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心微珠分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微珠水分去除装置,包括混合槽、第一分离槽、第二分离槽和循环系统,在混合槽与第一分离槽之间设有第一溢流板,第一溢流板的设计使流向第一分离槽的混合液中含有较多的浮珠,在第一分离槽与第二分离槽之间设有第二溢流板,同时喷淋管向第二分离槽方向喷射水,使得含较多浮珠的混合液经第二溢流板流向第二分离槽,第二分离槽上倾斜设置有过滤器,能过滤掉混合液中的水分,最后得到含水量低的浮珠,循环系统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能连续使用且不浪费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心微珠水分去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筛选的浮珠中含有大量水,浮选效果不佳且浪费水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心微珠水分去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空心微珠分选
,具体涉及一种空心微珠水分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心玻璃微珠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部分比重大于1的空心珠或实心珠,而空心玻璃微珠在各行业的主要应用性能是减轻作用,这部分珠子在产品中的作用往往是负面的。这就需要将掺杂在空心玻璃微珠产品中比重大于1的杂质或珠子分离出去,使空心玻璃微珠的密度更加稳定,减轻性能更出众。
[0003]专利号为CN20519971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空心玻璃微珠的浮选装置,包括下侧设有沉珠排出口的浮选室,浮选室内设置水,沉珠排出口连接盖板,浮选室的外部设有把其完全包裹的外壳,在浮选室和外壳之间设有腔体,在外壳的下侧设有导料管;浮选室的上侧设有内部设置搅拌装置的混合室,混合室下侧设有与浮选室对应的进料管,在外壳下侧设有与导料管对应配合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外部配合连接烘干装置,在输送装置的输出端对应配合设置接料箱,但是这种装置存在以下缺点,混合室经底部阀门向浮选室内排出大量的含有浮珠的水,随着浮选室内混合液的逐渐增加,当浮珠流向腔体时,混合液也流向腔体,从导料管排出到输送装置,使筛选的浮珠中含有大量水,这种方式的浮选效果不佳且浪费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空心微珠水分去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筛选的浮珠中含有大量水,浮选效果不佳且浪费水的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了空心微珠水分去除装置,包括混合槽、第一分离槽、第二分离槽和循环系统,混合槽、第一分离槽和第二分离槽一体焊接成型,混合槽与第一分离槽之间设有第一溢流板,第一分离槽与第二分离槽之间设有第二溢流板,循环系统包括水泵和喷淋管,水泵设置在第一分离槽外部,喷淋管设置在第一分离槽顶部,喷淋管上设置有多个喷嘴,水泵进水口与第二分离槽底部连接,水泵出口分两路,一路与喷淋管连接,另一路连接到混合槽顶部,混合槽顶部设置有搅拌器,第二分离槽上部可拆卸倾斜设置有过滤器。
[0006]进一步的,喷淋管高度高于第一分离槽液面高度,喷嘴喷射方向朝向第一分离槽液面,喷嘴数量为六个,喷嘴为扇形喷嘴。
[0007]进一步的,搅拌器包括安装在混合槽顶部的电机、与电机连接的旋转轴和固定连接在旋转轴上的搅拌桨叶,电机采用变频调速电机。
[0008]进一步的,第二分离槽上部设有倾斜的框,框的坡顶朝向第一分离槽,过滤器放置在框内,过滤器上设置有把手。
[0009]技术效果:
[0010]本技术提供的空心微珠水分去除装置,在混合槽与第一分离槽之间设有第一溢流板,第一溢流板的设计使流向第一分离槽的混合液中含有较多的浮珠,在第一分离槽
