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46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沥青路面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包括:位于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粘结层、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和罩面层;所述粘结层用于粘结所述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和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述罩面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上用于抗滑;所述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的厚度为1~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选择具备特定结的构粘结层、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和罩面层,形成的修复结构强度高,施工方便、具有可快速开放交通的性能。具有可快速开放交通的性能。具有可快速开放交通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路面
,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设施总量的增加,我国公路养护需求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的“重建轻养”观念,导致公路养护基础十分薄弱,养护任务艰巨,大量早期修建的公路陆续进入改扩建及大中修养护阶段,养护任务逐年增加。目前国内路面表层病害采用的预养护措施中,雾封层技术能有效的封堵路面微裂缝,减少甚至防止路面渗水,减少路面水损坏,同时粘结松散集料,改善道路表面状况,黑化原沥青路面,提高路面的耐磨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0003]雾封层基于乳化沥青技术发展而来,通过在沥青层表层撒布特殊改性的乳化沥青,使乳化沥青破乳后在表层形成薄的连续沥青膜结构,对旧路面表观病害进行修复,其技术缺陷为仅依靠薄的沥青膜结构难以适应大交通量状态下的荷载磨损,薄的沥青膜结构也无法对≤3mm表观微裂缝形成有效遮盖,同时由于雾封类材料通常基于乳化沥青,因此其所需的破乳凝结形成强度的时间长,施工效率低,开放交通时间较长,影响道路使用效率,且路面抗滑性能下降严重,甚至出现低于规范要求值。
[0004]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乳化沥青技术的雾封层存在的微裂缝遮盖差、开放交通时间较长的缺陷,通过设计一种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实现快速开放交通的目的。<br/>[0006]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包括:位于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粘结层、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和罩面层;所述粘结层用于粘结所述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和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述罩面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上用于抗滑;
[0007]所述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的厚度为1~3mm且其中混入细粒砂颗粒。
[0008]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物化性能,能明显改善乳化沥青的路用性能,如热稳定性和耐水性,提高了乳化沥青的粘附力、渗透性及修复结构的力学性能,通过设计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的厚度为1~3mm且其中混入细粒砂颗粒,可以实现微裂缝类病害的快速修复及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所述第一
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中还混入增粘树脂和/或填料颗粒。当在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含有填料颗粒时,可以进一步加快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的干燥时间。而当在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含有增粘树脂时,可以使修复结构更快开放交通。
[0011]当加入填料颗粒时,优选加入的填料颗粒与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中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的重量份数之比为5~10:10~20。
[0012]当加入增粘树脂时,优选加入的增粘树脂与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中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的重量份数之比为0.1~5:10~20。
[00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所述增粘树脂为松香树脂。
[00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所述填料颗粒为硅藻土颗粒,优选为粒径分布为200~800目,比表面积为40~65m2/g的硅藻土颗粒。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所述细粒砂颗粒的细度为30~50目。
[00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所述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中,细粒砂颗粒和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的重量份数之比为70~90:10~20;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为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和乳化沥青的混合物,优选为重量份10~30的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和重量份30~70的乳化沥青构成的混合物。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所述罩面层是厚度是0.1~1mm的第二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
[00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所述第二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的原料为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和乳化沥青的混合物,优选为二者的重量份数之比为30~40:60~70。
[001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所述粘结层是厚度为0.1~1mm的第三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
[00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所述第三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的原料为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和乳化沥青的混合物,优选为二者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0~30:70~90。
[00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通过选择具备特定结构的粘结层、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和罩面层,尤其是其中的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其是将包含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和细粒砂颗粒的混合物铺设而成的层结构,该层中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粘度低,渗透性强,能够快速浸入微裂缝中,环氧树脂固化反应速率更快,进一步与细粒砂颗粒形成强粘附且厚度为1~3mm的薄层结构,而且该层结构的强度高,施工方便、具有可快速开放交通的性能。另外,罩面层还提高了原路面抗滑性,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
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沥青混凝土路面;2:粘结层;3: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4:罩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下述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快速开放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结构,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粘结层、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和罩面层;所述粘结层用于粘结所述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和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述罩面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层上用于抗滑;所述第一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益姜磊孙运洪宁瑞林申小童崔亚萍刘薇郝建军沈建张秀民张艳君贾晓鹏丁润铎赵立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奥科瑞检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