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93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6
一种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用具,有效的解决了医生按压止血时容易因疲劳而力度不均的问题;包括外壳,外壳开口朝下且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轴向的圆柱杆,圆柱杆上滑动连接有L型板,两个L型板下端设有一个压板,压板可从开口伸出外壳,压板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楔形块,外壳内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斜块,两个楔形块位于两个斜块之间,斜块上的斜面与其对应侧的楔形块保持接触,外壳前端滑动连接有U型杆,U型杆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斜杆,两个斜杆呈八字形,两个斜杆分别与其对应的斜块滑动连接,外壳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巧妙、使用方便,不仅可对患者穿刺部位施加恒定的压力,而且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用具


[0001]本技术涉及止血器械
,特别是一种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用具。

技术介绍

[0002]介入科是近些年新兴的科室,主要利用导丝、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下,比如超声、磁共振机器下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比如脑血管的支架和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的介入治疗,下肢血管开通和支架的介入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介入科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为临床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0003]介入手术结束后,股动脉的穿刺导管和鞘管要从动脉内拔除,此时需要手术医生准确的用力按压穿刺部位至少20

30分钟,由于按压时间长,医生的手极易疲劳导致手按压用力不均匀,使患者出现出血、皮下血肿等问题,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用具,有效的解决了医生按压止血时容易因疲劳而力度不均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外壳,外壳开口朝下且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轴向的圆柱杆,圆柱杆上滑动连接有L型板,两个L型板下端设有一个压板,压板可从开口伸出外壳,压板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楔形块,外壳内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斜块,两个楔形块位于两个斜块之间,斜块上的斜面与其对应侧的楔形块保持接触,外壳前端滑动连接有U型杆,U型杆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斜杆,两个斜杆呈八字形,两个斜杆分别与其对应的斜块滑动连接,外壳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
[0006]本技术构思巧妙、使用方便,通过固定带将外壳固定在患者身上后,医护人员只需操作U型杆,即可通过对患者穿刺部位施加恒定的压力,相对于目前用手按压止血的方式效果更好,而且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8]图2是本技术中外壳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09]图3是本技术中外壳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0010]图4是本技术中外壳的俯视剖切轴测图。
[0011]图5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外壳1,外壳1开口朝下且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轴向的圆柱杆2,圆柱杆2上滑动连接有L型板3,两个L型板3下端设有一个压板4,压板4可从开口伸
出外壳1,压板4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楔形块5,外壳1内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斜块6,两个楔形块5位于两个斜块6之间,斜块6上的斜面与其对应侧的楔形块5保持接触,外壳1前端滑动连接有U型杆7,U型杆7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斜杆8,两个斜杆8呈八字形,两个斜杆8分别与其对应的斜块6滑动连接,外壳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9。
[0014]为了便于对U型杆7进行限位,所述的外壳1上端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均布的限位块10,U型杆7右端设有L形的弹性片11,弹性片11上端设有可卡在限位块10左端的卡块12。
[0015]为了便于固定带9的使用,所述的前侧的固定带9自由端的外表面上设有魔术母贴,后侧的固定带9自由端的内表面上设有可与魔术母贴粘合的魔术子贴。
[0016]为了使L型杆可自动复位,所述的圆柱杆2上套装有位于L型板3与外壳1下侧壁之间的弹簧13。
[0017]为了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所述的压板4下端设有止血棉14。
[0018]为了增加患者周围皮肤的透气性,所述的外壳1下端开设有多个通孔15。
[0019]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设置两个固定带9上的魔术子贴与魔术母贴处于分开的初始状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介入手术后,将外壳1压在穿刺口正上方,使压板4下端的止血棉14与患者穿刺口接触,然后将两个固定带9绕过患者的肢体,将魔术子贴粘贴在魔术母贴上,此时外壳1被固定在患者身上;
[0020]向左推动U型杆7,U型杆7带动两个斜杆8向左移动,由于两个斜杆8呈八字形,故两个斜杆8带动两个斜块6朝相对方向移动,斜块6上的斜面开始向下挤压其对应侧的楔形块5,两个楔形块5共同带动压板4向下移动,压板4带动两个L型板3沿圆柱杆2向下滑动,同时L型板3向下挤压其对应侧的弹簧13,压板4通过止血棉14对患者穿刺部位施加向下的压力;
[0021]U型杆7向左移动时将会带动弹性板11向左移动,弹性板11带动卡块12向左移动,限位块10通过卡块12挤压弹性板11,使弹性板11发生弹性形变,卡块12逐渐卡在相邻的卡块12左侧,继续向左推动U型杆7,压板4对患者穿刺口的压力逐渐增大,当压力满足要求时,松开U形杆,压板4对患者穿刺口施加恒定的压力,使患者穿刺口能够快速止血;
[0022]当医护人员需要减小对患者穿刺口的压力时,只需向上扳动弹性板11上端,使卡块12与限位块10分离,此时L型板3在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两个L型板3共同带动压板4向上移动,压板4对患者穿刺口的压力逐渐减小,然后松开弹性板11,使卡块12卡在当前位置的限位块10左方即可,止血完成后,医护人员只需打开粘在一起的魔术子贴和魔术母贴,即可将外壳1从患者身上取下。
[0023]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设置的楔形块和斜块,可通过压板调节对患者穿刺口的压力大小,调节之后对患者的穿刺口的压力大小恒定,相对于用手按压的方式效果更好,可避免并发症的出现,而且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设置的固定带,便于医护人员将装置固定在患者身上,设置的弹性板和卡块,便于医护人员调节施加的压力大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用具,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外壳(1)开口朝下且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轴向的圆柱杆(2),圆柱杆(2)上滑动连接有L型板(3),两个L型板(3)下端设有一个压板(4),压板(4)可从开口伸出外壳(1),压板(4)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楔形块(5),外壳(1)内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斜块(6),两个楔形块(5)位于两个斜块(6)之间,斜块(6)上的斜面与其对应侧的楔形块(5)保持接触,外壳(1)前端滑动连接有U型杆(7),U型杆(7)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斜杆(8),两个斜杆(8)呈八字形,两个斜杆(8)分别与其对应的斜块(6)滑动连接,外壳(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上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慧徐苗王慧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