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94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涉及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柔性板,所述柔性板的上端设置有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置换装置,所述置换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主体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钮、转动杆、伸缩杆、衔接杆、按压板、螺纹管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按压板可以简单便捷的进行调整,通过固定板、第一弹簧、滑槽、滑块、限位块、硅胶防滑垫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装置固定在两边,通过第二弹簧、衔接板、挤压杆、按块、固定杆、甲壳素纤维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甲壳素纤维可以使用过后进行更换。可以使甲壳素纤维可以使用过后进行更换。可以使甲壳素纤维可以使用过后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装置
,具体涉及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

技术介绍

[0002]甲壳素纤维是多糖类生物高分子,它对人体无毒无刺激,可被人体内的溶菌酶分解而吸收,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具有抗菌、消炎、止血、镇痛、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动脉止血器是辅助止血的装置,由螺旋手柄组件、压板、基座、自粘无纺布绷带组成,用于动脉压迫止血,主要适用于经股动脉、桡动脉参与手术后动脉穿刺点闭合止血时使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如中国专利网动脉止血器(公开号CN 104905841 A,申请日2015.06.18),公开了包括弧形臂、轴向固定器和止血块;所述弧形臂具有两个端部,分别为固定端和止血端,所述轴向固定器安装在固定端上,所述止血端上设置有压紧螺母,压紧螺母上安装有压紧螺杆,所述止血块安装在压紧螺杆朝向弧形臂内的一端,类似的结构设计,不具备简便又稳固的按压装置,不能简单便捷的调整按压块压在人身上的距离,导致按压压力不够,血不能很好的止住,不具备防滑固定功能,不能在戴上后,很好的固定住两边,防止移动时不小心将按压装置移动了位置,导致偏移位置止血片不在伤口处,不具备甲壳素纤维封堵功能,使用的是普通止血棉片,不能很好的进行止血,且没有抗菌、消炎、镇痛、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柔性板,所述柔性板的上端设置有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置换装置,所述置换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主体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带。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按压装置包括转动钮、转动杆、伸缩杆、衔接杆、按压板、螺纹管,所述转动杆位于转动钮的下方,所述螺纹管位于转动杆的下端外表面,所述衔接杆位于螺纹管的一侧,所述伸缩杆位于衔接杆远离螺纹管的一侧,所述按压板位于螺纹管的下端。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钮的下端与转动杆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螺纹管的内表面与转动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按压板的上端与螺纹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的一侧与衔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杆的一侧与伸缩杆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一弹簧、滑槽、滑块、限位块、硅胶防滑垫,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固定板的下方,所述滑槽位于第一弹簧的一侧,所述滑块位于滑槽的一侧,所述限位块位于滑块的下方,所述硅胶防滑垫位于限位块的一侧下方。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块的一侧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
接,所述限位块的一侧与滑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置换装置包括第二弹簧、衔接板、挤压杆、按块、固定杆、甲壳素纤维,所述按块位于挤压杆的一侧,所述衔接板位于挤压杆远离按块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衔接板远离挤压杆的一侧,所述甲壳素纤维位于第二弹簧的下方,所述固定杆位于甲壳素纤维的一侧。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按块的一侧与挤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杆的另一侧与衔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侧与衔接板远离挤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一侧与甲壳素纤维的一侧活动连接。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3]1、本技术提供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通过转动钮、转动杆、伸缩杆、衔接杆、按压板、螺纹管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按压板可以简单便捷的进行调整,可以准确的把握按压的压力,不会造成病人的痛苦,也不会按压不到位造成血止不住,当使用此设备时,转动转动钮,转动钮的下端与转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转动钮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因转动杆的外表面与螺纹管的内表面螺纹连接,且螺纹管的一侧与衔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衔接杆的一侧与伸缩杆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从而转动杆转动带动螺纹管向下移动,螺纹管的下端与按压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带动按压板向下按压。
[0014]2、本技术提供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通过固定板、第一弹簧、滑槽、滑块、限位块、硅胶防滑垫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装置固定在两边,防止滑落和移动位置时使设备偏离,很好的固定住了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防止设备偏移造成的血止不住的情况发生,当将设备戴在手上或腿上时,硅胶防滑垫紧贴着皮肤表面,被皮肤向内挤压,因硅胶防滑垫的上端有第一弹簧,且一侧有滑块,滑块的一侧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从而使戴入设备时,挤压硅胶防滑垫,带动硅胶防滑垫向后滑动,从而使硅胶防滑垫紧紧的贴合皮肤。
[0015]3、本技术提供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通过第二弹簧、衔接板、挤压杆、按块、固定杆、甲壳素纤维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甲壳素纤维可以使用过后进行更换,可以使设备一直用下去,不会造成用完一次后就不能再次进行使用造成设设备浪费,当置换甲壳素纤维时,按着两边的按块,因按块的一侧与挤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挤压杆的一侧与衔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且衔接板的一侧中间位置与第二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按着按块,按块带着挤压杆向内挤压衔接板,因衔接板一侧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从而抵住衔接板的中端,使下端翘起,因衔接板的下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一侧与甲壳素纤维的一侧活动连接,衔接板下端翘起,带动固定杆翘起,从而使甲壳素纤维可以被取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按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置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主体;2、柔性板;3、按压装置;4、固定装置;5、固定带;6、置换装置;31、转动钮;32、转动杆;33、伸缩杆;34、衔接杆;35、按压板;36、螺纹管;41、固定板;42、第一弹簧;
43、滑槽;44、滑块;45、限位块;46、硅胶防滑垫;61、第二弹簧;62、衔接板;63、挤压杆;64、按块;65、固定杆;66、甲壳素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主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柔性板2,柔性板2的上端设置有按压装置3,按压装置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置换装置6,置换装置6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4,主体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带5。
[0024]实施例2
[0025]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优选的,按压装置3包括转动钮31、转动杆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柔性板(2),所述柔性板(2)的上端设置有按压装置(3),所述按压装置(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置换装置(6),所述置换装置(6)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4),所述主体(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带(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装置(3)包括转动钮(31)、转动杆(32)、伸缩杆(33)、衔接杆(34)、按压板(35)、螺纹管(36),所述转动杆(32)位于转动钮(31)的下方,所述螺纹管(36)位于转动杆(32)的下端外表面,所述衔接杆(34)位于螺纹管(36)的一侧,所述伸缩杆(33)位于衔接杆(34)远离螺纹管(36)的一侧,所述按压板(35)位于螺纹管(36)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钮(31)的下端与转动杆(32)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螺纹管(36)的内表面与转动杆(3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按压板(35)的上端与螺纹管(36)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36)的一侧与衔接杆(3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杆(34)的一侧与伸缩杆(33)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壳素纤维封堵动脉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固定板(41)、第一弹簧(42)、滑槽(43)、滑块(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棋王燕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昕力医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