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327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其包括支撑架和调节杆单元,其中支撑架上还形成有与床体左右两侧相隔离的隔离区,背部支架和大腿支架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并位于隔离区的上方;调节杆单元包括自后向前依次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的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其中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分别自上端部与背部支架、大腿支架、小腿支架一一对应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隔离区,将用于辅助床体背部支架、大腿支架、小腿支架调节的三根杆件插在隔离区中,这样一来,实现三根杆件与床体侧边相隔开,有效避免每根杆件在调节运动中对床边人员造成意外夹伤,提高安全性。提高安全性。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医疗床包括手术床、康复床、护理床等,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患者或者医护人员的需求对医疗床的床体姿态进行调节,现有的医疗床对应患者身体一般将床体划分为背部支架、大腿支架、小腿支架,且针对医疗床的调节一般涉及床体的升降调节、前倾调节、后倾调节、背部调节以及大/小腿支架调节。
[0003]目前,现有的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一般由多连杆组成,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于调节床体各个支架的连杆大多设置于床体的一侧或者两侧,这样一来,很容易对位于床边的人尤其是幼小儿童造成意外夹伤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床体包括背部支架、大腿支架、小腿支架,其中大腿支架的前端部与小腿支架的后端部相转动连接,床体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和调节杆单元,其中支撑架上还形成有与床体左右两侧相隔离的隔离区,背部支架和大腿支架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并位于隔离区的上方;调节杆单元包括自后向前依次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的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其中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分别自上端部与背部支架、大腿支架、小腿支架一一对应转动连接。
[0007]优选地,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中,隔离区的宽度小于床体的宽度。这样设置,三根杆件能够隐藏于床体的下方,从而远离床体的侧边。
[0008]优选地,支撑架包括形成有隔离区的第一框架、固定连接在第一框架上方的第二框架,其中背部支架自前端部转动连接在第二框架上,大腿支架自后端部转动连接在第二框架上,且当床体处于水平状态时,背部支架、大腿支架、第二框架三者自顶面齐平。这样设置,能够增加第二框架对床板的支撑,有效提升床体上安装的床板的支撑性,防止中部受力不均而塌陷。
[0009]进一步的,支撑架还包括设置在隔离区内的第三框架,其中第三框架为中空框架,并自相对两侧与第一框架的内壁相固定连接,第一杆和第二杆位于中空框架内。这样设置,能够指示杆件的安装位置,便于装配;同时,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对杆件的保护。
[0010]优选地,第一杆连接在第一框架和背部支架之间,第二杆连接在第一框架和大腿支架之间,且在前后方向的正投影中,第一杆和第二杆的端部重合并分别位于第一框架、背部支架、大腿支架的中部。这样设置,保证背部支架和大腿支架受力均匀,减少变形。
[0011]优选地,第一杆和第二杆均为由电机驱动的伸缩杆,第三杆为随动杆;和/或,第三
杆的长度可调节设置。这样设置,可实现自动调节,操作方便省力;同时通过第三杆的长度的调节,灵活调整小腿支架与大腿支架之间的角度,提升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舒适度。
[0012]具体的,调节时,第一杆驱动背部支架的后端部向上运动,第二杆驱动大腿支架的前端部向上运动,小腿支架的后端部同步向上运动、前端部同步向下并相对支撑架向后运动。这样设置,调节后的床体切换为椅位,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或其他需要患者起身的操作。
[0013]优选地,第三杆有两根,且沿着小腿支架的宽度方向并排分布,每根第三杆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的套杆、插设在套杆内并自上端部与小腿支架相转动连接的内杆,其中套杆内设有多个上下分布的档位凹槽,内杆上设有能够插在档位凹槽内的档位部。这样设置,通过调整档位部插在不同的档位凹槽中,实现调节小腿支架与大腿支架之间的角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14]此外,床体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多根支撑杆,床体能够自底部支撑于多根支撑杆上以使得背部支架、大腿支架、小腿支架三者齐平。
[0015]具体的,支撑杆有四根且分别设置在支撑架与背部支架和小腿支架之间。这样设置,提升对处于水平状态下的床体的支撑性。
[0016]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7]本技术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隔离区,将用于辅助床体背部支架、大腿支架、小腿支架调节的三根杆件插在隔离区中,这样一来,实现三根杆件与床体侧边相隔开,有效避免每根杆件在调节运动中对床边人员造成意外夹伤,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局部省略);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的主视示意图(局部省略);
[0022]其中:J0、背部支架;J01、第一延伸部;J1、大腿支架;J12、第二延伸部;J2、小腿支架;
[0023]1、支撑架;11、第一框架;q、隔离区;113、第三延伸部;114、第四延伸部;12、第二框架;13、第三框架;
[0024]2、调节杆单元;21、第一杆;22、第二杆;23、第三杆;230、套杆;231、内杆;
[0025]g、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所述床体包括背部支架、大腿支架、小腿支架,其中所述大腿支架的前端部与所述小腿支架的后端部相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和调节杆单元,其中所述支撑架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床体左右两侧相隔离的隔离区,所述背部支架和所述大腿支架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位于所述隔离区的上方;所述调节杆单元包括自后向前依次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其中所述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分别自上端部与所述背部支架、大腿支架、小腿支架一一对应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中,所述隔离区的宽度小于所述床体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形成有所述隔离区的第一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上方的第二框架,其中所述背部支架自前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大腿支架自后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框架上,且当所述床体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背部支架、所述大腿支架、所述第二框架三者自顶面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离区内的第三框架,其中所述第三框架为中空框架,并自相对两侧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壁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位于所述中空框架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床的床体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豪杨楚
申请(专利权)人:康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