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381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包括:固定条,其左部设有鼻管,在所述固定条的右部设有供支气管镜穿过的通孔;第一氧气管,其末端固设在所述固定条的左部,并与所述鼻管连通;T型三通阀,其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氧气管的起始端连接;第二氧气管,其起始端与所述T型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氧气管设有接头,所述接头与支气管镜的输氧接口相匹配;供氧管,其一端与供氧设备连接,一端与所述T型三通阀的进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固定条上设有一个鼻管和一个通孔,实现吸氧与支气管镜操作不抵触;设有能够与支气管镜的输氧接口连接的第二吸氧管,能够在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通过支气管镜为患者输氧。镜操作过程中通过支气管镜为患者输氧。镜操作过程中通过支气管镜为患者输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

技术介绍

[0002]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术是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广泛。其作为临床常用技术,适应证范围非常广泛,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广泛的诊断价值,2019年版《成人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术应用指南》罗列出的13种支气管镜检查术适应证均可能不同程度上使患者存在呼吸功能障碍、血氧饱和度低等相关表现,而在检查过程中由于操作刺激造成的气道高反应、镇静药物导致的呼吸抑制、肺部本身病变、操作并发症等原因存在导致患者呼吸障碍进一步加重的可能性。
[0003]目前临床应用的高流量无创湿化氧疗是改善患者低效性呼吸形态、提高血氧饱和度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使用的配套鼻氧管为套头式双鼻腔设计,在气管镜检查操作实施过程中患者一侧鼻腔导入气管镜的情况下不便于患者持续氧气吸入,若操作同时持续进行高流量湿化氧疗则需要医护人员徒手固定在另侧鼻孔处,占用工作人员的同时存在污染气管镜导入管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此外,当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血氧饱和度降低状况时,现有的吸氧管无法与支气管镜的输氧接口连接,不能及时有效地通过气管镜管腔为患者输送氧气改善缺氧状态。
[0004]因此,一种能够在供氧使不影响支气管镜操作,又能够与经鼻支气管镜的输氧接口连接的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其在固定条上设有一个鼻管和一个通孔,实现吸氧与支气管镜操作不抵触。
[0006]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其设有能够与支气管镜的输氧接口连接的第二吸氧管,能够在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通过支气管镜为患者输氧。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8]固定条,其左部设有鼻管,在所述固定条的右部设有供支气管镜穿过的通孔;
[0009]第一氧气管,其末端固设在所述固定条的左部,并与所述鼻管连通;
[0010]T型三通阀,其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氧气管的起始端连接;
[0011]第二氧气管,其起始端与所述T型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氧气管设有接头,所述接头与支气管镜的输氧接口相匹配,用于连接所述支气管镜的输氧接口;
[0012]供氧管,其一端与供氧设备连接,一端与所述T型三通阀的进口连接。
[0013]优选的是,在所述固定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挂耳绳,用于将所述固定条固定在鼻孔处。
[0014]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氧气管和第二氧气管为波纹管。
[0015]优选的是,所述挂耳绳为弹性绳。
[0016]优选的是,还包括:
[0017]一对翼状胶贴,其基部与分别与所述固定条两侧连接,用于粘接在面颊处将固定条进一步固定。
[0018]优选的是,还包括:
[0019]卡扣,其设置在所述挂耳绳的末端,用于调节所述挂耳绳的长短。
[0020]优选的是,在所述固定条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设有弹性硅胶条。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固定条上设有一个鼻管和一个通孔,实现吸氧与支气管镜操作不抵触;设有能够与支气管镜的输氧接口连接的第二吸氧管,能够在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通过支气管镜为患者输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技术一种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的立体图1。
[0023]图2是技术一种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的立体图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5]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6]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27]固定条110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片状结构,固定条110的左部设有鼻管111,在所述固定条110的右部设有供支气管镜穿过的通孔112。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固定条110的两端设有四角结构。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条110的两端翘起,防止压迫鼻孔处的皮肤,避免形成压疮。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固定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挂耳绳113,用于将所述固定条固定在鼻孔处。作为进一步优选,还包括:一对翼状胶贴114的基部与分别与所述固定条110两侧连接,用于粘接在面颊处将固定条110进一步固定。
[0028]第一氧气管120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管状结构。第一氧气管120的末端固设在所述固定条110的左部,并与所述鼻管111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氧气管120为波纹管。
[0029]T型三通阀130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氧气管120的起始端连接。
[0030]第二氧气管140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管状结构。第二氧气管140的起始端与所述T型三通阀130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氧气管140设有接头141,所述接头141与支气管镜的输氧接口相匹配,用于连接所述支气管镜的输氧接口。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氧气管140为波纹管。
[0031]供氧管150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管状结构。供氧管150的一端与供氧设备连接,一端与所述T型三通阀130的进口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供氧管150为波纹管。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所述供氧管150上设有供氧设备连接头。
[0032]在使用过程中,先将固定条110放在患者上唇,将鼻管111插入患者鼻孔,再通过挂
耳绳113和翼状胶贴114将固定条110固定在鼻孔处,然后将供氧管150连接,调整T型三通阀130,使氧气沿第一氧气管120经由鼻管111进入患者体内,再将支气管镜穿过的通孔112,进行手术操作。当患者出现严重的血氧饱和度降低状况时,将第二氧气管140通过接头141与支气管镜的输氧接口连接,然后调整T型三通阀130,使氧气沿第二氧气管140经支气管镜进入患者体内,已达到保证患者供氧。
[003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条11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挂耳绳113,用于将所述固定条110固定在鼻孔处。
[003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氧气管120和第二氧气管140为波纹管。
[003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耳绳113为弹性绳。
[003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对翼状胶贴114的基部与分别与所述固定条110两侧连接,用于粘接在面颊处将固定条110进一步固定。
[003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卡扣115设置在所述挂耳绳的末端,用于调节所述挂耳绳的长短。
[003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条11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设有弹性硅胶条116,所述弹性硅胶条116用于缓冲对上唇的压力,避免出现压疮。
[0039]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条,其左部设有鼻管,在所述固定条的右部设有供支气管镜穿过的通孔;第一氧气管,其末端固设在所述固定条的左部,并与所述鼻管连通;T型三通阀,其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氧气管的起始端连接;第二氧气管,其起始端与所述T型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氧气管设有接头,所述接头与支气管镜的输氧接口相匹配,用于连接所述支气管镜的输氧接口;供氧管,其一端与供氧设备连接,一端与所述T型三通阀的进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挂耳绳,用于将所述固定条固定在鼻孔处。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亚男王雯张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