侧壁板(12)和顶部支撑板(14),通过垂直分布的长螺栓与下箱体(1)相紧固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下箱体(1)是采用ZL102铝铸造加工制成的箱体;箱体上盖是采用SMC复合材料模压一体成型的上盖。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下箱体(1)的顶部前侧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集成的BDU控制盒(10);每个BDU控制盒(10)的底面与下箱体(1)的顶部的之间,均设置有保温棉(3);该保温棉(3),粘接在下箱体(1)的顶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下箱体(1)的前侧面,设置有多个高低压接插件(16);箱体上盖(2)的顶部在H型塑料支架(11)正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个透气防水阀(17);下箱体(1)的下部左右两端,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吊耳(102);
吊耳(102)与下箱体(1)为一体成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池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媛媛刘帅信召峰
申请(专利权)人: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