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引管结构及可调弯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384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引管结构及可调弯鞘管,导引管结构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显影环,第一管体包括相连通设置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第一管部的第二端与第二管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相连通设置,第二管体为可弯曲管体,第二管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管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显影环安装在第二管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引管结构,第一管部的硬度小于第二管部的硬度,第二管部的硬度小于第二管体的硬度,优化了导引管的结构,可促进导引第二管部的进行血管组织,其具有操作精确性高的优点。确性高的优点。确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引管结构及可调弯鞘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导引管结构及可调弯鞘管。

技术介绍

[0002]可调弯鞘管通常用于介入手术,其可在人体组织器官内建立介入通道,可调弯鞘管具有微创性好,安全性高的优点。操作者通过介入通道可向人体组织内输入导丝、支架、球囊等器械,以对病变组织进行处理或诊断,以达到医疗或检测目的。
[0003]现有技术中,通过调弯机构对导引鞘管头部进行调弯,鞘管上配置有显影环以促进操作的调弯方向的定位,以使鞘管头部精确导航至目标血管组织,从而便捷地建立目标轨道。
[0004]但导引鞘管头部由于其柔性,当操作人员实际调弯时,鞘管头部易抵接于器官组织中狭窄区域的血管壁处,使鞘管头部的远端结构与鞘管头部的近端结构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折叠,鞘管头部整体会产生弯曲折叠变形,导致安装在鞘管头部近端结构上的显影环的显影方向与鞘管头部远端部分的实际导引方向不一致,其存在调弯精确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鞘管头部上显影环的显影方向与实际鞘管调弯后的方向存在误差,存在调弯精确性低的缺陷。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引管结构,包括:
[0007]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相连通设置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部的至少部分外径在其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增加设置,所述第一管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外径;
[0008]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管体为可弯曲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部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管部的硬度,所述第二管部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
[0009]以及显影环,所述显影环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部上。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部和/或所述第二管部为筒体结构。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部具有沿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外径逐渐增大的锥筒体;和/或
[0012]所述第一管部具有沿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的外径相同的圆筒体;和/或
[0013]所述第二管部的外径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径相同。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体为柔性尖端结构,所述第一管部的硬度在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设置。
[0015]可选地,上述的导引管结构,还包括调弯环,所述调弯环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部的第二端,所述调弯环与外设牵引线固定连接,所述显影环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部的第一端。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管部设置有第一环槽与第二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与所述第二环
槽间隔设置,所述显影环嵌设在所述第一环槽内,所述调弯环嵌设在所述第二环槽内。
[0017]可选地,上述的导引管结构,还包括相连通设置的过渡管体、支撑管体以及联接管体,所述过渡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二端连通设置,所述联接管体的第二端适于与手柄固定,所述支撑管体与所述联接管体同轴设置。
[0018]可选地,所述过渡管体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所述支撑管体的的硬度大于所述过渡管体的硬度;所述支撑管体的的硬度与所述联接管体的硬度相同;和/或
[0019]所述管体设有内通道、润滑层与外管层,所述内通道构造成型在所述外管层中,所述润滑层设置在所述内通道内;和/或
[0020]所述过渡管体和支撑管体内均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适于牵引线滑动穿设,所述中间层为编织网结构;和/或
[0021]所述支撑管体上设有出线口,所述出线口适于牵引线滑动穿设。
[0022]一种可调弯鞘管,包括上述的导引管结构。
[0023]可选地,上述的可调弯鞘管,还包括牵引线和手柄,所述牵引线的第一端用于连接调弯环,所述牵引线的第二端与手柄固定。
[002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5]1.本技术提供的导引管结构,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显影环,第一管体包括相连通设置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第一管部的第二端与第二管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相连通设置,第二管体为可弯曲管体,第二管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管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显影环安装在第二管部上。
[0026]此结构的导引管结构,其第一管部的硬度小于第二管部的硬度,第二管部的硬度小于第二管体的硬度,保证导引管结构远端的柔性,其第一管部的外径在其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增加设置,第一管部的外径小于第二管部的外径,以形成具有尖端的第一管部,有利于促进导引第二管部的进行血管组织,利用外界显影设备通过显影环示出第二管部的位置及方位,通过较小尺寸的第一管部进入血管组织,在第一管部抵接血管壁后,有利于减小导引管结构尖端与血管壁的接触力,降低显影环示出的显影方向与实际调弯方向的误差,促进显影环的显影方向与调弯方向相对正,提高调弯运动的精确性,优化了导引管远端结构,同时第一管部较低的柔性也有利于降低导引管结构对组织的损伤,降低医疗风险。
[0027]2.本技术提供的导引管结构,第二管部设置有第一环槽与第二环槽,第一环槽与第二环槽间隔设置,显影环嵌设在第一环槽内,调弯环嵌设在第二环槽内。
[0028]此结构的导引管结构,在第二管部的两端上构建两个环槽,将显影环与调弯环分别限位安装在两个环槽内,整体结构紧凑,有利于加强结构运动精度;通过牵引线拉动调弯环,使第二管部的第二端带动第二管体进行弯曲,通过第二管部第一端上的显影环辅助示出导引管结构远端的朝向及位置,促进调弯过程的有效进行。
[0029]3.本技术提供的导引管结构,还包括相连通设置的过渡管体、支撑管体以及联接管体,过渡管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管体的第二端连通设置,联接管体的第二端适于与手柄固定,支撑管体与联接管体同轴设置。
[0030]此结构的导引管结构,过渡管体、支撑管体以及联接管体依次连接在第二管体的第二端,保证整体结构强度,提供有效的支撑能力,以顺利向管体内输送介入器械,过渡管体用于过渡连接柔性的第二管体与结构较硬的支撑管体,促进管体间的适配变形,提高导
引管结构的变形能力。
[0031]4.本技术提供的可调弯鞘管,包括导引管结构。导引管结构提供了鞘管远端的柔性,有利于降低对组织的损伤,并且保证了显影环示出的显影方向与调弯方向相对正,提高调弯运动的精确性,优化了鞘管远端结构。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导引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导引管结构中第一管体的第二管部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1),所述第一管体(1)包括相连通设置的第一管部(11)和第二管部(12),所述第一管部(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部(1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部(11)的至少部分外径在其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增加设置,所述第一管部(1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管部(12)的外径;第二管体(2),与所述第一管体(1)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管体(2)为可弯曲管体,所述第二管体(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部(1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部(11)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管部(12)的硬度,所述第二管部(12)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管体(2)的硬度;以及显影环(6),所述显影环(6)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部(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11)和/或所述第二管部(12)为筒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11)具有沿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外径逐渐增大的锥筒体;和/或所述第一管部(11)具有沿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的外径相同的圆筒体;和/或所述第二管部(12)的外径与所述第二管体(2)的外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为柔性尖端结构,所述第一管部(11)的硬度在其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导引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弯环(7),所述调弯环(7)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部(12)的第二端,所述调弯环(7)与外设牵引线(8)固定连接,所述显影环(6)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部(12)的第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菁唐斌张元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美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