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96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工中心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包括机箱和安装于其内壁下面的支撑台,支撑台上方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滑轨和工作台,机箱内壁后面安装有刀架,机箱下面连接有底箱,机箱内壁底面前后端均开有与底箱相通的出屑槽,出屑槽内部设有防堵构件一,防堵构件包括电机一、限位板、转动板和转轴,底箱内部设有防堵构件二,防堵构件二包括电机二、斜块、转动辊、电动推杆和刮板,底箱后侧设有收集构件,电机一设有两个并分别安装于底箱右侧上端前后侧,转动板设有两块并分别位于两个出屑槽内部靠外的一端,转轴设有两根并分别贯穿固定于两块转动板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避免碎屑堵塞出屑槽,且碎屑排出较为方便。且碎屑排出较为方便。且碎屑排出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


[0001]本技术涉及加工中心
,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0002]加工中心是用于加工所需加工物品的机械,加工中心是由数控铣床发展来的,加工中心具有自动交换加工刀具的能力,能够完成对形状较为复杂且精度要求高的工件的加工,对这一类工件的加工效率十分高,加工中心按照主轴加工时的空间位置能够分为卧式加工中心和立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最主要的区别是Z轴结构的不同,立式加工中心Z轴是垂直向下运动完成加工,而卧式加工中心的Z轴是水平向下运动完成加工的,卧式加工中心的工作台设置为X或Y向运动,通过工作台的前后移动和左右移动靠近安装于后侧且水平设置的刀具进行加工,工作台为点阵螺孔台面的旋转式工作台,从而完成对形状较为复杂的工件的夹持,在卧式加工中心加工时会喷射冷却液对工件和刀具进行冷却,同时冷却液能够冲走碎屑,现有的卧式加工中心在加工时通常会产生较多碎屑,卧式加工中心的碎屑通常是通过出屑槽排出的,而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碎屑的大小通常不固定,尤其是较大金属材质的碎屑通常较重,较大较重的碎屑难以随着冷却液流出,从而容易沉积在出屑槽内部难以排出,清理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有效避免碎屑堵塞出屑槽,且碎屑排出较为方便。
[0004]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包括机箱和安装于其内壁下面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方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滑轨和工作台,所述机箱内壁后面安装有刀架;
[0005]所述机箱下面连接有底箱,所述机箱内壁底面前后端均开有与底箱相通的出屑槽,所述出屑槽内部设有防堵构件一,所述防堵构件包括电机一、限位板、转动板和转轴,所述底箱内部设有防堵构件二,所述防堵构件二包括电机二、斜块、转动辊、电动推杆和刮板,所述底箱后侧设有收集构件。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机一设有两个并分别安装于底箱右侧上端前后侧,所述转动板设有两块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出屑槽内部靠外的一端,所述转轴设有两根并分别贯穿固定于两块所述转动板下端,所述转轴右端贯穿出底箱右端并与相近的所述电机一动力输出端连接。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板设有两块并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出屑槽内壁靠外的一端,所述限位板位于转动板下方,所述支撑台前后端均呈斜面。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转动辊设有四根并均转动连接于底箱内部上端,四根所述转动辊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出屑槽前后侧,所述转动辊外部连接有若干个锯齿,所述电机二设有四个并均安装于底箱右侧。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转动辊右端贯穿出底箱右端并与相近的所述电机二动力输出端
连接,所述斜块连接于底箱内壁底面,所述电动推杆安装于底箱内壁前面中部,所述刮板连接于电动推杆动力输出端并与斜块上面贴合。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收集构件包括后箱、后管和网箱,所述后箱连接于底箱后端,所述底箱内壁后面开有与后箱内部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下面与斜块上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后管连通于后箱后端,所述网箱位于后箱内部并与通孔相通,所述网箱上端贯穿出后箱并与后箱卡接。
[0011]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在加工物品时,产生的碎屑随着冷却液沿着支撑台前后端的斜面向下流动,碎屑便能够通过出屑槽继续向下掉落至底箱内部,电机一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对出屑槽内和出屑槽上方的碎屑进行搅动,避免碎屑堵塞出屑槽,有效保证碎屑的正常排出;
