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阻力的浮动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3453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阻力的浮动打磨装置,包括电主轴打磨头、摆动机构、环形气缸和上下浮动机构,所述的电主轴打磨头包括电主轴和设置于其末端的打磨片,用于打磨加工;所述的摆动机构为全方位摆动机构,固定于电主轴上,用于实现打磨片的全向摆动;所述的环形气缸环绕于电主轴,固定于摆动机构下方,用于设定一恒压来调节摆动机构的摆动和自主复位;所述的浮动机构设于摆动机构上,用于回避外力过量和自主复位。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在机器人打磨加工时始终保持恒力,而且可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恒力移动,以零件表面为基准进行随动均匀打磨;可应用于非标构件,极大的简化了机器人末端路径规划困难的问题。划困难的问题。划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阻力的浮动打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浮动打磨头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化生产加工已是当今加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打磨去毛刺作为材料加工后处理中的一个必要环节,现阶段依然大多依赖人工进行。特别在非标程度较高的重工和建筑构件领域,因为工件一致性相对较差,种类众多,无法采用传统的示教方式加工。而采用离线仿真结合视觉的方式解决打磨问题时,必须对打磨的压力进行控制,同时容忍部分系统误差。
[0003]基于现有加工方式的现状,需要解决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为工件缺陷误差或视觉误差造成的打磨面不接触或接触压力过大造成打磨片折断或磨损消耗大的问题,提高自动化打磨工件的成功率,同时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现有机器人打磨工具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于非标构件打磨的可变阻力浮动打磨装置。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可变阻力的浮动打磨装置,包括电主轴打磨头、摆动机构、环形气缸和上下浮动机构,所述的电主轴打磨头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阻力的浮动打磨装置,包括电主轴打磨头(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动机构(200)、环形气缸(300)和上下浮动机构(400),所述的电主轴打磨头(100)包括电主轴(101)和设置于其末端的打磨片(102),用于打磨加工;所述的摆动机构(200)为全方位摆动机构,固定于电主轴(101)上,用于实现打磨片(102)的全向摆动;所述的环形气缸(300)环绕于电主轴(101),固定于摆动机构(200)下方,用于设定一恒压来调节摆动机构(200)的摆动和自主复位;所述的浮动机构(400)设于摆动机构(200)上,用于回避外力过量和自主复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阻力的浮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环(500),设于摆动机构(200)上方,固定于电主轴(102)上,摆动机构(200)固定于固定环(500)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阻力的浮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600),用于将摆动机构(200)固接于浮动机构(400)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阻力的浮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浮动机构(400)上设置转接法兰(700)。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可变阻力的浮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动机构(200)包括第一摆动板(201)、第二摆动板(202)、第三摆动板(203)、第一轴承组(204)和第二轴承组(205),所述的第一摆动板(201)位于第二摆动板(202)上方,通过第一轴承组(204)连接,第一轴承组(204)的轴承旋转轴心线共线,第二摆动板(202)绕该轴心线自由旋转;所述的第三摆动板(203)位于第二摆动板(202)下方,通过第二轴承组(205)连接,第二轴承组(205)的轴承旋转轴心线共线,第二摆动板(202)和第三摆动板(203)相对该轴心线自由旋转;第一轴承组(204)和第二轴承组(205)的轴心线相交且垂直;所述的第一摆动板(201)、第二摆动板(202)和第三摆动板(203)设有同心穿孔,套设于电主轴(101)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阻力的浮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轴承组(204)包括轴承座(204a)、转轴(204b)、轴承(204c)及轴承盖(204d),所述的轴承座(204a)固定于第一摆动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雨辰李昱辰顾怡郭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