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2151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2:59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包括模组壳体、电池模组以及设置模组壳体内部的定位组件,电池模组通过定位组件限位在模组壳体的内部;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池组;在本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一容置间隙与第二容置间隙,第一容置间隙与第二容置间隙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且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连接,可在电池模组位于模组壳体内的预设位置时,连接电池模组与模组壳体,将电池模组固定在模组壳体的内部;即利用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对电池模组的接触,可使电池模组在模组壳体内具有较好的防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安全,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容纳组件、电池组、动力连接件、动力连接线、线束卡扣和信号采集组件,电池容纳组件包括多个隔板,相邻的隔板彼此可拆卸地相连。电池组的固定当前的传统方式是用支架结构固定电芯,再在6面(四周和上下)增加环氧板加eva胶,进行填充进行固定减振,同时减少空间。

2、然目前的电池支架加eva海绵垫固定模组的组装工艺,体积大,重量大,安装组装工艺繁琐及复杂,且减震效果不佳。

3、鉴于此,本技术将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减震结构,提高对电池模组的防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减震结构,提高对电池模组的防震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模组的减震结构,包括模组壳体和设于所述模组壳体内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通过定位组件限位在所述模组壳体的内部;所述模组壳体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第一减震件的第一容置间隙,所述第一容置间隙环绕所述电池模组设置;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设置的电池组,相邻的所述电池组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间隙,所述第二容置间隙设置与所述第一容置间隙连通,所述第二容置间隙内安装有第二减震件;在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的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减震件与所述第二减震件连接,所述第一减震件与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模组壳体抵接,所述第二减震件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组抵接,以将所述电池模组固定在所述模组壳体内。

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池模组外周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一减震件靠近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凹陷部匹配的凸起部;在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抵接,以连接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一减震件。

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池单体,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有第三容置间隙,所述第三容置间隙设置与所述第一容置间隙和所述第二容置间隙连通,所述第三容置间隙内安装有第三减震件。

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和所述第三减震件均设置为固化后的发泡胶。

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和所述第三减震件一体制成。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内的多个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均匀分布在所述模组壳体的底端面,在所述电池模组处于所述模组壳体内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定位块的一侧设置与所述电池模组抵接。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模组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电池模组可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模组壳体的内部,并靠近所述定位组件;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隔离盖,所述隔离盖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的顶端。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隔离盖的下方设有汇流排,所述汇流排设置在所述隔离盖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所述电池模组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汇流排电连接;所述汇流排的顶面设有电极连接柱,所述电极连接柱的顶端贯穿所述隔离盖,所述电极连接柱的顶端螺纹连接有极柱螺母。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包括模组壳体、电池模组以及设置模组壳体内部的定位组件,电池模组通过定位组件限位在模组壳体的内部;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池组;在本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一容置间隙与第二容置间隙,第一容置间隙与第二容置间隙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且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连接,可在电池模组通过定位组件位于模组壳体内的预设位置时,连接电池模组与模组壳体,将电池模组固定在模组壳体的内部;即利用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与电池模组的接触,可使电池模组在模组壳体内具有较好的防震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壳体和设于所述模组壳体内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通过定位组件限位在所述模组壳体的内部;所述模组壳体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第一减震件的第一容置间隙,所述第一容置间隙环绕所述电池模组设置;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设置的电池组,相邻的所述电池组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间隙,所述第二容置间隙设置与所述第一容置间隙连通,所述第二容置间隙内安装有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一减震件与所述第二减震件连接;在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的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减震件与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模组壳体抵接,所述第二减震件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组抵接,以将所述电池模组固定在所述模组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外周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一减震件靠近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凹陷部匹配的凸起部;在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抵接,以连接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一减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池单体,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有第三容置间隙,所述第三容置间隙设置与所述第一容置间隙和所述第二容置间隙连通,所述第三容置间隙内安装有第三减震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和所述第三减震件均设置为固化后的发泡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和所述第三减震件一体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内的多个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均匀分布在所述模组壳体的底端面,在所述电池模组处于所述模组壳体内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定位块的一侧设置与所述电池模组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电池模组可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模组壳体的内部,并靠近所述定位组件;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隔离盖,所述隔离盖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的顶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盖的下方设有汇流排,所述汇流排设置在所述隔离盖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所述电池模组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汇流排电连接;所述汇流排的顶面设有电极连接柱,所述电极连接柱的顶端贯穿所述隔离盖,所述电极连接柱的顶端螺纹连接有极柱螺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壳体和设于所述模组壳体内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通过定位组件限位在所述模组壳体的内部;所述模组壳体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第一减震件的第一容置间隙,所述第一容置间隙环绕所述电池模组设置;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设置的电池组,相邻的所述电池组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间隙,所述第二容置间隙设置与所述第一容置间隙连通,所述第二容置间隙内安装有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一减震件与所述第二减震件连接;在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的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减震件与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模组壳体抵接,所述第二减震件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组抵接,以将所述电池模组固定在所述模组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外周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一减震件靠近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凹陷部匹配的凸起部;在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模组壳体内的预设位置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抵接,以连接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一减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池单体,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有第三容置间隙,所述第三容置间隙设置与所述第一容置间隙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治武叶阳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