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学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属于医学实验动物科研仪器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板、导向板和支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导向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弧形板状结构,固定板的弧度与大鼠背部曲线贴合,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大鼠躯体穿戴装置,所述大鼠躯体穿戴装置用于对大鼠躯体进行弹性包裹和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保留大鼠头部和四肢活动度的同时,使大鼠稳定于气流悬浮球中心,不易挣脱,整个装置牢固可靠。整个装置牢固可靠。整个装置牢固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学实验动物科研仪器
,特别是一种医学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生物体感知外部世界是多个感官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相互作用,获取信息后输入给大脑,形成神经环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学习以及记忆,最终指导运动行为的发生。医学领域在对传统的动物行为学测试中,往往通过单一感觉器官的被动刺激来研究感觉系统的神经调控机制,然而,研究人员很难准确分辨哪些行为变化可归因于动物的自然行为,哪些是由外部环境刺激引起。在不同行为状态下获取到的神经调控信息仍然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为了更好研究动物的行为与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应尽可能将动物置于能精确控制刺激条件并模拟真实世界多个感官系统相关作用的互动环境中。
[0004]随着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虚拟现实设备被应用于研究动物的行为活动,特别是在医学实验中。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一个接近真实世界的虚拟环境,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控制外界输入信息,使动物受到精确控制的统一的感知体验,以实现行为学实验的精准评估,虚拟现实系统已成为研究动物行为和神经环路的重要工具。
[0005]目前的医学实验、特别是在进行行为学实验时,最常见的小动物虚拟现实系统Phenosys是将啮齿类动物固定于气流悬浮球或者跑步机上,借助270度全景显示器提供虚拟视觉刺激,声音、气味、气流等感觉刺激由研究人员控制输入,通过观察啮齿动物在虚拟场景中的运动变化,完成认知、学习、记忆等行为测试,同时借助外部电生理设备在清醒状态下解析神经细胞活动与行为运动之间的关系。专利技术人发现,为了更好的固定实验动物,同时能在虚拟环境中自由活动,目前最常使用的固定实验用啮齿类动物头部的方式为借助连接板、螺钉和牙科水泥相结合的方式,然而这种固定方式目前仅适用于小鼠,特别是需要高度稳定性的细胞内神经活动记录中。由于大鼠的体型与重量较大,现有的头部固定装置极易因大鼠过大的运动幅度挣脱导致实验失败,且不适用于细胞外长期神经活动的记录,尤其是长期植入电极进行行为学与神经环路的实验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学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在保留大鼠头部和四肢活动度的同时,使大鼠稳定于气流悬浮球中心,不易挣脱,整个装置牢固可靠,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医学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
依次连接的连接板、导向板和支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导向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弧形板状结构,固定板的弧度与大鼠背部曲线贴合,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大鼠躯体穿戴装置,所述大鼠躯体穿戴装置用于对大鼠躯体进行弹性包裹和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导向板和支撑板为板状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大鼠躯体穿戴装置的形状为近似圆柱形结构,与大鼠躯体形状相适配;所述大鼠躯体穿戴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头部穿出孔和腹部穿出孔,所述大鼠躯体穿戴装置靠近头部穿出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上肢穿出孔。
[0011]优选的,所述大鼠躯体穿戴装置的材质为弹性布。
[0012]优选的,所述大鼠躯体穿戴装置还包括拉链,所述拉链设置于头部穿出孔和腹部穿出孔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小孔,所述大鼠躯体穿戴装置通过小孔缝合于固定板上。
[0014]优选的,所述小孔的数量为13个,其中1个设置于支撑板的前方,其余的12个阵列分布于支撑板的两侧。
[0015]优选的,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接板的形状与卡槽相适配,连接板与固定杆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
[0016]优选的,还包括气流悬浮球和显示屏,所述气流悬浮球设置于大鼠躯体穿戴装置的下方,所述显示屏设置于大鼠躯体穿戴装置的前方。
[0017]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导向板、支撑板和固定板为一体化3D立体打印而成。
[0018]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通过固定大鼠身体,实现大鼠头部的活动自由,使其能更好的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自然的视觉反馈,更好的模拟行走和旋转运动,同时在长期植入电极进行行为学与神经电生理的实验中释放头部空间,避免了原有固定装置脱落导致实验失败的可能,减少了因为原有装置植入带来的脑组织损伤,最大限度的保留大鼠自由活动的同时实现了对大鼠牢固稳定的固定。
[0020]2、本技术的大鼠躯体穿戴装置上设置有拉链,通过拉链能够方便的将大鼠躯体穿戴装置为实验大鼠穿好,将大鼠的两个上肢从上肢穿出孔中穿出,非常便于实验人员的操作,并且起到了非常好的固定效果,使大鼠不易挣脱。
[0021]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固定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固定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固定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固定支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大鼠躯体穿戴装置的平铺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大鼠躯体穿戴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固定支架、2连接板、3导向板、4支撑板、5固定板、6大鼠躯体穿戴装置、7头部穿出孔、8腹部穿出孔、9上肢穿出孔、10拉链、11小孔、12固定杆、13气流悬浮球、14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下”、“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实施例一: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板、导向板和支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导向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弧形板状结构,固定板的弧度与大鼠背部曲线贴合,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大鼠躯体穿戴装置,所述大鼠躯体穿戴装置用于对大鼠躯体进行弹性包裹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导向板和支撑板为板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鼠躯体穿戴装置的形状为近似圆柱形结构,与大鼠躯体形状相适配;所述大鼠躯体穿戴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头部穿出孔和腹部穿出孔,所述大鼠躯体穿戴装置靠近头部穿出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上肢穿出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鼠躯体穿戴装置的材质为弹性布。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学实验用大鼠固定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涛,苏斐,王晓峰,王珊,刘宇,沈寅,陈民,韩敏,刘子豪,李玉明,尚皓,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