与第二分离槽之间设有第二溢流板,同时喷淋管向第二分离槽方向喷射水,使得含较多浮珠的混合液经第二溢流板流向第二分离槽,第二分离槽上倾斜设置有过滤器,能过滤掉混合液中的水分,最后得到含水量低的浮珠,循环系统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能连续使用且不浪费水,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心微珠水分去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筛选的浮珠中含有大量水,浮选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2]图2:本技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4]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001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16]根据图1、图2所示,一种空心微珠水分去除装置,包括混合槽1、第一分离槽2、第二分离槽3和循环系统,混合槽1、第一分离槽2和第二分离槽3均采用3毫米厚的SUS304型号的不锈钢焊接成一体结构,混合槽1、第一分离槽2和第二分离槽3的外部设置必要的支撑柱和加强筋。混合槽1的上部为长方形结构一,长方形结构一的顶部焊接有盖板,盖板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搅拌器7,搅拌器7包括安装在混合槽1顶部的电机、与电机连接的旋转轴和固定连接在旋转轴上的搅拌桨叶,电机采用变频调速电机,混合槽1的下部呈漏斗状结构一,漏斗状结构一的底部设有电磁阀一8,混合槽1与第一分离槽2之间倾斜焊接有第一溢流板9,第一分离槽2上部呈长方体结构二,下部连续设置两个漏斗状结构二,漏斗状结构二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阀二10,第二分离槽3上部呈长方体结构三,下部设置有漏斗状结构三,第一分离槽2与第二分离槽3之间倾斜焊接有第二溢流板11,第二分离槽3上部设有倾斜的框,框的坡顶朝向第一分离槽2,过滤器4放置在框内,过滤器4上设置有把手,由于待分选的空心微珠的直径为110μm,所以过滤器4的目数为160目。
[0017]循环系统包括水泵5和喷淋管6,水泵5设置在第一分离槽2外部,喷淋管6设置在第一分离槽2顶部,喷淋管6上设置有六个喷嘴12,水泵5进水口与第二分离槽3底部连接,水泵5出口分两路,一路与喷淋管6连接,另一路连接到混合槽1顶部。
[0018]优选的,喷淋管6高度高于第一分离槽2液面高度,喷嘴12喷射方向朝向第一分离槽2液面,喷嘴12数量为六个,喷嘴12为扇形喷嘴。
[0019]在具体使用中,最开始阶段,往混合槽1中不断加入水和待分选的空心微珠,混合
槽1的搅拌器7将待分选的空心微珠与水搅拌混合,随着混合液的逐渐增加,混合液经第一溢流板9流向第一分离槽2,在第一分离槽2中,密度低于水的空心微珠浮在水上方,密度大于水的沉珠,逐渐向第一分离槽2底部沉降,随着第一分离槽2中混合液液面高度的增加,逐渐达到第二溢流板的高度,然后经第二溢流板11流向第二分离槽3,并掉落在过滤器4上,过滤器4过滤掉空心微珠中的水分,最后得到含水量低的空心微珠,随着第二分离槽3中水位的不断增加,待到达预定高度时打开水泵5,水泵5从第二分离槽3底部抽水,一部分水流向混合槽1中,另一部分水流向喷淋管6,此时停止向混合槽1中加入水,只根据比例加入待分选的空心微珠,从喷淋管6中喷嘴12喷出的水将浮在上方的空心微珠吹向第二分离槽3方向,循环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节约水资源。
[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空心微珠水分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槽、第一分离槽、第二分离槽和循环系统,混合槽、第一分离槽和第二分离槽一体焊接成型,混合槽与第一分离槽之间设有第一溢流板,第一分离槽与第二分离槽之间设有第二溢流板,循环系统包括水泵和喷淋管,水泵设置在第一分离槽外部,喷淋管设置在第一分离槽顶部,喷淋管上设置有多个喷嘴,水泵进水口与第二分离槽底部连接,水泵出口分两路,一路与喷淋管连接,另一路连接到混合槽顶部,混合槽顶部设置有搅拌器,第二分离槽上部可拆卸倾斜设置有过滤器。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耀武,王亚豪,赵永振,史乾坤,孙小康,陆瑜翀,李瑶,王珂,曾荣平,蔡建武,刘东升,李衡彦,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圣莱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