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生孔复绿结构以及边坡复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306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生孔复绿结构以及边坡复绿系统,所述植生孔复绿结构包括:植生孔;延伸孔,自所述植生孔的底部延伸;透气填充物,填充所述延伸孔及所述植生孔的底部;种植土,填充于所述植生孔中,且所述种植土覆盖所述透气填充物。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植生孔复绿结构,通过在植生孔的内填充透气填充物,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扎根环境。在植生孔的孔底二次成孔,即开设延伸孔,可增加植生孔的裂隙贯通,提高其导水储水能力;最终起到提升植物存活率的作用。存活率的作用。存活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生孔复绿结构以及边坡复绿系统


[0001]本技术是关于生态绿化
,特别是关于一种植生孔复绿结构以及边坡复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经济发展的需求,石材的开垦日益增多,但矿山的开采往往会形成裸露的高陡边坡,不仅形成视觉污染,同时造成周边植被小生境系统的严重破坏,进而影响生态平衡。由于此类边坡坡度较陡、颇高较大、坡面水分蒸发量,因此需要对坡面进行复绿处理。
[0003]常规的植生孔技术,仅仅是在坡面内成孔填土,以保证植物生长生存所需的土壤条件,但常规的植生孔技术,存在导水储水能力差的问题,从而导致植物存活率低或生长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生孔复绿结构,其能够增加植生孔的裂隙贯通,提高植生孔导水储水能力,从而提升植物存活率。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复绿系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生孔复绿结构,包括:
[0007]植生孔;
[0008]延伸孔,自所述植生孔的底部延伸;
[0009]透气填充物,填充所述延伸孔及所述植生孔的底部;
[0010]种植土,填充于所述植生孔中,且所述种植土覆盖所述透气填充物。
[00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生孔包括多个相连通的子孔。
[00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生孔复绿结构还包括种植于所述植生孔内的乔灌木类植物、下垂类植物以及上爬类藤本植物中的至少一种。
[00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植生孔的开孔方向,所述植生孔内填充有多层所述种植土,多层所述种植土的密度逐渐增加。
[00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生孔内设置有透水无纺布,所述透水无纺布位于所述种植土和透气填充物之间,以分隔所述种植土和透气填充物;和/或,
[0015]所述透气填充物包括碎石、砂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透气填充物的粒径为0.2cm

2cm。
[001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生孔内沿其开孔方向依次填充有植物秸秆、种植土和透气填充物;和/或,
[0017]所述植生孔的开孔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
°‑
75
°
;和/或,
[0018]所述延伸孔的开孔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
°‑
75
°

[001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边坡复绿系统,包括:
[0020]边坡;
[0021]多个如上述植生孔复绿结构,设置于所述边坡上。
[002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边坡复绿系统还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铺设于所述边坡坡面的防护网以及插设于所述边坡内的锚杆,所述锚杆与所述防护网固定连接。
[002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边坡复绿系统还包括灌溉机构,用于向所述植生孔补充水分或营养液;所述灌溉机构包括水管组以及位于所述植生孔处的灌溉头。
[002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生孔内还设置有土壤参数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种植土的土壤参数。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的植生孔复绿结构,通过在植生孔的内填充透气填充物,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扎根的环境。在植生孔的孔底二次成孔,即开设延伸孔,可增加植生孔的裂隙贯通,提高其导水储水能力;最终起到提升植物存活率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边坡复绿系统的剖面图;
[0027]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8]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边坡复绿系统中坡面处的正视图。
[0029]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30]1、植生孔;11、子孔;2、延伸孔;31、种植土;32、透气填充物;33、植物秸秆;34、透水无纺布;4、防护机构;41、防护网;42、锚杆;5、灌溉机构;51、水管组;52、灌溉头;6、控制器;7、土壤参数传感器;8、边坡;81、坡面;91、乔灌木类植物;92、下垂类植物;93、上爬类藤本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2]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边坡复绿系统包括边坡8以及设于边坡8上的多个植生孔复绿结构。其中,植生孔复绿结构包括植生孔1、延伸孔2、种植土31以及透气填充物32;延伸孔2自植生孔1的底部延伸;透气填充物32填充延伸孔2及植生孔1的底部;种植土31填充于植生孔1中,且种植土31覆盖透气填充物32。
[0034]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在植生孔1的底部开设延伸孔2,延伸孔2的开孔方向可以与植生孔1开孔方向相同。植生孔1的开设位置可以选择于边坡8上自然形成的缝隙处,如此选择可以提升植生孔1的导水性能。可以理解的是,植生孔1内可以种植植物。
[0035]其中,一个植生孔1的底部可以开设多个延伸孔2。
[0036]具体的,植生孔1的孔径可以为50mm

300mm,孔深可以为30cm

100cm。延伸孔2的孔径可以为20mm

100mm、孔深可以为30cm

100cm。
[0037]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植生孔1的开孔方向与水平面夹角可以为60
°‑
75
°
。延伸孔2的
开孔方向与水平面夹角可以为60
°‑
75
°

[0038]其中,植生孔1设于边坡8上,可以理解为植生孔1开设于边坡8的坡面81上且开孔方向为边坡8的内部。每个植生孔复绿结构上可以包括多个植生孔1。
[0039]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植生孔复绿结构还包括种植于植生孔内1的乔灌木类植物91、下垂类植物92以及上爬类藤本植物93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在一个植生孔1内种植一株乔灌木类植物91、一株下垂类植物92、一颗上爬类藤本植物93,形成多层次植被覆盖效果。
[0040]具体的,乔灌木类植物91可以包括刺槐、女贞、侧柏、榆树、多花木兰、构树等。下垂类植物92可以包括连翘、黄馨等。上爬类藤本植物93可以包括五叶地锦、中国地锦、凌霄等。
[0041]具体的,栽植的乔灌木类植物91及下垂类植物92株高可以为40cm

100cm、上爬类藤本植物93可以为40

100cm。
[0042]为了增强对边坡8的复绿功效,可以在坡面81上开设孔径较大的植生孔1,但是受到现有开孔设备的影响,当开设孔径过大植生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生孔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植生孔;延伸孔,自所述植生孔的底部延伸;透气填充物,填充所述延伸孔及所述植生孔的底部;种植土,填充于所述植生孔中,且所述种植土覆盖所述透气填充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孔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孔包括多个相连通的子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孔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孔复绿结构还包括种植于所述植生孔内的乔灌木类植物、下垂类植物以及上爬类藤本植物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孔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植生孔的开孔方向,所述植生孔内填充有多层所述种植土,多层所述种植土的密度逐渐增加。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孔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孔内设置有透水无纺布,所述透水无纺布位于所述种植土和透气填充物之间,以分隔所述种植土和透气填充物;和/或,所述透气填充物包括碎石、砂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透气填充物的粒径为0.2cm

2c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生孔复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抗宋豪王鹤霏赵天然史继彪杜占吉李明亮米尔阿地力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中矿岩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