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344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属于轨道交通车辆上体支撑工装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布置在展模两端的参展静悬浮台、支撑在展模两端的端部支撑柱、支撑在展模中部的中部支撑柱;以及布设在所述端部支撑柱和中部支撑柱之间用于承托展模的架车托梁;其中,所述架车托梁和所述中部支撑柱远离展模端均与基座固定连接,以所述架车托梁和所述中部支撑柱形成一体结构支撑展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统筹结合车辆设计结构,根据车辆装配需求及参展需求,优化了车辆架车及参展的流转方案,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以最小成本完成所有的功能需求。成所有的功能需求。成所有的功能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上体支撑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高速磁浮模型车车辆上体需在装配场地进行内装件的装配;装配完成后需进行车辆的参展,其中参展要求有磁浮轨道,依据磁浮车辆的车辆结构特点及施工的场地资源,需研发一种装置,该装置所能实现的功能如下:
[0003]1)因车辆上体轻量化及焊接方式的不同,且现阶段无车辆夹层对车辆刚度进行补强,而伴随装配阶段内装及侧部裙板的完成会导致车辆上体重量将增至20t左右,遂需进行至少7处位置架车已保证车辆的架车需求;
[0004]2)参展需要直观能看出车辆运行的磁浮轨道;
[0005]3)车辆架车可满足车下的设备(例如空调冷凝单元等)及侧部裙板的装配顺利,需保证作业高度并且要求裙板完工后不能与装置干涉,车内地板与侧部的平台基本等高便于车内作业;
[0006]因此,在综合考量以上架车施工及参展要求的基础上,为节省车辆转运成本、节约场地空间及节约工装成本,研发一种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该装置可实现磁浮车辆架车,满足车辆组装环境及车辆流转牵运。车辆装配完毕后落在该装置上模拟轨道状态,满足参观展览需求,能够给参观者最直接最接近真实车辆运行工况的参观感受。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本技术公开的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包括:
[0010]布置在展模两端的参展静悬浮台;
[0011]支撑在展模两端的端部支撑柱;
[0012]支撑在展模中部的中部支撑柱;以及
[0013]布设在所述端部支撑柱和中部支撑柱之间用于承托展模的架车托梁;
[0014]其中,所述架车托梁和所述中部支撑柱远离展模端均与基座固定连接,以便所述架车托梁和所述中部支撑柱形成一体结构支撑展模。
[0015]进一步的,所述端部支撑柱和所述中部支撑柱包括偶数个、并以展模长度方向中心轴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端部支撑柱和所述中部支撑柱顶端通过支撑座与展模接触。
[0016]进一步的,所述架车托梁沿所述展模宽度方向的轴线延伸。
[0017]进一步的,所述架车托梁一端固连有侧面限位板,另一端固连有侧面压紧器,通过
所述侧面限位板和所述侧面压紧器与展模侧壁接触。
[0018]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若干垫板和固连在所述垫板上方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垫块,通过垫块与所述架车托梁和所述中部支撑柱固定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对应所述架车托梁位置的侧部布设有补强梁,所述补强梁沿展模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补强梁上部与所述架车托梁固定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参展静悬浮台包括支座,所述支座顶端通过连接件固连有悬浮台本体,所述悬浮台本体两侧固连有参展轨。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有益效果:
[0022]1)整体稳定性高,架车点同时兼顾架车高度、设备安装、裙板安装等因素,既提升了安全性又保证了施工要求
[0023]2)避免整段参展轨的制作,而是采用两段小长度参考轨与参展静悬浮台的配合使用,节省工装制作成本;
[0024]3)节省转运成本,无需安装完成后再使用天车吊运至参展轨,同时节约了工装占用的场地空间。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技术公开的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承载展模状态俯视图;
[0027]图2是本技术公开的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移除展模状态俯视图;
[0028]图3是本技术公开的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移除展模状态局部放大图;
[0029]图4是本技术公开的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A

A剖视图;
[0030]图5是本技术公开的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B

B剖视图;
[0031]图6是本技术公开的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C

C剖视图;
[0032]图7是本技术公开的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参展静悬浮台轴测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架车托梁1;侧面限位板2;侧面压紧器3;补强梁4;支撑座5;端部支撑柱6;中部支撑柱7;第一垫块8;第二垫块9;垫板10;底座11;参展静悬浮台12;参展轨13;支座14;悬浮台本体15;连接件16;
[0035]展模1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
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7]参见图1

3所示;
[0038]技术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用于承载展模100,该展模100为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头车部位;
[0039]参见图2、3所示该两用装置包括:
[0040]布置在展模100两端的参展静悬浮台12;
[0041]支撑在展模100两端的端部支撑柱6;
[0042]支撑在展模100中部的中部支撑柱7;以及
[0043]布设在端部支撑柱6和中部支撑柱7之间用于承托展模100的架车托梁1;
[0044]其中,架车托梁1和中部支撑柱7远离展模100端均与基座固定连接,通过基座架车托梁1和中部支撑柱7形成一体结构支撑展模100;
[0045]该结构通过基座预先进行基础的调整,该基座的作用为建立稳定的底部基础并进行初调平,基座作为底部基础为防止与地面磨损,可以加装尼龙垫,通过尼龙垫片与地面接触,端部支撑柱6和参展静悬浮台12底端可以通过螺栓组件与地面基础地基固定连接。
[0046]参见图1所示,参展或架车时,展模100两端与参展静悬浮台12以交错搭接的形式布置,端部支撑柱6、架车托梁1、中部支撑柱7分两组以展模100宽度方向中轴线呈前后对称的方式支撑在展模100下部,端部支撑柱6、在参展静悬浮台12内部支撑展模100;
[0047]参见图2、3所示;
[0048]优选的,端部支撑柱6和中部支撑柱7包括偶数个、并以展模100长度方向中心轴线呈对称分布,端部支撑柱6和中部支撑柱7顶端通过支撑座5与展模100接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展模(100)两端的参展静悬浮台(12);支撑在展模(100)两端的端部支撑柱(6);支撑在展模(100)中部的中部支撑柱(7);以及布设在所述端部支撑柱(6)和所述中部支撑柱(7)之间用于承托展模(100)的架车托梁(1);其中,所述架车托梁(1)和所述中部支撑柱(7)远离展模(100)端均与基座固定连接,以便所述架车托梁(1)和所述中部支撑柱(7)形成一体结构支撑展模(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支撑柱(6)和所述中部支撑柱(7)包括偶数个、并以展模(100)长度方向中心轴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端部支撑柱(6)和所述中部支撑柱(7)顶端通过支撑座(5)与展模(100)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展及架车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车托梁(1)沿所述展模(100)宽度方向的轴线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磁浮车辆上体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洪亮李轩斌刘炳全罗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