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吸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40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抽吸导管,用于治疗脑血栓疾病,所述抽吸导管包括管身、连接在所述管身远端的功能端头和连接在所述管身近端的操作部,所述管身侧壁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管、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所述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和所述外管热塑贴合到一起,且所述内管、所述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和所述外管的材质各不相同。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抽吸导管,减少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率。提高医疗效率。提高医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吸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脑血管病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抽吸导管。

技术介绍

[0002]抽吸导管是治疗脑血管疾病常用的工具之一,在脑部治疗过程中,抽吸导管可以将脑部的血栓从血管中取出,达到治疗脑部疾病的作用。在对脑血栓用抽吸导管治疗过程中需要先用导丝或微导管作为引导,在导丝和微导管达到血栓患处后,将抽吸导管套设在导丝或微导管外部,沿导丝或微导管抵达患处将血栓取出。
[0003]现阶段的脑血栓抽吸导管一般有三层结构,如US10716915B2、US2022111177A1、CN113974769A、US2022000500A1等专利所公开的,抽吸导管结构包括用于通过导丝/微导管和取出血栓的内管,套设在内管外壁,起到骨架作用的金属编织网管,套设在金属编织网管外侧的外管。其中内管、外管一般都是由高分子材料组成。现有的脑血栓抽吸导管虽然通过金属编织网管可以很好的支撑起抽吸导管的中空形状,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发现现有的脑血栓抽吸导管依然存在缺陷包括:(1)抽吸导管柔顺性不够,在递送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到达较深的患处;(2)抽吸导管寿命短,在高频率使用过程中内管容易与外管发生剥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上述抽吸导管柔顺性差、外管容易剥离的缺陷,本申请提出一种抽吸导管。
[0005]其技术方案包括:所述抽吸导管包括管身、连接在所述管身远端的功能端头和连接在所述管身近端的操作部,所述管身侧壁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管、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所述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和所述外管热塑贴合到一起,且所述内管、所述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和所述外管的材质各不相同。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抽吸导管用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替换金属支撑网管,高分子纤维网管与内管、外管热塑贴合紧密不易剥离延长了寿命;而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弹性较金属好,提高了抽吸导管的柔顺性,能够递送到较深的病患位置;此外,由于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具有一定形变能力,能够适配多种不同规格的导丝或微导管,也方便了大块血栓的运输。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抽吸导管,减少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申请图1中A位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本申请图1中B位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4为本申请图1中功能端头C位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5本申请与功能端头导丝配合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5]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抽吸导管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抽吸导管包括管身1、连接在所述管身远端的功能端头2和连接在所述管身近端的操作部3,所述管身侧壁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管、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和外管,结合图2,所述内管、所述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和所述外管热塑贴合到一起,且所述内管、所述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和所述外管的材质各不相同。本实施例中,采用热塑方式将所述内管、所述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和所述外管热塑贴合到一起,外管贴合连接牢固不易剥离提高了本产品的寿命,而高分子纤维支撑网进一步提高了抽吸导管的断裂力(断裂强度),使本产品有更好的抗断裂强度。
[0016]在图1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进一步进行改进,结合图3,所述功能端头呈远端较细的锥形管状,其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外层与所述外管连接,且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贴合连接到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应对在抽吸作业中抽吸导管与导丝结合不紧密,容易出现空隙的情况,在管身远端一侧的功能端头被设置成锥形管形状,在抽吸治疗过程中,锥形管在抽吸时的负压情况下有效减小与导丝之间的间隙,提高了治疗效率。
[0017]在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方便功能端头沿导丝前进,功能端头的所述外层硬度不大于所述外管硬度,方便在递送过程中功能端头能够沿导丝更好的递送到血管深处。
[0018]在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采用图4中内层远端延展出所述外层并翻转包裹住所述外层远端的结构,为功能端头远端增加内层材质,而内层材质硬度低于外层材质,且内层材质润滑性要高于外层,采用本实施例内层包裹外层的结构,如图5,在抽吸过程中功能端头前端的内管发生轻微形变,可以更好的减小与导丝之间的间隙,同时避免负压情况下内层与外层之间剥离,并进一步提高抽吸导管远端的柔顺性,提高本产品寿命同时提高本产品治疗效率。
[0019]在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虽然高分子纤维丝编织而成的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基本可以满足本专利技术大部分工作环境需要,但面对部分小直径的血管需要小直径的抽吸导管时,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虽然柔顺性可以达到要
求,但机械强度上可能存在风险,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加强丝方式对高分子纤维丝进行补充。加强丝可以是韧性或机械强度比较高的与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材质不同的其他纤维丝,或者采用较粗的同种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的纤维丝。加强丝一般采用两根或两根以上,沿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径向等距设置或编织或缠绕。
[0020]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加强丝进一步改进,加强丝可以为金属丝。金属丝技术成熟,在现有抽吸导管的金属编织网管中经过长时间验证,其安全性较高,因此可以采用金属丝为加强丝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小直径抽吸导管的强度。本实施例在使用金属丝作为加强丝时,可以进一步进行编制改进,如将金属丝对应高分子纤维网管进行交错编织的方式设置到一起,通过交错编织方式,金属丝和内管、外管与高分子纤维网管热塑成型方式可以将金属丝更好的固定贴合住,防止金属丝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剥离。加强丝的还可以通过高分子丝芯外围缠绕金属编制丝的方式,在缠绕结束后再用热塑的方式将高分子丝芯与金属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吸导管,用于治疗脑血栓疾病,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导管包括管身、连接在所述管身远端的功能端头和连接在所述管身近端的操作部,所述管身侧壁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管、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所述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和所述外管热塑贴合到一起,且所述内管、所述高分子纤维支撑网管和所述外管的材质各不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端头呈远端较细的锥形管状,其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外层与所述外管连接,且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贴合连接到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硬度不大于所述外管硬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远端延展出所述外层并翻转包裹住所述外层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泽邢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深瑞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