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补偿孔用的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3934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补偿孔用的密封装置,包括:分片式密封模块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通过分片式密封模块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上的阻尼孔,将控制油引入密封装置实现液压油膜支承及润滑功能,以便在旋转或往复运动状态下实现可靠低摩擦密封;分片式密封模块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采用模块化设计,分片安装,装配及拆卸方便。与现有密封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加工方便、结构紧凑、简单、易安装、调节方便、维护简便、可批量化生产等优点。可批量化生产等优点。可批量化生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补偿孔用的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补偿孔用的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流体控制
常规孔密封,可应用于动密封及静密封,主要实现相对运动或者固定耦合零件之间的内漏或者外漏,防止外部粉尘、气体、液体或其它异物进入相对耦合零件之间,从而造成耦合零件之间及耦合零件与外部环境之间产生异常磨损、泄漏、污染等隐患。
[0003]流体控制领域常用外加密封有O型圈密封、Y型密封、V型密封、组合垫密封、封胶带及防尘圈等,零件之间耦合密封还包括间隙密封、线密封等,以及采用将以上密封形式组合的密封,常规滑阀式或锥阀式采用既有外加密封,又有零件之间的耦合密封。
[0004]外加密封通常为环形封闭式结构,以便确保外加密封的密封效果,外加密封能够实现可靠密封效果需要装配后有一定的预缩量(或变形量),根据动静密封不同的预压缩量要求,通常在其有效线径的15%~25%左右,对于静密封其最终密封效果还取决于零件密封配合面表面粗糙度、平面度、环境温度、工作介质与密封材料的相容性等;对于动密封,其密封效果除以上因素外,还受到相互运动零件之间的同轴度、圆柱度、线性度、磨损等因素影响。
[0005]在往复运动执行机构上,外加密封为安装方便,外部耐磨环采用非封闭切口密封条方式,或者采用先撑大组合密封以便安装,密封装配后再整型的方式,容易造成装配密封出现扭曲变形及无法整形,从而造成零件装配后,密封切边,造成泄漏。
[0006]对于运动速度高、摩擦阻力小、动态响应快以及系统工作压力高的工况,现有的外加密封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自动补偿孔用的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加工方便、结构紧凑、简单、易安装、调节方便、维护简便、可批量化生产等优点。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一种自动补偿孔用的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位于自动补偿孔和密封配合轴之间,所述自动补偿孔上设有环形安装沟槽,所述密封装置用于防止自动补偿孔两侧的流体相互泄漏,
[0010]所述密封装置为拼装式环状结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分片式密封模块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与压紧重叠密封模块之间相互支撑固定,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依次间隔沿自动补偿孔的环形安装沟槽布置。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与自动补
偿孔相接的面为底面,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与密封配合轴相接的面为顶面,所述底面为矩形或环形的柱状结构,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的纵向深度大于自动补偿孔和密封配合轴的纵向长度。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补偿孔之间设有控制油通道,所述密封配合轴数量大于或等于一。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包括分片式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块、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槽、分片式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和分片式密封模块阻尼孔,
[0014]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中间轻微凹陷,两侧边凸出,呈“凹”型结构,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底面中间凹陷处与环形安装沟槽相接,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块一端与分片式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相接,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块另一端与分片式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相接,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两侧设有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槽,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块两端设有缺口,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中间凹陷处居中设有一个分片式密封模块阻尼孔,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阻尼孔贯穿分片式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块和分片式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阻尼孔与控制油通道相通,通过设定合理的先导压力,以便减少轴孔密封配合面的摩擦阻力,形成液压油膜支承,一定厚度的两侧边凸起边缘形成两道密封环面,以隔绝密封带两边的油路。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两端均设有分片式密封模块密封O形圈,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密封O形圈用于控制压力油通过安装底面间隙泄漏。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包括压紧重叠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压紧重叠密封模块端部搭接槽、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压紧密封块、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阻尼孔;
[0017]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中间为平滑圆弧面,两侧边凸出,呈“凹”型结构,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中间平滑圆弧面处与环形安装沟槽相接,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压紧密封块一端与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相接,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压紧密封块另一端与压紧重叠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相接,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压紧密封块两侧设有压紧重叠密封模块端部搭接槽,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中间凹陷处居中设有一个压紧重叠密封模块阻尼孔,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阻尼孔贯穿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压紧密封块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阻尼孔与控制油通道相通,通过设定合理的先导压力,以便减少轴孔密封配合面的摩擦阻力,形成液压油膜支承,一定厚度的两侧边凸起边缘形成两道密封环面,以隔绝密封带两边的油路。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两端均设有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密封O形圈,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密封O形圈用于控制压力油通过安装底面间隙泄漏。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与压紧重叠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相接,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两端位于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
