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合检测结构和接合结构。
技术介绍
在芯片玻璃接合(Chip On Glass,COG)工艺中,玻璃与IC之间接合的间隙(Gap) 大小往往取决于工艺压力、胶材特性、应力释放等因素。典型判断接合是否良好的方法,是 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ACF)的导电颗粒压合的情况来判 断。当压合不好时,导电颗粒没有破裂,容易造成电性上的不导通。但是,如果压合力太大 而导致颗粒被过度压迫,也会因为压力过大而造成不导通的情况。目前对应高密度接点需求,在IC凸块设计上,倾向于使用弹性凸块(Compliant bump)以及非导电胶膜(non-conductive film, NCF)的胶材。虽然,没有类似各向异性导 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ACF)的导电颗粒的破裂情况可以立即观察,但是, 弹性凸块在压合后具有类似ACF中导电颗粒中被压扁的特性,因此,通常是利用弹性凸块 破裂的程度来判断接合的好坏。然而,弹性凸块破裂的程度必须透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El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合检测结构,设置在基板上,包括:至少一弹性凸块,位于该基板上;以及选择性地包括至少一导电层,至少覆盖该弹性凸块的顶部,其中该弹性凸块或该导电层至少具有一开口,且该弹性凸块或该导电层的顶部的观察面积大于该开口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省枢,李筱婷,安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产业协会,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