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气体生成系统和二氧化碳驱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514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并公开一种气体生成系统和二氧化碳驱油系统,所述气体生成系统包括甲烷容纳装置、硫化床锅炉、旋风分离器和含铁物供给仓,所述甲烷容纳装置具有用于容纳原料的容纳腔,所述甲烷容纳装置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甲烷出口;所述硫化床锅炉具有用于燃烧碳氢化合物的炉膛,所述硫化床锅炉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炉膛连通的第一锅炉口、第二锅炉口、第三锅炉口、第四锅炉口和第五锅炉口;所述旋风分离器具有对所述炉膛排出的烟气进行分离的分离腔;所述含铁物供给仓具有容纳所述含铁物的供给腔,所述含铁物供给仓上设有与所述供给腔连通的供给口,所述供给口与所述第五锅炉口连通。述第五锅炉口连通。述第五锅炉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生成系统和二氧化碳驱油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开采
,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生成系统和二氧化碳驱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关于石油开采,提高采收率研究是油气开发和研究的热点。迄为止,已形成化,学驱、气体混相驱、热采和微生物采油四大类。近些年,注气驱提高采收率发展迅速,其中,以注二氧化碳驱油的发展速度最快。一方面,二氧化碳驱油的效果非常明显。另一方而,二氧化碳的利用可以减轻温室效应。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利用二氧化碳驱油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0003]在相关技术中,二氧化碳的制备效率不高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气体生成系统和二氧化碳驱油系统,所述气体生成系统可以控制二氧化碳生成的速度,以提高制备二氧化碳的效率。
[0005]本技术的气体生成系统包括:
[0006]甲烷容纳装置,所述甲烷容纳装置具有用于容纳甲烷的容纳腔,所述甲烷容纳装置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甲烷出口;
[0007]多个硫化床锅炉,每个所述硫化床锅炉具有用于燃烧碳氢化合物的炉膛,每个所述硫化床锅炉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炉膛连通的第一锅炉口、第二锅炉口、第三锅炉口、第四锅炉口和第五锅炉口,所述第一锅炉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锅炉口在所述硫化床锅炉的高度方向上依次排布,多个所述第一锅炉口分别与所述甲烷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锅炉口与大气连通;
[0008]多个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与所述硫化床锅炉一一对应,所述旋风分离器具有对所述炉膛排出的烟气进行分离的分离腔,所述旋风分离器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第一分离口、第二分离口和第三分离口,所述第一分离口与所述第三锅炉口连通,以允许所述炉膛中的烟气进入所述分离腔,所述第二分离口与所述第四锅炉口连通,以允许所述分离腔中的分离物进入所述炉膛,所述第三分离口用于排出所述分离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0009]多个含铁物供给仓,所述含铁物供给仓与所述硫化床锅炉一一对应,所述含铁物供给仓具有容纳所述含铁物的供给腔,所述含铁物供给仓上设有与所述供给腔连通的供给口,所述供给口与所述第五锅炉口连通。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锅炉口位于所述硫化床锅炉的底部;和/或
[0011]所述第三锅炉口位于所述硫化床锅炉的顶部;和/或
[0012]所述第四锅炉口位于所述第一锅炉口和所述第三锅炉口之间。
[0013]可选地,气体生成系统还包括:
[0014]汽化罐,所述汽化罐连接在所述甲烷出口和所述第一锅炉口之间,所述汽化罐具有用于将碳氢化合物汽化的汽化腔。
[0015]可选地,气体生成系统还包括:
[0016]喷射装置,所述喷射装置设在炉膛内且与所述第一锅炉口连通,以用于将碳氢化合物喷入所述炉膛内。
[0017]可选地,气体生成系统还包括:
[0018]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第二锅炉口内,以将气体送入至所述炉膛。
[0019]可选地,气体生成系统还包括:
[0020]空分装置,所述空分装置与所述第二锅炉口连通。
[0021]可选地,气体生成系统还包括:
[0022]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第二分离口和所述第四锅炉口之间,以将气体送入至所述炉膛。
[0023]可选地,所述硫化床锅炉包括设在所述炉膛内的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位于所述第二锅炉口处,以改变由所述第二锅炉口进入所述炉膛的气流。
[0024]可选地,所述硫化床锅炉包括设在所述炉膛内的过热器埋管。
[0025]本技术的二氧化碳驱油系统包括:
[0026]气体生成系统,所述气体生成系统为上述的气体生成系统;
[0027]注气井,所述注气井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分离口连通;
[0028]水平井,所述水平井的一端与所述注气井的另一端连通;
[0029]出油井,所述出油井的一端与所述水平井的另一端连通;
[0030]石油储存罐,所述石油储存罐具有用于储存石油的储存腔,所述储存腔与所述出油井的另一端连通。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生成系统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

