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角窗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84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角窗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角窗包括角窗本体和设置在其一侧边沿上的密封总成,密封总成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接角和密封部;角窗本体包括角窗玻璃和角窗包边,角窗包边包括上沿包边和侧沿包边:侧沿包边上设有开口朝向密封总成的安装槽,侧沿包边包括分别位于安装槽两侧的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第一组成部相对于第二组成部更靠近车辆中心,第二组成部与上沿包边相连,密封部的一部分固设于安装槽中;上接角位于上沿包边的内侧,且其上设有凸伸部,上接角盖在第一组成部的一部分和安装槽上,凸伸部越过安装槽的槽底并盖设于该槽底和与该槽底相接的第一组成部上,使水无法流入安装槽以及密封部与侧沿包边的接合处。封部与侧沿包边的接合处。封部与侧沿包边的接合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角窗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用于车辆的角窗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门的密封结构能直接决定客户用车的感观好坏和车辆的返修频次。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具有无框车门的车型来说,车辆密封结构涉及车框总成A、车窗B和角窗C,其中车窗B和角窗C属于车辆外饰件;当车窗B为后车窗,角窗C为后角窗时,车框总成A上依次设有第一装窗区A1和第二装窗区A2,后车窗安装在第一装窗区A1上,角窗C安装在第二装窗区A2上,且后车窗的上沿和角窗C的上沿分别设有密封条D,密封条D之间存在缝隙E,水能进入缝隙E中。
[0003]如图3和图4所示,角窗C通常包括角窗本体1和一密封总成2,其中密封总成2为C柱密封总成,密封总成2固定设置在角窗本体1的前部上,并大致呈Z字型,经注塑成型;该密封总成2包括连为一体且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接角21、密封部22和下接角23,其中密封部22为条状,上接角21设置在密封部22的上端并相较于密封部22具有向前凸伸的部位,下接角23设置在密封部22的下端并相较于密封部22向后凸伸的部位;上接角21上设有如图5所示的引流唇边211和排水口212,密封部22上设有排水通道221,并且引流唇边211通向排水口212,排水口212通向排水通道221,排水通道221沿密封部22的走向贯穿密封部22,连通上接角21和下接角23。
[0004]与之相对应地,角窗本体1包括如图6所示的角窗玻璃11以及包裹角窗玻璃11边沿的角窗包边12;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角窗包边12又包括连为一体的上沿包边121和位于角窗C前部的侧沿包边122,其中侧沿包边122中嵌设有一沿角窗玻璃11的前边缘走向设置的金属骨架123,该金属骨架123的一部分嵌入侧沿包边122中,另一部分伸至侧沿包边122之前;在上沿包边121与侧沿包边122的交界处,上沿包边121的前边缘相对于侧沿包边122的前边沿明显往前凸伸,导致上沿包边121的部分下表面位于侧沿包边122的前侧,从而在角窗C的前上部了近似Z型的特征部13;前述金属骨架123位于该Z型的特征部13之下,且金属骨架123的上边缘与上沿包边121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在金属骨架123与角窗包边12之间形成了一如图6所示的缺口。
[0005]此外,金属骨架123的上部还设有一相对其周遭部位往前凸伸的配合角1231,该配合角1231用于作为导引部位和上接角21的支撑部位,使密封总成2能如图7所示地插入上接角21中,同时便于金属骨架123裸露在角窗包边12外的部分插入密封总成2中;该配合角1231的最前端为锐角状。当密封总成2与金属骨架123完成装配后,上接角21上部的一部分将会位于特征部13下,与特征部13配合并对前述形成的缺口进行填补。为了完成这种填补,相关技术中上接角21的后边缘几乎可以视作与密封部22的后边沿平齐。
[0006]进一步地,相关技术中的金属骨架123具有如图8和图9所示的近似Z型的横截面,为进一步说明密封总成2和角窗本体1的配合,图9中还以虚线示出了密封部22;其中,密封部22中也设有金属制的内置骨架222,同时密封部22与金属骨架123通过卡接相连,密封部
22上设有用于供金属骨架123插入的卡槽223(与排水通道221相互独立设置),该卡槽223的内壁上设有倾斜延伸的卡唇224。密封总成2主要通过卡唇224与卡槽223之间的夹紧力固定在角窗本体1上。
[0007]基于上述结构,相关技术中为了引导进入缝隙E的水不至于进入车辆生产标准中定义的干区,上接角21都会被设置在缝隙E的靠近车辆中心的一侧,当水进入缝隙E后,理论上所有的水都将会从上接角21的引流唇边211经排水口212向下流至下接角23上,远离干区并被排至车辆整体之外。然而,由于上接角21毕竟有一部分位于角窗包边12之下,因此实际上不一定所有的水都将会经排水口212从上接角21的上表面向下流至下接角23上,反之实际行车过程中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部分水将具有如图10中第一走向I所示流向,经排水口212和排水通道221被排至车辆整体之外,同时部分水会具有如图10中第二走向II所示的流向,也即沿上接角21的上表面进入卡槽223中,流入密封部22与侧沿包边122的接合处和/或密封部22与金属骨架123的接合处;此后,这些水将顺着金属骨架123进入干区,例如车门的头道密封条(图未示)和二道密封条(图未示)之间;当密封总成2老化,或其生产和装配过程中存在误差时,这种情况尤其可能发生。
[0008]换言之,具有图10中第二走向II流向的水会流入在车辆结构设计上被定义为干区的地方,而干区内一般不被允许有水流入;同时显而易见地,具有图10中第二走向II的水很可能会减少密封总成2与角窗本体1的接合力和其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能致使金属骨架123生锈。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车辆的角窗和具有其的车辆。
[0010]本技术提供的角窗,包括角窗本体和设置在其一侧边沿上的密封总成,所述密封总成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接角和密封部;所述角窗本体包括角窗玻璃和包裹所述角窗玻璃边沿的角窗包边,所述角窗包边包括上沿包边和侧沿包边:
