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21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及电池,所述电芯包括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所述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依次叠放并卷绕形成所述电芯;正极片涂布有正极活性材料,正极片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正极极耳,正极极耳的一端焊接在所述正极片上,正极极耳的另一端超出所述正极片的第一边缘;负极片划分为涂布区及预留区,涂布区涂布有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与所述正极片位置相对,所述预留区超出所述正极片的远离所述正极极耳的第二边缘,预留区形成负极全极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负极极耳位于中间位置对应正极敷料区导致的负极极耳位析锂问题,能够降低电池内阻,以保障倍率性能,保证电池容量,提高了循环性能。提高了循环性能。提高了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及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行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运用场景越来越广泛,运用领域越来越复杂,对锂离子电池的要求逐步由单一的容量指标升级为容量、寿命、安全、环境适应性能、高倍率充放等综合指标。市场常规采用单极耳、双极耳、多极耳的电池结构,极耳的增加有利于降低电池内阻、温升,提高倍率性能。然而,当极耳数量≥3个时,会存在极耳位于负极中间位置的情况,中间位置的极耳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极耳位因过流会温度升高,产热多,损伤隔膜,且极耳位附近电流密度过大会产生析锂;再次,中间极耳位置对位正极敷料区,在充放电过程中因无法接收锂离子,循环过程也会出现析锂情况。两种因素叠加会导致电池局部短路,增大自放电大,且负极极耳位因焊接极耳造成掉粉,降低了循环性能。
[0003]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及电池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及电池,能够解决负极极耳位于中间位置对应正极敷料区导致的负极极耳位析锂问题,能够降低电池内阻,以保障倍率性能,保证电池容量,提高了循环性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包括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所述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依次叠放并卷绕形成所述电芯;所述正极片涂布有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片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的一端焊接在所述正极片上,所述正极极耳的另一端超出所述正极片的第一边缘;所述负极片划分为涂布区及预留区,所述涂布区涂布有负极活性材料,所述涂布区与所述正极片位置相对,所述预留区超出所述正极片的远离所述正极极耳的第二边缘,所述预留区形成负极全极耳。
[0006]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极耳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
[0007]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留区的宽度为5

10mm。
[0008]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极片卷绕后,所述负极全极耳靠近所述预留区的位置开设有缺口。
[0009]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隔膜为双层膜,所述双层膜之间还设置有散热膜。
[0010]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层膜的两侧涂布有保护层。
[0011]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层上还涂布有亲液层。
[001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及电池,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依次叠放并卷绕形成所述电芯,正极片涂布有正极活性材料,正极片的一侧焊接有若干个正极极耳,负极片划分为涂布区及预留区,涂布区涂布有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与正极片位置相对,预留区超出正极片的第二边缘,实现了负极片与正极对应的位置均涂布有负极活性材料,能够解决负极极耳位于中间位置对应正极敷料区导致的负极极耳位析锂问题,预留区形成负极全极耳结构,能够降低电池内阻,以保障倍率性能,并且,正极片采用多极耳焊接引出结构,使得电池敷料面积得以保证,保证电池容量,提高了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卷绕前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卷绕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中隔膜的层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提供的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100卷绕前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100包括正极片10、隔膜20及负极片30。
[0020]所述正极片10、隔膜20及负极片30依次叠放并卷绕形成所述电芯100。所述正极片10涂布有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片10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正极极耳11,所述正极极耳11的一端焊接在所述正极片10上,所述正极极耳11的另一端超出所述正极片10的第一边缘101。所述负极片30划分为涂布区301及预留区302,所述涂布区301涂布有负极活性材料,所述涂布区301与所述正极片10位置相对,所述预留区302超出所述正极片10的远离所述正极极耳11的第二边缘102,所述预留区302形成负极全极耳。
[0021]具体的,正极片10、隔膜20及负极片30层叠放置,隔膜20用于实现正极片10与负极片30之间的绝缘,正极片10的第一边缘101的一侧焊接有若干个正极极耳11,且若干个正极极耳11延伸超过第一边缘101,正极片10上除正极极耳11的区域均涂布有正极活性材料,负极片30划分为涂布区301及与涂布区301相邻的预留区302,涂布区301上可以连续涂布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301与正极片10位置相对即重叠设置,实现了负极片30与正极片10对应的
位置(即涂布区301)均涂布有负极活性材料,预留区302超出正极片10的第二边缘102,预留区302形成负极全极耳。可以理解地,正极极耳11用于引出电芯100的正极,负极全极耳用于引出电芯100的负极,正极极耳11及负极全极耳分别位于电芯100的两端,能够避免组装过程中正负极短路。
[0022]因此,本技术提供的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100,正极片10、隔膜20及负极片30依次叠放并卷绕形成所述电芯100,正极片10涂布有正极活性材料,正极片10的一侧焊接有若干个正极极耳11,负极片30划分为涂布区301及预留区302,涂布区301涂布有负极活性材料,涂布区301与正极片10位置相对,预留区302超出正极片10的第二边缘102,实现了负极片30与正极10对应的位置均涂布有负极活性材料,能够解决负极极耳位于中间位置对应正极敷料区导致的负极极耳位析锂问题,预留区302形成负极全极耳结构,能够降低电池内阻,以保障倍率性能,并且,正极片10采用多极耳焊接引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所述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依次叠放并卷绕形成所述电芯;所述正极片涂布有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片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的一端焊接在所述正极片上,所述正极极耳的另一端超出所述正极片的第一边缘;所述负极片划分为涂布区及预留区,所述涂布区涂布有负极活性材料,所述涂布区与所述正极片位置相对,所述预留区超出所述正极片的远离所述正极极耳的第二边缘,所述预留区形成负极全极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负极极耳位析锂的电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栋周路斌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