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扣编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73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扣编织布,包含编织布本体以及环扣线。编织布本体包含表层、底层及中间层,中间层设置于表层及底层之间,中间层连接表层及底层。表层包含表层编织单元,表层由表层编织单元以经编方式编织而成。环扣线来回织入编织布本体的表层,并形成多个环扣单元,所述多个环扣单元凸出于编织布本体的至少一个侧边。借此,可有效地提升环扣编织布的结构稳定性。构稳定性。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扣编织布


[0001]本技术是提供一种编织布,尤其是一种环扣编织布。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已见一种具有环扣的编织布,其可设置于衣物、背袋或帽子等随身物品,并可用以供使用者手指拉取或吊提物品,可应用在随身物品上,以使其在使用上更为便利。另外,更可将具有环扣的编织布设置在鞋面上,供鞋带穿设,达到束紧的效果。
[0003]然而,目前环扣结构的固定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将环扣以热熔贴粘或车缝等手法直接固定于产品或编织布上,其制造工序甚为繁杂,且布面结构不稳定,在拉扯环扣的同时,容易对布面造成破坏,导致应用性降低。
[0004]有鉴于此,如何增加环扣编织布的结构稳定性,遂为相关领域人员值得研究的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环扣编织布,通过将编织布本体配置为复层结构,并配合编织布本体与环扣线特殊的结构关系,进而有效地提升环扣编织布的结构稳定性。
[0006]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环扣编织布,包含编织布本体以及环扣线。编织布本体包含表层、底层及中间层,中间层设置于表层及底层之间,中间层连接表层及底层。表层包含表层编织单元,表层由表层编织单元以经编方式编织而成。环扣线来回织入编织布本体的表层,并形成多个环扣单元,所述多个环扣单元凸出于编织布本体的至少一个侧边。
[0007]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环扣单元可包含第一环扣单元以及第二环扣单元,第一环扣单元具有第一转折部,第一转折部与编织布本体间具有第一环扣距离,第二环扣单元具有第二转折部,第二转折部与编织布本体间具有第二环扣距离,其中第一环扣距离大于第二环扣距离。
[0008]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编织布本体可包含至少二个侧边,第一环扣单元可凸出于编织布本体的一个侧边,第二环扣单元可凸出于编织布本体的所述一个侧边以及编织布本体的另一个侧边。
[0009]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二个第一环扣单元之间可相隔多个第二环扣单元。
[0010]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环扣单元可包含第一环扣单元以及第二环扣单元,第一环扣单元具有第一环扣宽度,第二环扣单元具有第二环扣宽度,其中第一环扣宽度大于第二环扣宽度。
[0011]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编织布本体可包含至少二个侧边,第一环扣单元可凸出于编织布本体的一个侧边,第二环扣单元可凸出于编织布本体的所述一个侧边以及编织布本体的另一个侧边。
[0012]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二个第一环扣单元之间可相隔多个第二环扣单元。
[0013]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环扣线的直径可大于表层编织单元的直径。
[0014]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环扣线的颜色可不同于表层编织单元的颜色。
[0015]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表层的表层编织单元可编织成经平组织。
[0016]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表层编织单元可包含第一方向编织单元及第二方向编织单元,且各环扣单元的二侧分别受第一方向编织单元及第二方向编织单元部分覆盖。
[0017]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中间层可为经编结构。
[0018]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底层可包含经向单元及纬向单元,经向单元及纬向单元相互交织形成底层。
附图说明
[0019]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附图的说明如下:
[0020]图1绘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的示意图。
[0021]图2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3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的表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4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的另一示意图。
[00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5]100:环扣编织布
ꢀꢀꢀꢀꢀꢀꢀꢀꢀꢀꢀꢀꢀꢀꢀꢀꢀ
110:编织布本体
[0026]120:环扣线
ꢀꢀꢀꢀꢀꢀꢀꢀꢀꢀꢀꢀꢀꢀꢀꢀꢀꢀꢀꢀꢀ
130:表层
[0027]140:中间层
ꢀꢀꢀꢀꢀꢀꢀꢀꢀꢀꢀꢀꢀꢀꢀꢀꢀꢀꢀꢀꢀ
150:底层
[0028]151:经向单元
ꢀꢀꢀꢀꢀꢀꢀꢀꢀꢀꢀꢀꢀꢀꢀꢀꢀꢀꢀ
152:纬向单元
[0029]160:环扣单元
ꢀꢀꢀꢀꢀꢀꢀꢀꢀꢀꢀꢀꢀꢀꢀꢀꢀꢀꢀ
161:第一环扣单元
[0030]162:第二环扣单元
ꢀꢀꢀꢀꢀꢀꢀꢀꢀꢀꢀꢀꢀꢀꢀ
163:第一转折部
[0031]164:第二转折部
ꢀꢀꢀꢀꢀꢀꢀꢀꢀꢀꢀꢀꢀꢀꢀꢀꢀ
170:表层编织单元
[0032]171:第一方向编织单元
ꢀꢀꢀꢀꢀꢀꢀꢀꢀꢀꢀ
172:第二方向编织单元
[0033]H1:第一环扣距离
ꢀꢀꢀꢀꢀꢀꢀꢀꢀꢀꢀꢀꢀꢀꢀꢀ
H2:第二环扣距离
[0034]W1:第一环扣宽度
ꢀꢀꢀꢀꢀꢀꢀꢀꢀꢀꢀꢀꢀꢀꢀꢀ
W2:第二环扣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表示之。
[0036]请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其中图1绘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100的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100的剖面示意图,图3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100的表层13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100的另一示意图。
[0037]如图1所示,环扣编织布100包含编织布本体110及环扣线120,环扣线120来回织入编织布本体110,并形成多个环扣单元160,环扣单元160凸出于编织布本体110的至少一个侧边,其中环扣单元160可用以供使用者手指拉取或吊提物品。在图1实施方式中,环扣单元160凸出于编织布本体110的两个侧边。
[0038]仔细地说,如图2所示,编织布本体110包含表层130、中间层140及底层150。中间层140设置于表层130及底层150之间,中间层140连接表层130及底层150,环扣线120来回织入编织布本体110的表层130。
[0039]表层130包含表层编织单元170,表层130由表层编织单元170以经编方式编织而成,如图3所示,表层编织单元170可编织成经平(tricot)组织。
[0040]中间层140用以将表层130连接底层150,其中中间层140可为经编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包含:编织布本体,包含:表层,包含表层编织单元,该表层由该表层编织单元以经编方式编织而成;底层;及中间层,设置于该表层及该底层之间,该中间层连接该表层及该底层;以及环扣线,来回织入该编织布本体的该表层,并形成多个环扣单元,所述多个环扣单元凸出于该编织布本体的至少一个侧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环扣单元包含:第一环扣单元,其具有第一转折部,该第一转折部与该编织布本体间具有第一环扣距离;以及第二环扣单元,其具有第二转折部,该第二转折部与该编织布本体间具有第二环扣距离,其中该第一环扣距离大于该第二环扣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该编织布本体包含至少二个该侧边,该第一环扣单元凸出于该编织布本体的一个该侧边,该第二环扣单元凸出于该编织布本体的一个该侧边以及该编织布本体的另一个该侧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二个该第一环扣单元之间相隔多个该第二环扣单元。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环扣单元包含:第一环扣单元,其具有第一环扣宽度;以及第二环扣单元,其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诚祎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