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322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传送升降机构,包括有:一具有可升降的承载台的升降装置、一设置于该升降装置的承载台上的第一传动装置、一设置于该第一传动装置上的第二传动装置、一设置于第一传动装置上的顶升装置以及一由该第一传动装置输送至升降装置内并定位于第一传动装置上的工件载盘;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送升降机构整合了对象传送与升降的功能,不仅可取代人力作业而提升制程效率,更可满足厂商对于器具机台多功能性的需求并节省厂房空间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传送升降机构,尤其是指一种整合对象传送与升降功能,并且可自动地将对象传送至定位后,予以升降及停留在所需高度的自动化设备。
技术介绍
在一般制造业或是高科技产业的制程当中,由于制程步骤繁多复杂,若待制工件或工件载盘需要依赖人力进行搬运或传送,不仅会耗费时间与人力,倘若搬运过程中因为人为疏失而造成工件毁损,亦将徒增生产成本,使得整体制程效率不彰,因此需要采用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力作业,使制程在自动化环境下进行而形成一 自动化制程。在该自动化制程中往往会采用自动化的传动装置来运送工件或载盘,该传动装置具有导轮以及传动齿轮或皮带以输送工件或载盘。又,制程中常用的升降装置具有气压缸以及活塞杆,通过气压缸的进气或排气使活塞杆得以顶升或下降,进而达到升降工件或载盘的目的。然而,厂房内的空间有限,如果各项器具机台均分开设置则占用空间很大,故倘若可研发出整合多项功能的自动化设备,不仅可避免人力作业所产生的缺陷而提升整体制程效率,亦可满足厂商 一机多用以及厂房空间节省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传送装置与升降装置未能整合所产生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对象传送与升降功能,并且可自动地将对象传送至定位后,予以升降及停留在所需高度的自动化设备。8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手段予以达成,其中本发 明的传送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装置、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顶升 装置以及工件载盘该升降装置包括 主体框架;两个主要升降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其各具有一移动组件; 动力源,设置于一个主要升降单元的顶端;两个辅助升降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部并相对于所述主要升降单 元,其各具有一移动组件;承载台,固接于所述主要升降单元的移动组件及所述辅助升降单元的移 动组件间;该第一传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其包括 两个第一固定板,其上枢设有复数个连接轴; 复数个长铝挤型框条,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 复数个导轮,设置于部分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内侧的一端; 复数个主要时规轮,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板的连接轴异于所述导轮之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外侧;复数个辅助时规轮,枢设在位于具有主要时规轮的第 一 固定板外侧且位于不具有主要时规轮的连接轴上;皮带,环绕套设于所述主要时规轮及辅助时规轮上; 两个载盘传送轴体,分别连结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最外侧所对称设置的导轮;该第二传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上,其包括一输送单元以及 一位移单元该输送单元包括两个第二固定板,其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且位 所述第一固定板的 内侧;第二传动组,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板的外侧;复数个工件传送轴体,枢设于所述两个第二固定板之间,其一端连结于所述第二传动组;基础平台,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二固定板之间,其具有复数个对称设置并 往下延伸的支撑轴体;该位移单元位于该输送单元下方,其包括固定平台,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中两个长铝挤型框条下侧,其具有 复数个对应于支撑轴体的第一直线轴承,且该支撑轴体穿设于该第一直线轴 承中;第一气压缸,设置于所述固定平台,其具有一第三活塞杆,该第三活塞 杆在所述第一气压缸外部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基础平台中央; 所述顶升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上,其包括 两个第二气压缸,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中与固定平台固定的两 个长铝挤型框条上侧的中央位置,其各具有一个可向下往复移动的第四活塞 杆;复数个第二直线轴承,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长铝挤型框条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气压缸的两侧;复数个升降轴体,分别穿设于各第二直线轴承中;两个连结杆,分别连结所述第四活塞杆在所述第二气压缸外部的一端以 及所述升降轴体的下端;一框体,固定于所述升降轴体的上端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 板之间,其具有复数个相互连结的框边;复数个顶推杆体,均布于顶升装置的所述框体上;所述工件载盘,由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输送至所述升降装置内并定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上,其包括载盘主体,其具有相互平行设置的框边以及均布于该框边内缘并对应于所述顶推杆体的复数个穿孔;两个移载导杆,设置于所述载盘主体的框边下侧,并且对应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的导轮;复数个复位组件,具有一设置于所述载盘主体的框边上的固定块体以及一可枢转地连结于所述固定块体的可动块体;复数个防镀遮片,以一侧边固定于所述复位组件的可动块体,并位于所述载盘主体的框边内缘穿孔上方的位置。通过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传送升降机构可整合多项功能,不仅可取代人力进行搬运或传送的作业而提升制程效率,亦可在满足厂商 一 机多用的需求下节省厂房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内部组件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内部组件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装置中承载台升降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传动装置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传动装置侧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传动装置前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传动装置俯视图。图IO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传动装置侧视图。图ll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传动装置前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顶升装置侧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顶升装置前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顶升装置俯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载盘俯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载盘侧视图。ii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载盘前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载盘局部放大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升降装置11主体框架12主要升降单元121移动组件13动力源131工件传送轴体14辅助升降单元141移动组件15承载台16辅助支撑单元161上设置部162下设置部163皮带17工件校正单元171双杆气缸172活塞杆173中介片体174校正杆体2第一传动装置21固定板211连接轴22长铝挤型框条221短铝挤型框条222载盘校正单元2221杆气缸2222活塞杆2223中介片体2224校正杆体23导轮24主要时规轮25辅助时规轮26皮带27载盘传送轴体28动力源3第二传动装置31输送单元311固定板312传动组3121、151滚轮3122皮带313工件传送轴体3131辅助轮314基础平台3141支撑轴体32位移单元321固定平台3211直线轴承322气压缸3221活塞杆33动力源4顶升装置41气压缸411活塞杆42直线轴承43升降轴体44连结杆45框体451连结片体46顶推杆体47固定块48辅助杆体工件载盘51载盘主体511框边5111长边5112短边512穿孔513连结块体514校正凹块52移载导杆53复位组件531固定块体532可动块体54防镀遮片55挡片6玻璃基板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1、图2、图6、图10、图13和图15,本专利技术的传送升降机 构,包括升降装置1、第一传动装置2、第二传动装置3、顶升装置4以及 工件载盘5。该升降装置1包括主体框架11,由复数个框体与复数个杆体所组立的立体框架;两个主要升降单元12,对称设置于主体框架11内部的一侧,其各具有 一可往复移动的移动组件121;动力源13,设置于其中一个主要升降单元12的顶端并通过一工件传送 轴体131连接于另一主要升降单元12的顶端;两个辅助升降单元14,对称设置于主体框架11内部的另一侧并相对于13主要升降单元12的位置,其各具有一可往复移动的移动组件141;承载台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送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传送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装置、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以及顶升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主体框架; 两个主要升降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部,其各具有一移动组件; 动力源,设置于一个 主要升降单元的顶端; 两个辅助升降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部并相对于所述主要升降单元,其各具有一移动组件; 承载台,其固接于所述主要升降单元的移动组件及辅助升降单元的移动组件间; 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的承 载台上,其包括: 两个第一固定板,其具有复数个枢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连接轴; 复数个长铝挤型框条,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 一第一传动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 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上,其 包括一输送单元以及一位于所述输送单元下方的位移单元; 所述顶升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上,其包括一框体以及均布于该框体各框边上的复数个顶推杆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婉玲郭勋聪
申请(专利权)人:钰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