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相二氧化碳储罐装置及循环动力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动力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密相二氧化碳储罐装置及循环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是维持在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以上的二氧化碳流体,具有密度大且粘度低的特点;当二氧化碳的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或当二氧化碳的压力高于临界压力时,则会根据所处温度不同,处于亚临界状态或液相状态,整体呈现密度较大的特点;亚临界状态或液相状态的二氧化碳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并称为密相二氧化碳。
[0003]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动力系统具有系统部件少、设备体积紧凑、系统输出功率密度大以及中高温水平下系统循环效率高于蒸汽朗肯循环系统等优势;其在舰船动力系统、燃气余热发电系统及可移动式发电系统领极具潜力;密相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动力系统的主要循环工质,其储罐是循环动力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二氧化碳储罐起到在循环动力系统启动前充注二氧化碳,并在循环动力系统停机时储存二氧化碳的作用;目前,普遍采用二氧化碳储罐储存预设质量的超临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相二氧化碳储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罐本体(1)、进口管段(2)、引流管段(3)、出口网状段(4)、出口管段(5)及阻流均温板;所述储罐本体(1)呈倾斜卧式放置,所述引流管段(3)及所述出口网状段(4)均设置在所述储罐本体(1)内;其中,所述引流管段(3)的一端朝所述储罐本体(1)的上端外侧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进口管段(2)相连;所述引流管段(3)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储罐本体(1)的内部,并朝所述储罐本体(1)的下端底部方向延伸;所述出口网状段(4)的一端伸入所述储罐本体(1)的内部;所述出口网状段(4)的另一端朝所述储罐本体(1)的下端外侧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出口管段(5)相连;所述阻流均温板均匀设置在所述储罐本体(1)内,所述阻流均温板的四周与所述储罐本体(1)的内壁相连;所述阻流均温板上开设有若干通流孔;所述阻流均温板具有预设的导热系数,用于均匀所述储罐本体内预设区域的温度差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相二氧化碳储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本体(1)的上端开设有上通孔,所述上通孔处密封设置有进口四通结构(9);其中,所述进口四通结构(9)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引流管段(3)相连,所述进口四通结构(9)的第二端口与所述进口管段(2)相连;所述进口四通结构(9)的第三端口分两路设置,其中一路为气体检测及排出支路(11),另一路为泄压支路;其中,所述泄压支路上设置有安全阀(12);所述进口四通结构(9)的第四端口作为工质充填注入口(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相二氧化碳储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本体(1)的下端开设有下通孔,所述下通孔处设置有出口三通结构(10);其中,所述出口三通结构(10)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出口网状段(4)相连,所述出口三通结构(10)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出口管段(5)相连;所述出口三通结构(10)的第三端口分两路设置,其中一路为温度监测支路,另一路为压力监测支路;其中,所述温度监测支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所述压力监测支路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相二氧化碳储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段(3)包括依次相连的起始管段(301)、过渡管段(302)及末端管段(303);其中,所述起始管段(301)的中心线与所述储罐本体(1)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所述过渡管段(302)为光滑过渡管段;所述末端管段(303)的中心线与所述储罐本体(1)的轴线平行设置,并靠近所述储罐本体(1)的侧壁底部一侧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密相二氧化碳储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管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博峰,陈真韬,冯佳琪,王俊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