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体结构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163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发动机缸体结构及发动机,该发动机缸体结构,气缸体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连接处形成支撑肩,且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圆角结构;气缸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形成轴肩,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圆角结构,第一部分插设于第一插孔,第二部分插设于第二插孔并与第二插孔的内周壁形成间隙;刚性密封片夹设于支撑肩和轴肩之间,且刚性密封片与支撑肩和轴肩紧密接触,弹性密封环位于间隙内,弹性密封环与第二插孔的内周壁和第二圆角结构紧密接触。避免由于第一圆角结构处和第二圆角结构处被穴蚀造成的冷却介质由支撑肩和轴肩的连接处泄漏,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O型弹性密封圈被压断裂的现象。被压断裂的现象。被压断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缸体结构及发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发动机缸体结构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缸体结构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包括气缸体和气缸套等结构,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气缸体和气缸套的密封通常采用刚性密封或通过密封件密封,其中,对于采用刚性密封而言,通常是将气缸套直接压装在气缸体的支撑肩的止口平面处,但气缸体的支撑肩与气缸套的连接处处在冷却液中,容易造成支撑肩和气缸套的连接处被穴蚀,严重时则会引起泄漏;对于采用密封件密封而言,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支撑肩和气缸套的连接处设置O型弹性密封圈,O型弹性密封圈虽然能够降低冷却液从支撑肩与气缸套的连接处泄漏的风险,但在装配气缸体和气缸套的过程中O型弹性密封圈极易被压断裂,且破损的O型弹性密封圈极易掉入到气缸体与气缸套形成的间隙中,导致密封失效,从而导致仍存在支撑肩和/或气缸套易被穴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动机缸体结构及发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密封方式仍存在导致气缸体的支撑肩和/或气缸套易被穴蚀的问题。
[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缸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体(1),所述气缸体(1)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11),所述第一插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插孔(11)的直径,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11)的连接处形成支撑肩(12),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1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圆角结构(13);气缸套(2),所述气缸套(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的连接处形成轴肩(23),且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圆角结构(24),所述第一部分(21)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部分(22)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11)并与所述第二插孔(11)的内周壁形成间隙(14),所述间隙(14)内填充有冷却介质;密封组件(3),所述密封组件(3)包括相连接的刚性密封片(31)和弹性密封环(32),所述刚性密封片(31)夹设于所述支撑肩(12)和所述轴肩(23)之间,且所述刚性密封片(31)与所述支撑肩(12)和所述轴肩(23)紧密接触,所述弹性密封环(32)位于所述间隙(14)内,所述弹性密封环(32)与所述第二插孔(11)的内周壁和所述第二圆角结构(24)紧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环(32)的截面包括第一弹性密封部(322)和第二弹性密封部(321),所述第一弹性密封部(322)与所述第二圆角结构(24)紧密接触,所述第二弹性密封部(321)与所述第二插孔(11)的内周壁紧密接触,所述第一弹性密封部(322)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李德华王泽胜陈海瑞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