槽处,且尺寸相适配,
[0020]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压紧密封块与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块相接,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块两端位于压紧重叠密封模块端部搭接槽处,且尺寸相适配。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材质为金属铜、碳钢或石墨,所述材质根据系统工作压力大小选择,以便减少分片密封模块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与自动补偿孔之间的摩擦力并形成可靠动密封。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自动补偿孔安装尺寸大小及密封配合轴尺寸大小,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一,用于实现自动补偿孔和密封配合轴的密封。
[0023]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补偿孔用的密封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4]S1、设计相关分片式密封模块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的尺寸,根据自动补偿孔和密封配合轴密封配合要求,选择对应合适数量的分片式密封模块及压紧重叠密封模块;
[0025]S2、将分片式密封模块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安装在自动补偿孔的密封沟槽内,圆周上无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偿孔用的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1)位于自动补偿孔(4)和密封配合轴(5)之间,所述自动补偿孔(4)上设有环形安装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1)用于防止自动补偿孔(4)两侧的流体相互泄漏,所述密封装置(1)为拼装式环状结构,所述密封装置(1)包括分片式密封模块(2)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3),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2)与压紧重叠密封模块(3)之间相互支撑固定,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2)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3)依次间隔沿自动补偿孔(4)的环形安装沟槽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偿孔用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2)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3)与自动补偿孔(4)相接的面为底面,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2)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3)与密封配合轴(5)相接的面为顶面,所述底面为矩形或环形的柱状结构,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2)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3)的纵向深度大于自动补偿孔(4)和密封配合轴(5)的纵向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偿孔用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补偿孔(4)之间设有控制油通道(6),所述密封配合轴(5)数量大于或等于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补偿孔用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2)包括分片式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22)、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块(23)、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槽(24)、分片式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25)和分片式密封模块阻尼孔(26),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25)中间轻微凹陷,两侧边凸出,呈“凹”型结构,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25)底面中间凹陷处与环形安装沟槽相接,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块(23)一端与分片式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25)相接,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块(23)另一端与分片式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22)相接,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22)两侧设有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槽(24),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块(23)两端设有缺口,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25)中间凹陷处居中设有一个分片式密封模块阻尼孔(26),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阻尼孔(26)贯穿分片式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25)、分片式密封模块端部搭接块(23)和分片式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22),所述分片式密封模块阻尼孔(26)与控制油通道(6)相通;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3)包括压紧重叠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32)、压紧重叠密封模块端部搭接槽(33)、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压紧密封块(34)、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35)和压紧重叠密封模块阻尼孔(36),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35)中间为平滑圆弧面,两侧边凸出,呈“凹”型结构,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35)中间平滑圆弧面处与环形安装沟槽相接,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压紧密封块(34)一端与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35)相接,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压紧密封块(34)另一端与压紧重叠密封模块油模支承槽(32)相接,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压紧密封块(34)两侧设有压紧重叠密封模块端部搭接槽(33),所述压紧重叠密封模块安装圆柱底座(35)中间凹陷处居中设有一个压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玄訚耀保郭文康何斌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