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器及发动机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462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及发动机总成,通过在压气机的壳体设置第一腔室,中间体内设置与第一腔室独立的第二腔室,且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通过独立的连接管路连接并连通,如此可构成一个整体式的冷却腔回路,可对涡轮增压器内的各部件进行冷却,在基本不改变增压器成本和发动机硬件布置情况下,将水冷进气冷却功能集成于增压器本体上,使用时,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液可经第一腔室的进口端流向第一腔室,流经冷却通道后自第一腔室的出口端通过连接管路流入第二腔室的进口端,且分别流经气体冷却腔和废气冷却腔后汇集于第二腔室的出口端。发动机采用该涡轮增压器时,不仅冷却效果更好,且能够有效提高涡轮增压器的抗机油结焦能力和压气机效率。油结焦能力和压气机效率。油结焦能力和压气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增压器及发动机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及发动机总成。

技术介绍

[0002]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技术,是一种将发动机高温燃烧废气与进气空气混合导入气缸再次燃烧的技术,可以控制缸内燃烧温度和降低NOx排放,以及改善燃油经济性,已在现代高效发动机得到了广泛应用。EGR系统主要有高压EGR和低压EGR两种方式,高压EGR方式是利用排气总管和进气总管的气体压差,将废气直接从排气管引入到进气总管。由于驱动废气流动的压差一般存在于高速大负荷工况,高压EGR在低速小负荷等工况无法正常运用。而低压EGR方式(参见图10)则将废气引入增压器的压气机,利用压气机的抽吸效果,低压EGR工作范围更大,即使低速小负荷场合也能得到较高EGR率,因此改善了发动机最佳油耗区域的特性,对关注最佳油耗区域持久运行的混动发动机具有重大意义。低压EGR运行方式中,高温废气经过冷却后导入压气机时依然具有较高温度约达110℃以上,与进气空气混合后的混合气体至少也达约45℃,因此压缩后气体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中间体、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间体上的压气机和涡轮机,所述压气机具有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腔室,所述中间体具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相互独立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进口端用于与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腔室的进口端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并连通;并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延伸的冷却流道,所述第二腔室内具有并联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的进口端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出口端之间的气体冷却腔和废气冷却腔;其中,所述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液可经所述第一腔室的进口端流向所述第一腔室,流经所述冷却流道后自所述第一腔室的出口端通过所述连接管路流入所述第二腔室的进口端,且分别流经所述气体冷却腔和所述废气冷却腔后汇集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出口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构成为: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靠近所述第一腔室的进口端的环槽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形成有多个气腔,所述多个气腔包括进气流道、叶轮流道、扩压流道和蜗壳流道;其中,所述进气流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与所述压气机的气体进口对应的位置,所述叶轮流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与所述压气机的叶轮对应的位置,所述扩压流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位于所述进气流道远离所述气体进口的一侧,且所述中间体侧壁构成所述扩压流道的另一侧,所述蜗壳流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位于所述进气流道更加靠近所述壳体的外壁面的位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沿所述壳体的内壁面沿周向分布,并包围所述进气流道、所述叶轮流道、所述扩压流道和所述蜗壳流道。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其中,所述连接管路的所述第一接头插入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出口端,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正海赵肖龙仇杰张子庆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