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湖淤泥的固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河湖淤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具体涉及河湖淤泥的固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恢复河湖调蓄能力,改善、修护河湖水生态环境,河湖需开展清淤工程,但挖取的湖底淤泥往往采用自然堆放或利用土工布袋进行堆放,现有的淤泥处理方式占地面积大、气味大、干化时间长。因此,如何对淤泥进行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在各等级公路/道路建设中,大量的使用了灰土作为路基或底基层。但这存在两个突出的环保问题:其一,石灰的生产过程是一个高能耗和高CO2排放过程,因而石灰的大量使用与我国当前大力倡导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道而驰;其二,灰土的拌合过程中,扬尘问题严重,对环境和人员都会造成伤害。因此,亟待开发出可替代灰土的路基或底基层用材料。
[0004]人们尝试将淤泥用于制作路基或底基层,然而开采的淤泥含水量较高,物理性能差,无法用于制作路基或底基层的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湖淤泥的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检测河湖淤泥的含水量;S2、根据河湖淤泥含水量的不同,向河湖淤泥中加入不同量的吸附改性料,搅拌并静置一定时间;S3、根据河湖淤泥应用场景的不同,向河湖淤泥中加入不同量的固化增强料,而后充分搅拌并静置一定时间;其中,吸附改性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再生机制砂收尘粉20
‑
80份、装修垃圾粉磨料10
‑
50份、再生砖骨料10
‑
60份;固化增强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普通水泥75
‑
90份,铝酸盐水泥5
‑
25份,早强剂0.5
‑
5份,缓凝剂0.03
‑
1份;在S2中,当河湖淤泥的含水量大于90%且小于120%时,吸附改性料与河湖淤泥的重量比为4:6;当河湖淤泥的含水量在70%至90%之间时,吸附改性料与河湖淤泥的重量比为3: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淤泥的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当河湖淤泥的含水量大于50%且小于70%时,吸附改性料与河湖淤泥的重量比为2: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湖淤泥的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静置的时间为6
‑
48h;在S3中,静置的时间为0.5
‑
5h。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湖淤泥的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生机制砂收尘粉的细度为10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磊,尚丽娟,朱留莉,青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