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20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包括按照预定间隔放置的预探主机主体和预探从机主体;预探主机主体和预探从机主体可在待探测的隧道中行驶,并至少具备旋转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能力;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预探主机主体上的探地雷达发射机;安装在所述预探从机主体上的探地雷达接收机。探地雷达发射机和探地雷达接收机相适配。将探地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安放在两个移动装置之上,可以方便调节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地质预探距离。装置设有旋转装置,可以扫描隧道的开挖截面,同时在需要时可以转换为对已开挖隧道的内表面的检测。移动装置采用履带作为驱动,移动时,可以很好地适应隧道施工现场不同的地表情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探地雷达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进步,尤其是在公路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已达16.1万千米,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在高速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突发事故频发,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有必要采用科学的、先进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有效准确地预测预报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岩体及其状态,提前预测预报出施工阶段可能遇到的不良或者特殊的地质问题、前方岩体物理性能,为前方施工提供相应建议,保障隧道施工的工作效率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0003]目前,大多数类型的隧道探地雷达采用常规手段,难以实现地质物理性能及不同地质的精确超前预测。如中国专利CN217007676U专利技术了一种隧道检测探地雷达装置,装置由移动装置、箱体、升降板、探地雷达天线装置等组成,通过升降板调节探测深度和探测范围,保证了探地雷达天线装置具有较广的探测范围,可以探测地质环境监测目标所在区域;中国专利CN217278973U专利技术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探地雷达装置,装置由移动座、调节机构等组成,通过改变调节套和探测雷达本体的位置,从而可以调节探地雷达的高度,避免地面上的杂物对探地雷达造成影响。但是,上述专利均使用单一源作为隧道状况预探的依据,并且预探方向朝下,无法实现对整个隧道内表面的预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技术方案:提出一种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该设备包括按照预定间隔放置的预探主机主体和预探从机主体、探地雷达发射机以及探地雷达接收机。
[0006]预探主机主体和预探从机主体可在待探测的隧道中行驶,并至少具备旋转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能力;探地雷达发射机安装在预探主机主体上;探地雷达接收机安装在预探从机主体上;探地雷达发射机和探地雷达接收机相适配。从机通过调节和主机之间的距离,实现对不同深度地质情况的预探。
[000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预探主机主体和预探从机主体的结构相同,包括车身、旋转底座、升降杆、多个驱动轮、以及多条履带。旋转底座安装在车身上;升降杆安装在旋转底座上,通过升降可以达到最佳工作高度。多个驱动轮设置在车身的两侧,两侧的驱动轮通过同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实现装置的移动和转动。每一侧的驱动轮通过履带连接,通过旋转带动探地雷达发射机转动,实现对不同方向地质情况的探测。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探地雷达发射机和探地雷达接收机安装在升降杆上。探地雷达发射机和所述探地雷达接收机的结构相同,包括旋转铰接支座、驱动电机、控制器、环
形磁偶极子天线。旋转铰接支座固定在升降杆上;驱动电机安装在旋转铰接支座的一侧;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环形磁偶极子天线与控制器相连。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控制器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控制器上设有数显屏、电源指示灯、开关和超声模组,共同构成探地雷达发射机的核心模块,实现电磁波和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
[0010]有益效果:
[0011]1. 将探地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安放在两个移动装置之上,可以方便调节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地质预探距离。
[0012]2. 装置设有旋转装置,可以扫描隧道的开挖截面,同时在需要时可以转换为对已开挖隧道的内表面的检测。
[0013]3. 移动装置采用履带作为驱动,移动时,可以很好地适应隧道施工现场不同的地表情况。
[0014]4. 装置工作过程中,可以远程控制移动距离、升降高度等,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探地雷达发射机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附图标记为:驱动轮1、履带2、车身3、旋转底座4、升降杆5、探地雷达发射机6、驱动电机601、旋转铰接支座602、环形磁偶极子天线603、控制器604、数显屏605、电源指示灯606、开关607、超声模组608、探地雷达接收机7。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0]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该设备包括按照预定间隔放置的预探主机主体和预探从机主体、探地雷达发射机6以及探地雷达接收机7。
[0021]图1是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主机,结构特点如下:在车身3的两侧通过轴连接有四个驱动轮1,驱动轮1和履带2相连,共同构成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主机的驱动系统。两侧的驱动轮1通过同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实现装置的移动和转动。旋转底座4和车身3连接,通过旋转带动探地雷达发射机6转动,实现对不同方向地质情况的探测。升降杆5连接在旋转底座4上,通过升降可以达到最佳工作高度。
[0022]图2是探地雷达发射机6的局部放大图,结构特点如下:旋转铰接支座602连接升降杆5和控制器604,通过驱动电机601带动进行旋转,实现电磁波和超声波向不同方向的探测。控制器604和环形磁偶极子天线603固连,内部装有蓄电池、控制电路等。控制器604上设置有数显屏605、电源指示灯606、开关607和超声模组608,共同构成探地雷达发射机的核心
模块,实现电磁波和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
[0023]图3是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从机,其结构与主机类似,不同点在于安装有探地雷达接收机7,从而与探地雷达发射机6配合,协同工作。从机通过调节和主机之间的距离,实现对不同深度地质情况的预探。
[0024]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的工作流程如下:传统的地质安全性预报方法大多采用采用单一预报手段进行探测,其预报结果与实际开挖揭露情况存在较大偏差,预报准确性不高,同时大部分仪器的探测结果存在多解性,且隧道中常存在较多干扰源,对探测结果影响较大。因此,采用多种探测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各自的优缺点,形成一体化的综合预报体系能够大大提高探测精度,减少对不良地质体的误判与漏判,对隧道安全施工有重要的意义。综上,结合超声波检测仪与地质雷达等多源数据,建立多源数据融合平台,实现对前方地质安全性的预测。装置工作时,通过环形磁偶极子天线和超声模组协同工作,将提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融合,对地质物理性能进行预测,明确前方水系、地质裂隙和岩层等地质情况,解决单一数据源预测不准确的问题。
[0025]通过采用旋转底座、升降杆和旋转铰接支座,本技术可以调节探地雷达发射机与接收机的高度与朝向,可以在多种探测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包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精准预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预定间隔放置的预探主机主体和预探从机主体;所述预探主机主体和预探从机主体的间距可调;所述预探主机主体和预探从机主体可在待探测的隧道中行驶,并至少具备旋转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能力;所述预探主机主体和预探从机主体的结构相同,至少包括:车身;旋转底座,安装在所述车身上;升降杆,安装在所述旋转底座上;多个驱动轮,设置在所述车身的两侧;每一侧的所述驱动轮通过履带连接;还包括:探地雷达发射机,安装在所述预探主机主体上;探地雷达接收机,安装在所述预探从机主体上;所述探地雷达发射机和所述探地雷达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友强杨国富丁忆凡李可田威王长瑞卢虓宇伍金华崔怀春节茂海代金鑫刘清昊胡贺南王子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