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拔摩擦摆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33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支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拔摩擦摆支座。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上座板、下座板及位于该上座板下座板之间的连接芯,在所述上座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条状的第一滑槽,在所述第一滑槽外侧设置有第一压板,在所述下座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槽的方向垂直,所述连接芯包括位于上方的连接头、位于下方的连接脚及位于所述连接头和连接脚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头为条状,连接头与第一滑槽及第一压板、连接脚与第二滑槽及第二压板的接触面为同球心的腰台侧面一部分。可以实时实现抗拔功能;在支座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摆动转角增大,稳定性能好,重量轻,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拔摩擦摆支座


[0001]本技术属于支座
,尤其涉及一种抗拔摩擦摆支座。

技术介绍

[0002]摩擦摆支座作为典型的减隔震支座在公路和铁路桥梁、建筑物、钢结构领域广泛应用,主要起到延长隔震周期,摩擦耗能,减少地震产生的破坏。作为减隔震的关键部件,目前摩擦摆支座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多数结构单向滑动支座采用柱面摩擦面,实现位移方向摩擦摆支座功能,在横向不能实现转动功能;其二,部分改进支座在此结构上增加了球面部件实现转动功能,但是抗拉结构的部件间间隙增大不利于整体结构稳定和抗拉时的接触面受力,双向摩擦摆支座结构考虑到摆动和抬升问题,支座抗拉部件尺寸较大,有部分采用上下面十字结构布置,每个面实现一个方向摩擦摆功能,增加球面结构实现转角,存在和单向支座一样的弊端;其三,部分双向支座采用上部球型支座、下部摩擦摆结构,下部摩擦摆结构尺寸较大,上部结构转角不易满足摆动角度要求,容易出现耐磨板破坏,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在出现竖向载荷是可以实现实时抗拔、容易满足摆动角度要求、耐磨板使用寿命长、稳定性能好的抗拔摩擦摆支座。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抗拔摩擦摆支座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上座板、下座板及位于该上座板下座板之间的连接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座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条状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面为沿第一滑槽方向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滑槽外侧设置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的上表面为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面同球心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压板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孔;在所述下座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槽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面为沿第二滑槽方向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滑槽外侧设置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的下表面为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面同球心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压板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杆孔;所述连接芯包括位于上方的连接头、位于下方的连接脚及位于所述连接头和连接脚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头为条状,所述连接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同球心的腰台侧面一部分,所述连接头位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压板压在连接头的底部,所述第一滑槽、连接头和第一压板的弧度相同;所述连接脚为条状,所述连接脚的方向与所述连接头的方向垂直,所述连接脚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同球心的腰台侧面一部分,所述连接脚位于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压板压在连接脚的上部,所述第二滑槽、连接脚和第二压板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杆孔和第二连接杆孔的内径大于连接杆的直径。
[0005]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0006]在所述连接头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板槽,在第一滑板槽中设置有第一滑板,在连接脚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板槽,在第二滑板槽中设置有第二滑板。
[0007]本技术所提供的抗拔摩擦摆支座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
包括上座板、下座板及位于该上座板下座板之间的连接芯,在所述上座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条状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面为沿第一滑槽方向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滑槽外侧设置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的上表面为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面同球心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压板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孔;在所述下座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槽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面为沿第二滑槽方向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滑槽外侧设置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的下表面为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面同球心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压板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杆孔;所述连接芯包括位于上方的连接头、位于下方的连接脚及位于所述连接头和连接脚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头为条状,所述连接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同球心的腰台侧面一部分,所述连接头位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压板压在连接头的底部,所述第一滑槽、连接头和第一压板的弧度相同;所述连接脚为条状,所述连接脚的方向与所述连接头的方向垂直,所述连接脚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同球心的腰台侧面一部分,所述连接脚位于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压板压在连接脚的上部,所述第二滑槽、连接脚和第二压板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杆孔和第二连接杆孔的内径大于连接杆的直径,在发生水平纵向位移时,连接头可以在上座板的第一滑槽内沿第一滑槽的方向移动,在发生水平横向位移时,连接脚可以在下座板的第二滑槽内沿第二滑槽的方向移动,可以实现水平各个方向位移,在发生位移过程中,不管怎么摆动,在产生竖向拉力荷载时,第一压板和连接头的接触面、第二压板和连接脚的接触面始终处于贴紧状态,可以实时实现抗拔功能;在支座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摆动转角增大,稳定性能好,重量轻,成本降低;其二,由于在所述连接头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板槽,在第一滑板槽中设置有第一滑板,在连接脚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板槽,在第二滑板槽中设置有第二滑板,耐磨性能好,摩擦系数小,延长了使用寿命,减小了摩擦阻力,更便于支座复位。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抗拔摩擦摆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的正面视图;
[0010]图3为图1的左视图;
[0011]图4为第一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下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6为连接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抗拔摩擦摆支座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腰台亦称鼓形体,是上下底相等的球台,即用两平行平面截球,且两平面间距离小于球直径,并与球心取等距,所截得的夹于两平面间的封闭几何体称为腰台。两平面间的距离称为腰台的高,截口圆分别称为腰台的上、下底。它还是以一个圆弧为母线,绕圆弧所在平面内一轴线旋转所形成。
[0016]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抗拔摩擦摆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本技术抗拔摩擦摆支座包括上座板1、下座板2及位于该上座板1和下座板2之间的连接芯3,在上座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条状的第一滑槽4,第一滑槽4的底面为沿第一滑槽4方向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第一滑槽4外侧设置有第一压板5,在第一压板5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孔15;为了安装方便,第一压板5为相对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第一压板5的上表面为与第一滑槽4的底面同球心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下座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的第二滑槽6,第二滑槽6的方向与第一滑槽4的方向垂直,第二滑槽6的底面为沿第二滑槽6方向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第二滑槽6外侧设置有第二压板7,在第二压板7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杆孔16;为了安装方便,第二压板7为相对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第二压板7的下表面为与第二滑槽6的底面同球心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连接芯3包括位于上方的连接头8、位于下方的连接脚9及位于连接头8和连接脚9之间的连接杆10,连接头8为条状,连接头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同球心的腰台侧面一部分,连接头8位于第一滑槽4内,第一压板5压在连接头8的底部,第一滑槽4、连接头8和第一压板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拔摩擦摆支座,包括上座板、下座板及位于该上座板下座板之间的连接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座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条状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面为沿第一滑槽方向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滑槽外侧设置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的上表面为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面同球心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压板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孔;在所述下座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条状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槽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面为沿第二滑槽方向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滑槽外侧设置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的下表面为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面同球心的腰台侧面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压板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杆孔;所述连接芯包括位于上方的连接头、位于下方的连接脚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志田聂桂波杜轲樊钦鑫柯珂李鸿斌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思沃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