[0012]通过电机二便能够带动转动辊转动,碎屑通过出屑槽继续向下移动便能够进入其下方前后侧的转动辊之间,转动辊外部的锯齿便能够随着转动辊转动,碎屑便能够通过前后侧的锯齿进行粉碎,从而切碎碎屑减少单个碎屑的重量,避免较多碎屑留在斜块难以随着冷却液向下流动,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刮板向后移动,此时刮板便能够将部分粘在斜块上的碎屑向后推动,碎屑便能够更好的进入网箱内部,网箱能够较好的碎屑进行收集,方便碎屑的排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台和和底箱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2的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记:机箱101、电机一102、电机二103、刀架104、工作台105、滑轨106、支撑台107、底箱108、斜块109、后箱110、通孔111、后管112、出屑槽113、限位板114、转动板115、转轴116、转动辊117、电动推杆118、刮板119、网箱12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是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包括机箱101和安装于其内壁下面的支撑台107,所述支撑台107上方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滑轨106和工作台105,所述机箱101内壁后面安装有刀架104;
[0019]所述机箱101下面连接有底箱108,所述机箱101内壁底面前后端均开有与底箱108相通的出屑槽113,所述出屑槽113内部设有防堵构件一,所述防堵构件包括电机一102、限位板114、转动板115和转轴116,所述底箱108内部设有防堵构件二,所述防堵构件二包括电机二103、斜块109、转动辊117、电动推杆118和刮板119,所述底箱108后侧设有收集构件;
[0020]所述电机一102设有两个并分别安装于底箱108右侧上端前后侧,所述转动板115设有两块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出屑槽113内部靠外的一端,所述转轴116设有两根并分别贯穿固定于两块所述转动板115下端,所述转轴116右端贯穿出底箱108右端并与相近的所述电机一102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限位板114设有两块并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出屑槽113内壁靠外的一端,所述限位板114位于转动板115下方,所述支撑台107前后端均呈斜面;
[0021]在卧式加工中心工作时,物品放置在工作台105上方,通过滑轨106和设置在卧式加工中心内部的动力构件带动工作台105和其上方的物品转动和左右前后移动,刀架104前方安装有刀具,工作台105和物品移动靠近刀具开始工作,方便后续的操作;
[0022]在加工物品时,产生的碎屑随着冷却液沿着支撑台107前后端的斜面向下流动,碎屑便能够通过出屑槽113继续向下掉落至底箱108内部,将电机一102接通外部电源,电机一102正转便能够带动转动板115向靠内的一侧转动,此时转动板115便能够转动至出屑槽113内部并与限位板114接触,限位板114能够对转动板115向内转动的角度进行限定,避免转动板115对其他部件碰撞损坏,电机一102反转便能够带动转动板115向靠外的一侧转动,转动板115的转动能够对出屑槽113内和出屑槽113上方的碎屑进行搅动,避免碎屑堵塞出屑槽113,有效保证碎屑的正常排出;
[0023]所述转动辊117设有四根并均转动连接于底箱108内部上端,四根所述转动辊117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出屑槽113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包括机箱(101)和安装于其内壁下面的支撑台(107),所述支撑台(107)上方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滑轨(106)和工作台(105),所述机箱(101)内壁后面安装有刀架(10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01)下面连接有底箱(108),所述机箱(101)内壁底面前后端均开有与底箱(108)相通的出屑槽(113),所述出屑槽(113)内部设有防堵构件一,所述防堵构件包括电机一(102)、限位板(114)、转动板(115)和转轴(116),所述底箱(108)内部设有防堵构件二,所述防堵构件二包括电机二(103)、斜块(109)、转动辊(117)、电动推杆(118)和刮板(119),所述底箱(108)后侧设有收集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一(102)设有两个并分别安装于底箱(108)右侧上端前后侧,所述转动板(115)设有两块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出屑槽(113)内部靠外的一端,所述转轴(116)设有两根并分别贯穿固定于两块所述转动板(115)下端,所述转轴(116)右端贯穿出底箱(108)右端并与相近的所述电机一(102)动力输出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14)设有两块并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出屑槽(113)内壁靠外的一端,所述限位板(1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乔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