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驾驶交通信号灯识别方法及散装货物车蓄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信号灯识别
,特别是无人驾驶交通信号灯识别方法及散装货物车蓄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散装货物车的发展趋势是自动化驾驶技术,散装货物车自动化驾驶依靠各种技术的协同结合,让车载电脑在无人情况下自动安全驾驶,实现行驶、停车、避让行人以及障碍物等一系列动作,这一技术的进步,必然成为未来物料行业发展的趋势。
[0003]在自动驾驶领域中,自动驾驶车辆在行经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时,需要识别交通信号灯的颜色,进而根据交通信号灯颜色的指示进行相应驾驶操作。现有技术中,自动驾驶车辆在识别交通信号灯时,通常通过摄像头获取交通信号灯的图像,通过图像识别确定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并根据交通信号灯的颜色进行相应的驾驶操作。
[000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辆前方大客车或大卡车高度较高使摄像设备与交通信号灯之间形成采集盲区,出现识别交通信号灯错误的情况,并且该情况具有延后性,无法准确判断是否形成采集障碍,导致自动驾驶车辆不能得到准确的控制。并且无人驾驶的整体系统依靠总储蓄电池工作,总储蓄电池工作压力较大,需要设计一种辅助供能装置分担供能压力为采集影像设备供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人驾驶交通信号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GPS定位模块将车辆的位置实时与地图导航模块比对,确定接近交通信号灯的距离;当到达监视采集模块(104)应采集到交通信号灯的距离但因前方货车或卡车形成视野障碍未能够正确采集时;控制模块控制车辆制动减速留出合适车距并调节监视采集模块(104)角度越过视野障碍;监视采集模块(104)将采集的图像发送至图像匹配模块进行比对并将比对结果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根据比对结果控制车辆正常运行。2.散装货物车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的所述监视采集模块(104),以及,包括,装置主体(100),包括散装货物车(101),以及设置于所述散装货物车(101)上的自调节蓄能组件(102)、与所述自调节蓄能组件(102)连接的辅助供能组件(103),以及与所述辅助供能组件(103)线路连接的监视采集模块(104);所述散装货物车(101)包括车体(101a),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101a)后侧的货箱(101b);所述自调节蓄能组件(102)和所述辅助供能组件(103)设置于所述货箱(101b)顶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装货物车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调节蓄能组件(102)包括光感调节箱(102a)、与所述光感调节箱(102a)连接的第一摆动臂(102b)、与所述第一摆动臂(102b)铰接的第二摆动臂(102c)、与所述第二摆动臂(102c)一端铰接的防护板(102d)、设置于所述防护板(102d)底部一端的清洁棒(102e),以及设置于所述货箱(101b)顶部并与所述防护板(102d)一侧插接的限位支撑导轨(102f)。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装货物车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感调节箱(102a)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密封腔室(102a
‑
1)、设置于所述密封腔室(102a
‑
1)内并与腔室内壁密封滑动连接的移动板块(102a
‑
2)、与所述移动板块(102a
‑
2)连接的齿条(102a
‑
3)、与所述齿条(102a
‑
3)啮合的传动齿轮(102a
‑
4)、与所述传动齿轮(102a
‑
4)中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摆动臂(102b)连接的传动杆(102a
‑
5),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腔室(102a
‑
1)上下端的两组定距板(102a
‑
6);所述光感调节箱(102a)两侧设置为透光板;所述密封腔室(102a
‑
1)内设置有光感反应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装货物车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供能组件(103)包括保护座(103a)、设置于所述保护座(103a)内的蓄电池(103b),以及设置于所述保护座(103a)上方并与所述蓄电池(103b)线路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103c)。6.如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散装货物车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视采集模块(104)包括后侧采集摄像组(104a)、设置于所述后侧采集摄像组(104a)前端的左侧摄像头(104b)、与所述左侧摄像头(104b)相对设置的右侧摄像组件(104c),以及与所述右侧摄像组件(104c)连接的前视摄像组件(104d)。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装货物车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视摄像组件(104d)包
括与所述控制模块(106)连接的驱动电机(104d
‑
1)、与所述驱动电机(104d
‑
1)驱动端连接的齿轮圈(104d
‑
2)、设置于所述齿轮圈(104d
‑
2)齿面上的缓升坡(104d
‑
3)、设置于所述齿轮圈(104d
‑
2)一侧的解锁杆(104d
‑
4)、与所述齿轮圈(104d
‑
2)齿面接触的加重轮(104d
‑
5)、与所述加重轮(104d
‑
5)中部活动连接的第一转轴(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萍,马琼琼,马列,沈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一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