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起背防护功能的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118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护理床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起背防护功能的护理床,包括床架和床板,床板包括铰接的背部床板和臀部床板,背部床板的两侧分别铰接有背部侧板,床架上还设有起背动力单元和起背架,起背架包括铰接于床架的横向的转轴、固定设在转轴上的一个主支架和两个侧支架,侧支架的径向伸出长度大于主支架,两个侧支架分别位于两个背部侧板的下方,起背动力单元能驱动起背架绕转轴转动,进而通过主支架带动背部床板向上转动抬起,并同时通过两个侧支架顶推两个背部侧板使之向内转动抬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护理床,能辅助患者起背,且起背时背部床板的两背部侧板能够自动向内转动抬起形成防护结构,患者不易从背部床板的两侧滑落,安全性好。安全性好。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起背防护功能的护理床


[0001]本技术涉及护理床
,具体是一种具有起背防护功能的护理床。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大大延长,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或康复的病人越来越多,这些丧失自理能力的长期卧床患者主要依赖于医院、福利院及家庭的照料,他们翻身、起卧困难,饮食起居都需要人员照料,对于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来说,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非常繁重。正因如此,护理床成为了帮助护理长期卧床患者的主要工具,对于护理床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方便患者进行起卧,现有的护理床大多具有起背功能,即通过驱动背部床板转动抬起来辅助患者从卧姿变为坐姿,但是,现有的护理床在起背时缺乏侧面防护,患者在起背过程中或者坐姿时容易从侧面滑落导致意外,而且使用时缺乏安全感,使用体验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起背防护功能的护理床,能够辅助患者起背,且起背时背部床板的两背部侧板能够自动向内转动抬起形成防护结构,患者不易从背部床板的两侧滑落,安全性好,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0004]本技术任务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具有起背防护功能的护理床,包括床架和支撑在床架上的床板,所述床板包括沿纵向依次铰接的背部床板和臀部床板,背部床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背部侧板,床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背部侧板的侧边框,床架上还设有起背驱动机构,起背驱动机构包括起背动力单元和起背架,起背架包括铰接于床架的横向的转轴、并列固定连接在转轴上的一个主支架和两个侧支架,侧支架的径向伸出长度大于主支架,背部床板的背面设有纵向的轨道,主支架的末端与轨道滑动连接,两个侧支架分别位于两个背部侧板的下方,起背动力单元能驱动起背架绕所述转轴转动,进而能通过主支架带动背部床板相对臀部床板向上转动抬起,并同时通过两个侧支架顶推两个背部侧板使之相对背部床板向内转动抬起。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的侧面和前端设有开口,所述主支架的末端设有横向伸出的滚轮,滚轮嵌入在轨道内实现与轨道的挂接配合,当所述背部床板转动至躺平状态时,所述滚轮从轨道中滑出。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支架的末端设有用于抵接所述背部侧板的滑轮。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支架为能够调节长度的伸缩杆结构。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起背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的驱动臂,所述起背动力单元为起背电动推杆,起背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床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臂的末端铰接,从而能通过驱动臂带动起背架绕所述转轴转动。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支架为框形结构,背部床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
述轨道,主支架上对应两个轨道分别设有所述滚轮。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床板还包括沿纵向依次铰接在所述臀部床板之后的腿部床板和脚部床板,所述床架上设有用于驱动腿部床板、脚部床板进行转动折叠或者展开的屈腿驱动机构,屈腿驱动机构包括屈腿电动推杆和屈腿架,屈腿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在臀部床板和脚部床板上,第三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铰接,且第三支架两端的铰接点、臀部床板和腿部床板之间的铰接点、腿部支架和脚部支架的铰接点共同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屈腿电动推杆的一端铰接于床架,另一端铰接于第三支架的两端之间,屈腿电动推杆进行伸缩运动,能够通过屈腿架带动腿部床板、脚部床板进行转动折叠或者展开。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臀部床板、腿部床板、脚部床板的左右两侧也分别铰接有臀部侧板、腿部侧板和脚部侧板,且臀部侧板、腿部侧板、脚部侧板之间依次铰接,所述侧边框用于支撑所述背部侧板以及臀部侧板。
[0013]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起背防护功能的护理床,当需要辅助躺在上面的患者进行起背时,起背动力单元启动,驱动起背架绕转轴转动,起背架上的主支架末端与背部床板背面的轨道滑动连接,从而能够抵顶背部床板相对臀部床板向上转动抬起,以辅助患者从卧姿(仰躺姿势)变成坐姿,且由于侧支架并列设置在主支架的两侧且长度大于主支架,因此在主支架抵顶背部床板转动抬起的过程中,两个侧支架会不断抵顶背部床板两侧的背部侧板相对背部床板向内转动抬起,从而在背部床板的两侧形成拱起的防护结构,这样患者在起背过程中或者坐姿状态就不会从背部床板的侧板滑落导致意外,安全性好,而且在坐姿状态时,背部床板两侧拱起的防护侧板形成半包裹结构,患者坐在里面更加舒适,更有安全感。当患者需要回复至仰躺状态时,起背动力单元再驱动起背架绕转轴反向转动,起背架上的主支架和侧支架同步倾倒至水平状态,使背部床板逐渐回复至与臀部床板一致的水平状态,背部床板两侧的背部侧板也逐渐回复至背部床板平齐直至被侧边框支撑。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中护理床在躺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护理床在省略围板、床头背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中护理床在起背及屈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中护理床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图3中护理床在侧面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图2中护理床在仰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床架;11、侧边框;2、床板;21、背部床板;211、背部侧板;212、轨道;22、臀部床板;221、臀部侧板;23、腿部床板;231、腿部侧板;24、脚部床板;241、脚部侧板;31、起背电动推杆;32、起背架;321、转轴;322、主支架;3221、滚轮;323、侧支架;3231、滑轮;325、驱动臂;41、屈腿电动推杆;42、第一支架;43、第二支架;44、第三支架;51、围板;52、床头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说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另外,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若干”、“多个”等类似词语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后”、“下”、“上”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相连,也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起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起背防护功能的护理床,包括床架(1)和支撑在床架(1)上的床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2)包括沿纵向依次铰接的背部床板(21)和臀部床板(22),背部床板(21)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背部侧板(211),床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背部侧板(211)的侧边框(11),床架(1)上还设有起背驱动机构,起背驱动机构包括起背动力单元和起背架(32),起背架(32)包括铰接于床架(1)的横向的转轴(321)、并列固定连接在转轴(321)上的一个主支架(322)和两个侧支架(323),侧支架(323)的径向伸出长度大于主支架(322),背部床板(21)的背面设有纵向的轨道(212),主支架(322)的末端与轨道(212)滑动连接,两个侧支架(323)分别位于两个背部侧板(211)的下方,起背动力单元能驱动起背架(32)绕所述转轴(321)转动,进而能通过主支架(322)带动背部床板(21)相对臀部床板(22)向上转动抬起,并同时通过两个侧支架(323)顶推两个背部侧板(211)使之相对背部床板(21)向内转动抬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起背防护功能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212)的侧面和前端设有开口,所述主支架(322)的末端设有横向伸出的滚轮(3221),滚轮(3221)嵌入在轨道(212)内实现与轨道(212)的挂接配合,当所述背部床板(21)转动至躺平状态时,所述滚轮(3221)从轨道(212)中滑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起背防护功能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323)的末端设有用于抵接所述背部侧板(211)的滑轮(32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起背防护功能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323)为能够调节长度的伸缩杆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起背防护功能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背架(32)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321)的驱动臂(3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慧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至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