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566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空调系统,包括:第一集流件、第二集流件和多排换热单体排;换热单体排包括多个换热单体时,换热单体排的多个换热单体在第三方向上依次排布,换热单体内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换热通道,换热单体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件以及第二集流件相连,相邻两排换热单体排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换热单体排在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非直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换热单体排在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非直线,可以增强换热单体排对于空气的扰动,气流通道内的空气可以与换热单体排充分换热,换热效果较好、换热效率较高。换热效率较高。换热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换热器的冷媒管与翅片分开生产,再将冷媒管与翅片装配,导致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且成本较高;有的采用微通道换热器,但是存在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较差、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器,通过换热单体排在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非直线,气流通道在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非直线,可以增强换热单体排对于空气的扰动,使得气流通道内的空气具有合适的流动速度,气流通道内的空气可以与换热单体排充分换热,从而提高换热效果,使得换热器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而且换热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另外,本申请的换热器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而且整体的结构更紧凑。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以及第二集流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集流件具有第一进出口,所述第二集流件具有第二进出口;多排换热单体排,设在所述第一集流件与所述第二集流件之间且在第二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布,每排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单体,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多个所述换热单体时,所述换热单体排的多个所述换热单体在第三方向上依次排布,所述换热单体内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换热通道,所述换热单体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件以及所述第二集流件相连,相邻两排所述换热单体排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所述换热单体排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非直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换热单体排在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非直线,气流通道在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非直线,可以增强换热单体排对于空气的扰动,使得空气流通的速度减小,气流通道内的空气可以与换热单体排充分换热,从而提高换热效果,使得换热器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而且换热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另外,本申请的换热器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而且整体的结构更紧凑。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排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折线或曲线。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排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折线,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所述换热单体,同一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的延伸轨迹之间具有夹角。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排
布的两个所述换热单体。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体排的两个所述换热单体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
°‑
120
°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体排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呈V形折线。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同一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之间抵接;或者,同一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之间间隔开;或者,同一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之间相连。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排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弧线。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一个所述换热单体。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呈板状,所述换热单体的厚度不大于0.7mm。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换热通道在所述换热单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大于0.4mm。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单体具有沿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所述换热通道。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件包括第一集流管以及第一接头组件,所述第一集流管内限定出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集流腔,每个所述第一集流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相连的第一接头以及第一分配器,所述第一接头具有所述第一进出口,所述第一分配器用于将冷媒分配至多个所述第一集流腔内或是多个所述第一集流腔内的冷媒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分配器输送至所述第一进出口;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所述换热单体,单排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的所述换热单体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集流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换热单体的所述换热通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分配器包括多个第一集流插管,所述第一集流插管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集流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集流插管插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集流腔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集流插管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为沿所述第一集流插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接头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且每个所述第一集流插管均与所述第一接头相连。
[0020]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三方向且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集流插管的内腔的横截面积依次减小。
[0021]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排布的两个所述换热单体,所述第一集流插管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集流插管的内腔的横截面积之比为3:2。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三方向且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集流插管的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总流通面积依次减小。
[0023]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插管上的多个所述第一连通孔
等间距排布。
[0024]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孔径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集流插管的内径的比值范围为1/4

1/3。
[0025]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单个所述第一集流插管的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数量与所述换热单体排的数量的比值范围为1/5

1/4。
[0026]在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插入至所述第一集流腔内,所述第一集流插管的朝向所述换热单体的一侧形成有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换热单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插入至所述第一集流腔内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集流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深度的比值范围为1/3

1/2。
[002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集流件包括第二集流管以及第二接头组件,所述第二集流管内限定出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相连的第二接头以及第二分配器,所述第二接头具有所述第二进出口,多个所述第二集流腔内的冷媒适于通过所述第二分配器输送至所述第二进出口或是所述第二分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件以及第二集流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集流件具有第一进出口,所述第二集流件具有第二进出口;多排换热单体排,设在所述第一集流件与所述第二集流件之间且在第二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布,每排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单体,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多个所述换热单体时,所述换热单体排的多个所述换热单体在第三方向上依次排布,所述换热单体内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换热通道,所述换热单体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件以及所述第二集流件相连,相邻两排所述换热单体排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所述换热单体排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非直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排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折线或曲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排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折线,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所述换热单体,同一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的延伸轨迹之间具有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排布的两个所述换热单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排的两个所述换热单体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
°‑
120
°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排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呈V形折线。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之间抵接;或者,同一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之间间隔开;或者,同一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体之间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排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延伸轨迹为弧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一个所述换热单体。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呈板状,所述换热单体的厚度不大于0.7mm。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在所述换热单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大于0.4mm。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具有沿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所述换热通道。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件包括第一集流管以及第一接头组件,所述第一集流管内限定出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集流腔,每个所述第一集流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相连的第一接头以及第一分配器,所述第一接头具有所述第一进出口,所述第一分配器用于将冷媒分配至多个所述第一集流腔内或是多个所述第一集流腔内的冷媒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分配器输送至
所述第一进出口;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所述换热单体,单排所述换热单体排中的所述换热单体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集流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换热单体的所述换热通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配器包括多个第一集流插管,所述第一集流插管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集流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集流插管插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集流腔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集流插管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集流腔连通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为沿所述第一集流插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接头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且每个所述第一集流插管均与所述第一接头相连。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且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集流插管的内腔的横截面积依次减小。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体排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排布的两个所述换热单体,所述第一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峰唐华彭启蔡国健李日新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