[0011]所述侧沿包边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密封总成的安装槽,所述侧沿包边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两侧的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所述第一组成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组成部更靠近车辆中心,所述第二组成部与所述上沿包边相连,所述密封部的一部分固设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上接角位于所述上沿包边的内侧,且其上设有凸伸部,所述上接角盖在所述第一组成部的一部分和所述安装槽上,所述凸伸部越过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并盖设于该槽底和与该槽底相接的所述第一组成部上,使水无法流入所述安装槽以及所述密封部与所述侧沿包边的接合处中。
[0012]可选地,所述角窗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密封部的靠近所述第一组成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组成部连为一体,其一部分伸入并固设于所述安装槽中,另一部分伸出所述安装槽外;所述密封部的一部分卡设于所述安装槽中,并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组成部之间。
[0013]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的上表面与和其相连的所述第一组成部的至少部分上表面平齐设置,所述凸伸部盖设在所述连接件与该部分所述第一组成部上;在所述连接件的位于所述安装槽之外的部位上,设有一朝所述上接角凸伸的功能角,所述功能角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上接角中。
[0014]可选地,在所述连接件的位于所述功能角的下方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自所述连接件面向所述密封总成的表面朝所述连接件背离所述密封总成的表面凹陷形成;于所述上接角的下部设有一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与所述凹槽配合,限制所述密封总成相对于所述角窗包边的移动。
[0015]可选地,所述密封总成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并连为一体的所述上接角、所述密封部和下接角;所述角窗还包括引流件,所述引流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侧沿包边的上部并位于所述凸伸部的下方;所述引流件自该端向所述侧沿包边和所述上沿包边的交界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角窗,包括角窗本体(1)和设置在其一侧边沿上的密封总成(2),所述密封总成(2)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接角(21)和密封部(22);所述角窗本体(1)包括角窗玻璃(11)和包裹所述角窗玻璃(11)边沿的角窗包边(12),所述角窗包边(12)包括上沿包边(121)和侧沿包边(12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沿包边(122)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密封总成(2)的安装槽(124),所述侧沿包边(122)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124)两侧的第一组成部(1221)和第二组成部(1222),所述第一组成部(1221)相对于所述第二组成部(1222)更靠近车辆中心,所述第二组成部(1222)与所述上沿包边(121)相连,所述密封部(22)的一部分固设于所述安装槽(124)中;所述上接角(21)位于所述上沿包边(121)的内侧,且其上设有凸伸部(213),所述上接角(21)盖在所述第一组成部(1221)的一部分和所述安装槽(124)上,所述凸伸部(213)越过所述安装槽(124)的槽底并盖设于该槽底和与该槽底相接的所述第一组成部(1221)上,使水无法流入所述安装槽(124)以及所述密封部(22)与侧沿包边(122)的接合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窗还包括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位于所述密封部(22)的靠近所述第一组成部(1221)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组成部(1221)连为一体,其一部分伸入并固设于所述安装槽(124)中,另一部分伸出所述安装槽(124)外;所述密封部(22)的一部分卡设于所述安装槽(124)中,并位于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第二组成部(1222)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的上表面与和其相连的所述第一组成部(1221)的至少部分上表面平齐设置,所述凸伸部(213)盖设在所述连接件(3)与该部分所述第一组成部(1221)上;在所述连接件(3)的位于所述安装槽(124)之外的部位上,设有一朝所述上接角(21)凸伸的功能角(31),所述功能角(31)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上接角(21)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角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件(3)的位于所述功能角(31)的下方设有一凹槽(32),所述凹槽(32)自所述连接件(3)面向所述密封总成(2)的表面朝所述连接件(3)背离所述密封总成(2)的表面凹陷形成;于所述上接角(21)的下部设有一限位凸起(214),所述限位凸起(214)用于与所述凹槽(32)配合,限制所述密封总成(2)相对于所述角窗包边(12)的移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彦兵明瑞东束萍萍郑益琦俞瑷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智马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