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熔体的激励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314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2
一种并联熔体的激励保护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中的激励源、至少一个冲击装置、穿设在壳体中的导体,导体两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激励源接收激励信号动作可驱动至少一个冲击装置断开位于壳体中的所述导体;在至少一个所述冲击装置上设置有灭弧腔室,在灭弧腔室中穿设有熔体,熔体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冲击装置内部的灭弧腔室后与位于壳体中的导体导电并联连接或通过接触件与所述导体并联连接;冲击装置在断开所述导体后断开熔体或使熔体与导体脱离导电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小电流和零电流下的分断;可实现快速保护;断后绝缘性能优良;分断能力高,灭弧能力强;耐电流冲击性好,发热量小,体积小。体积小。体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熔体的激励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领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指对该领域内电路进行保护的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力控制和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保护器件除了传统的热熔熔断器,还存在一种快速切断开口的结构(即激励保护装置)并逐渐扩大应用范围。熔断器为利用电流热积累效应,使熔体设置的电流感知点(狭颈)在一定时间里熔化断开并熄灭电弧的保护器件。激励保护装置为短时间内利用激励源驱动绝缘的冲击装置断开与电路连接的导体形成物理断口从而断开电路的一种快速保护器件。
[0003]激励保护装置的优点为通过快速切断开口实现快速保护、耐电流冲击性好、发热量小、断开后可实现完全的物理隔绝;缺点为单靠切断开口分断上限不高、灭弧能力弱(依靠空气冷却灭弧或挤压灭弧)。熔断器的优点为成熟稳定、可分断上限高、灭弧能力强,缺点为:耐电流冲击性差;发热量较大;在低倍数故障电流下需长时间才能断开电路,无法实现快速保护;熔断器熔断后无法达到完全的物理隔绝;体积重量较大。
[0004]综合激励保护装置和熔断器的优缺点,进一步出现了在以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熔体的激励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中的激励源、至少一个冲击装置、穿设在壳体中的导体,所述导体两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激励源接收激励信号动作可驱动至少一个冲击装置断开位于壳体中的所述导体;在至少一个所述冲击装置上设置有灭弧腔室,在所述灭弧腔室中穿设有熔体,所述熔体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冲击装置内部的灭弧腔室后与位于壳体中的所述导体导电并联连接或通过接触件与所述导体并联连接;所述冲击装置在断开所述导体后断开熔体或使熔体与导体脱离导电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励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熔体上设置有断开薄弱处和熔断薄弱处;所述断开薄弱处位于所述灭弧腔室中或位于所述冲击装置外部,所述熔断薄弱处位于所述灭弧腔室中;所述冲击装置驱动所述熔体从所述断开薄弱处断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励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开薄弱处位于所述冲击装置与所述空腔接触面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励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装置冲击端为倒梯形结构,在冲击端倒梯形结构的斜面上设置有凹槽结构,在所述凹槽结构对应的壳体空腔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嵌套的凸棱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励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体两端分别从所述冲击装置的冲击端倒梯形结构的斜面穿出后与位于空腔两侧的导体导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励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体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灭弧腔室伸出所述冲击装置相对两侧,并贴合固定设置在所述冲击装置的外侧面上;在所述熔体两端所在两侧的壳体上分别穿设有导电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一端与所述导体导电连接,另一端为弹性端,与位于所述冲击装置外侧的熔体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晓光段少波王欣戈西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