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气箱用转运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395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电柜气箱用转运小车,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第一车架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气箱连接组件转动的转动机构;第二车架包括第二转动座、第三转动座、第二转轴和第二气箱连接组件;第二转轴依次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转动座和第三转动座内,第二气箱连接组件与第一气箱连接组件相对设置,第二气箱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的延伸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运小车的第二车架单边受力时,第二转动座和第三转动座同时对第二转轴起固定作用,能够防止第二转动座单独受力过大损坏,延长了转运小车的使用寿命。延长了转运小车的使用寿命。延长了转运小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柜气箱用转运小车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柜气箱装配和转运工具
,具体是涉及一种配电柜气箱用转运小车。

技术介绍

[0002]配电柜的气箱装配过程中需要使用转运小车对气箱进行翻转和转运。现有的一种转运小车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第一车架包括第一转动座、第一转轴和转动机构,第一转轴的延伸中部位于第一转动座内,第一转轴的延伸一端与转动机构连接配合,第一转轴的延伸另一端与气箱固定连接;第二车架包括第二转动座和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延伸中部位于第二转动座内,第二转轴的延伸一端与气箱固定连接;气箱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
[0003]现有的此种转运小车,在拆卸气箱时会先拆卸一侧车架,当先拆卸第一车架时,第二车架重心偏移、受力状态较差,其中,转动轴承受较大扭矩容易造成转动轴以及转动座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且车架单边受力时不易损坏的转运小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柜气箱用转运小车,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第一车架包括第一转动座、转动机构、第一转轴和第一气箱连接组件;第一转轴的延伸中部位于第一转动座内;沿第一转轴的轴向,第一转轴的一端与转动机构配合,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一气箱连接组件连接,转动机构可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一气箱连接组件转动;第二车架包括第二转动座、第二转轴和第二气箱连接组件;第二转轴位于第二转动座内;沿第二转轴的轴向,第二转轴的一端与第二气箱连接组件连接;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二者之间形成气箱安装位;第一转动座与第二转动座同心;气箱连接组件位于气箱安装位;第一方向为第一转轴的轴向;第二车架还包括第三转动座,沿第一方向,第二气箱连接组件、第二转动座和第三转动座依次设置;第三转动座包括转轴安装孔,转轴安装孔与第二转轴同心;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转轴安装孔。
[0006]由上述方案可见,第二车架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转动座和第三转动座,第二转轴依次贯穿第二转动座和第三转动座,当第二车架单边受力时,第二转动座和第三转动座同时对第二转轴起固定作用,能够防止第二转动座单独受力过大损坏,延长了转运小车的使用寿命。
[0007]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第一车架包括第一纵向底梁和第一横向底梁,第一纵向底梁的延伸中部和第一横向底梁的延伸中部相连;和/或,第二车架包括第二纵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第二纵向底梁的延伸中部和第二横向底梁的延伸中部相连。
[0008]由此可见,交叉相连的第一纵向底梁和第一横向底梁使第一车架底部在四个方向上具有稳定的支撑点,当第一车架单边受力时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支撑结构;交叉相连的
第二纵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使第二车架底部在四个方向上具有稳定的支撑点,当第二车架单边受力时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支撑结构。
[0009]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延伸至气箱安装位的正下方。
[0010]由此可见,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延伸至气箱安装位的正下方,纵向投影上,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各自的延伸一端与气箱的重心更加接近,提高了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支撑的稳定性。
[0011]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沿第二方向,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依次设置;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12]由此可见,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的延伸方向一致且相互平行,当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相向运动时,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之间不会相互阻挡,使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气箱的大小任意调节。
[0013]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第一纵向底梁与第二纵向底梁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
[0014]由此可见,第一横向底梁与第一纵向底梁相互垂直,第一车架的结构更加稳定;第二横向底梁与第二纵向底梁,第二车架的结构更加稳定。
[0015]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第一车架还包括第一竖向支撑架和第一加强斜柱;第一加强斜柱连接在第一竖向支撑架和第一横向底梁之间,第一加强斜柱、第一竖向支撑架和第一横向底梁之间形成三角形加强结构。
[0016]由此可见,第一加强斜柱的设置使第一加强斜柱、第一竖向支撑架和第一横向底梁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加强结构,当第一车架单边受力时,第一车架的支撑能力更强。
[0017]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第一竖向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支柱和第一加强纵梁;第一加强纵梁的延伸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支柱的延伸中部。
[0018]由此可见,第一加强纵梁的设置使第一车架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0019]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第三转动座还包括轴承;轴承同心设置于转轴安装孔内;第二转轴设置于轴承内。
[0020]由此可见,在第三转动座上设置轴承,第二转轴与轴承转动配合,第二转轴转动时更加顺滑,第二转轴的转动磨损更小。
[0021]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第一气箱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气箱连接板和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包括内螺纹段;第一气箱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气箱连接孔。
[0022]由此可见,使用转运小车翻转或转运气箱时,在气箱上固定设置多根螺栓,螺栓穿过第一气箱连接板上的第一气箱连接孔并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可以使气箱与转运小车建立稳定的连接关系。
[0023]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上设置有第一转动手柄。
[0024]由此可见,第一转动手柄的设置使气箱与第一气箱连接板连接时无需使用其他工具,提高了气箱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配电柜气箱用转运小车的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配电柜气箱用转运小车与其气箱的连接结构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配电柜气箱用转运小车的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0028]图4是本技术的配电柜气箱用转运小车的第一紧固件的剖视图。
[0029]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参见图1,配电柜气箱用转运小车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车架1和第二车架2;第一车架1和第二车架2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6。第一车架1和第二车架2之间形成气箱安装位3。本技术的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为第一转轴102和第二转轴202的轴向;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且垂直于第一方向。
[0031]第一车架1包括第一转动座101、第一转轴102、第一纵向顶梁103、第一安装平台104、第一纵向底梁105、第一横向底梁106、第一加强纵梁107、第一加强斜柱108、第一支柱109和第一气箱连接组件5。第一纵向顶梁103和第一纵向底梁105和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纵向顶梁103和第一纵向底梁105沿竖直方向相对且相互平行设置,两根第一支柱109分别连接于第一纵向顶梁103和第一纵向底梁105之间,第一纵向顶梁103、第一纵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柜气箱用转运小车,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包括第一转动座、转动机构、第一转轴和第一气箱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转轴的延伸中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座内;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机构配合,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箱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转动机构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气箱连接组件转动;所述第二车架包括第二转动座、第二转轴和第二气箱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转动座内;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箱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二者之间形成气箱安装位;所述第一转动座与所述第二转动座同心;所述气箱连接组件位于所述气箱安装位;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架还包括第三转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气箱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转动座和所述第三转动座依次设置;所述第三转动座包括转轴安装孔,所述转轴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转轴同心;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转轴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柜气箱用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包括第一纵向底梁和第一横向底梁,所述第一纵向底梁的延伸中部和所述第一横向底梁的延伸中部相连;和/或,所述第二车架包括第二纵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所述第二纵向底梁的延伸中部和所述第二横向底梁的延伸中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柜气箱用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底梁和所述第二横向底梁延伸至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清辉蔡惠燕杨辉萌陈楚波张金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鼎冠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