甲烷容纳装置、1a

容纳腔、1b

甲烷出口、2

汽化罐、3

硫化床锅炉、3a

炉膛、3b

第一锅炉口、3c

第二锅炉口、3d

第三锅炉口、3e

第四锅炉口、3f

布风板、3g

过热器埋管、3h

第五锅炉口、4

旋风分离器、4a

分离腔、4b

第一分离口、4c

第二分离口、4d

第三分离口、5

喷射装置、6

第一风机、7

空分装置、8

第二风机、9

注气井、10

水平井、11

出油井、12

石油储存罐、13

含铁物供给仓13a

供给腔、13b

供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二氧化碳驱油的气体生成系统。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生成系统包括甲烷容纳装置1、硫化床锅炉3、多个旋风分离器4和多个含铁物供给仓13。
[0035]甲烷容纳装置1具有用于储存甲烷的容纳腔1a,甲烷容纳装置1设有与容纳腔1a连通的甲烷出口1b。每个硫化床锅炉3具有用于燃烧甲烷的炉膛3a,硫化床锅炉3上设有分别与炉膛3a连通的第一锅炉口3b、第二锅炉口3c、第三锅炉口3d、第四锅炉口3e和第五锅炉口3h,第一锅炉口3b设有多个,多个第一锅炉口3b在硫化床锅炉3的高度方向上依次排布,多个第一锅炉口3b分别与甲烷出口1b连通,第二锅炉口3c与大气连通。旋风分离器4与硫化床锅炉3一一对应,旋风分离器4具有对炉膛3a排出的烟气进行分离的分离腔4a,旋风分离器4上设有分别与分离腔4a连通的第一分离口4b、第二分离口4c和第三分离口4d,第一分离口4b与第三锅炉口3d连通,以允许炉膛3a中的烟气进入分离腔4a,第二分离口4b与第四锅炉口3e连通,以允许分离腔4a中的分离物进入炉膛3a,第三分离口4d用于排出分离腔4a中的水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二氧化碳驱油的气体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甲烷容纳装置,所述甲烷容纳装置具有用于容纳甲烷的容纳腔,所述甲烷容纳装置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甲烷出口;多个硫化床锅炉,每个所述硫化床锅炉具有用于燃烧碳氢化合物的炉膛,每个所述硫化床锅炉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炉膛连通的第一锅炉口、第二锅炉口、第三锅炉口、第四锅炉口和第五锅炉口,所述第一锅炉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锅炉口在所述硫化床锅炉的高度方向上依次排布,多个所述第一锅炉口分别与所述甲烷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锅炉口与大气连通;多个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与所述硫化床锅炉一一对应,所述旋风分离器具有对所述炉膛排出的烟气进行分离的分离腔,所述旋风分离器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第一分离口、第二分离口和第三分离口,所述第一分离口与所述第三锅炉口连通,以允许所述炉膛中的烟气进入所述分离腔,所述第二分离口与所述第四锅炉口连通,以允许所述分离腔中的分离物进入所述炉膛,所述第三分离口用于排出所述分离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多个含铁物供给仓,所述含铁物供给仓与所述硫化床锅炉一一对应,所述含铁物供给仓具有容纳所述含铁物的供给腔,所述含铁物供给仓上设有与所述供给腔连通的供给口,所述供给口与所述第五锅炉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驱油的气体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锅炉口位于所述硫化床锅炉的底部;和/或所述第三锅炉口位于所述硫化床锅炉的顶部;和/或所述第四锅炉口位于所述第一锅炉口和所述第三锅炉口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驱油的气体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汽化罐,所述汽化罐连接在所述甲烷出口和所述第一锅炉口之间,所述汽化罐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薛玉柯希玮马宇宸张扬周托黄中张海吕俊复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