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00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结构,屋面结构包括外面板组件、底盒组件、支撑组件401,屋面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弯转部,屋面板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弯转部,第一弯转部与第二弯转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平直部,第二弯转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弯转部,屋面板的第一弯转部与相邻屋面板的第二弯转部连接,第三弯转部能够向靠近第一平直部的方向弯折,第三弯转部与第二弯转部包覆所述第一弯转部;底盒组件处于压型钢板的下方;支撑组件401用于连接底盒组件与压型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屋面板的第二弯转部、第三弯转部对相邻屋面板的第一弯转部进行包覆连接,提升外面板组件整体的抗风揭性能;压型钢板与底盒组件通过支撑组件401连接,进一步提升提升外面板组件抗风揭性能。外面板组件抗风揭性能。外面板组件抗风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屋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今人们对于建筑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针对建筑的防水、隔音、防火和保温功能。屋面在集合多重功能的情况下,厚度提升较大,当屋面因风力受损时,修缮过程复杂。现有技术中,屋面板采用波浪形连续搭接的金属屋面系统,搭接位置不进行连接,当风力较大时,难于保证屋面板的结构稳定,容易造成风揭;或者,屋面板采用两肋锁边的金属屋面系统,锁边连接处较为薄弱,挡风力较大时,容易导致连接处脱开,抗风揭性能差。
[0003]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3201029U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屋面板的两侧相对应地设置左立肋、右立肋,相邻屋面板通过左立肋与右立肋相互锁边进行连接,以增强抗风揭性能,但是,左立肋与右立肋进行锁边后,连接处的顶部呈现向一侧弯折的锁边结构,锁边结构会阻挡特定方向吹来的风,导致连接处两侧的抗风能力具有明显差异,使锁边连接处形成薄弱点,连接处容易脱开,抗风揭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屋面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屋面结构,屋面结构包括外面板组件、底盒组件、支撑组件,所述外面板组件包括屋面板、压型钢板,所述屋面板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屋面板并列设置,所述屋面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弯转部,所述第一弯转部向所述屋面板的顶面方向延伸,所述屋面板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弯转部,所述第二弯转部向所述屋面板的顶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弯转部与所述第二弯转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二弯转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弯转部,所述第三弯转部与所述第二弯转部成角度,所述第三弯转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平直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一弯转部与相邻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二弯转部连接,所述第三弯转部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一平直部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三弯转部与所述第二弯转部包覆所述第一弯转部,所述压型钢板处于所述屋面板的下方;所述底盒组件处于所述压型钢板的下方,所述底盒组件与所述压型钢板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底盒组件与所述压型钢板。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屋面板的第二弯转部、第三弯转部对相邻屋面板的第一弯转部进行包覆连接,使连接处两侧的抗风能力均得到提升,使相邻屋面板之间连接稳固,在保证外面板组件防雨性能的同时提升外面板组件整体的抗风揭性能;压型钢板与底盒组件通过支撑组件连接,保证压型钢板的位置稳定,进一步提升提升外面板组件的抗风揭性能。
[0007]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盒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底板并列设置,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四弯转部,所述底板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四弯
转部,所述第四弯转部向所述底板的顶面方向延伸,所述底板的第一端的所述第四弯转部上设置有第五弯转部,所述第五弯转部向所述底板的范围内延伸,所述底板的第二端的所述第四弯转部上设置有第六弯转部,所述第六弯转部向所述底板的范围外延伸,相邻的所述第四弯转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五弯转部与所述第六弯转部连接。
[0008]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连接于所述底盒组件上,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二支撑管的外径相对应,所述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支撑管中,所述第二支撑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压型钢板抵接。
[0009]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管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管的侧壁,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平直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平直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平直部成角度,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平直部成角度,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压型钢板连接,所述第二平直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
[0010]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平直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使紧固件穿过。
[0011]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盒组件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
[0012]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面板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处于所述屋面板与所述压型钢板之间,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屋面板间隔设置。
[0013]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弯转部与所述第二弯转部的连接处,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成角度,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端处于所述第一弯转部与所述第二弯转部之间,所述固定座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
[0014]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处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所述隔音层的顶部设置有防水层。
[0015]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的顶部设置有降噪层,所述降噪层的顶部与所述屋面板的底部连接。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本技术屋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屋面结构中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屋面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屋面结构的大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屋面结构中支撑组件的正视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屋面结构中支撑组件的侧视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01.外面板组件;102.压型钢板;103.第一弯转部;104.第二弯转部;105.第一平直部;106.第三弯转部;107.支撑板;
[0026]201.固定座;202.隔音层;203.防水层;204.降噪层;
[0027]301.底盒组件;302.第四弯转部;303.第五弯转部;304.第六弯转部;305.保温层;
[0028]401.支撑组件;402.第一支撑管;403.第二支撑管;404.第一连接结构;405.第二平直部;406.第一延伸部;407.第二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部分将结合图1至图6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中部”、“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面板组件,所述外面板组件包括屋面板、压型钢板,所述屋面板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屋面板并列设置,所述屋面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弯转部,所述第一弯转部向所述屋面板的顶面方向延伸,所述屋面板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弯转部,所述第二弯转部向所述屋面板的顶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弯转部与所述第二弯转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二弯转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弯转部,所述第三弯转部与所述第二弯转部成角度,所述第三弯转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平直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一弯转部与相邻所述屋面板的所述第二弯转部连接,所述第三弯转部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一平直部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三弯转部与所述第二弯转部包覆所述第一弯转部,所述压型钢板处于所述屋面板的下方;底盒组件,所述底盒组件处于所述压型钢板的下方,所述底盒组件与所述压型钢板间隔设置,所述底盒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底板并列设置,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四弯转部,所述底板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四弯转部,所述第四弯转部向所述底板的顶面方向延伸,所述底板的第一端的所述第四弯转部上设置有第五弯转部,所述第五弯转部向所述底板的范围内延伸,所述底板的第二端的所述第四弯转部上设置有第六弯转部,所述第六弯转部向所述底板的范围外延伸,相邻的所述第四弯转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五弯转部与所述第六弯转部连接;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底盒组件与所述压型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连接于所述底盒组件上,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二支撑管的外径相对应,所述第二支撑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支撑管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泽鹏魏成权王恒吴英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